三秋桂子和十里荷花相逢,杭城金風送爽滿城飄香時,亞運會也將如約而至。
如果奧運會算滿漢全席,亞運會就是風味小吃。
亞洲幅員廣闊人文薈萃,亞洲雄風颳起來,飄起來的不止是黑頭髮。
一
跟1986年漢城亞運會中韓驚心動魄的金牌榜首大戰比起來,我們領略到的亞運會最滄桑巨變是,徹底實現了金牌自由。
即使現在,奧運會上我國選手每得一塊金牌,大家還會心潮澎湃,而亞運會絕大多數金牌到賬,我們平靜的心拒絕再起浪潮。
亞運會的金牌榜連續多屆已成老二、老三之爭,而老二老三的收成,加起來也不會超過咱。這樣的格局,今後也不大可能改變。
要是我們全力以赴,一屆亞運會拿150塊金牌難度不大。杭州亞運會我們順帶著要為明年巴黎奧運會練手,但拿120塊金牌不會太費勁,浙江選手就有能力貢獻20多塊。
杭州亞運會四十個大項目,有六七個是世界頂尖水準,那是我們的世襲領地,也是奧運會上我們的金礦:乒乓球、羽毛球,舉重,體操,射擊,游泳裏的跳水。
這些王牌項目亞運會上的奪冠難度,比奧運會小,甚至全運會還小,唯一的懸念是,我們會派誰上。
如果你是古典型的觀眾,不看熱鬧只看門道,要看就看水準最高的,這些全是硬菜。
我們在這六七個領域精耕細作,掌握獨門秘笈,其他國家選手想拿金牌,只能寄希望於龜兔賽跑時兔子打盹。
有十來個項目,整體上我們沒達到世界頂尖,但有少數奇峰突起。比如游泳的四五項,田徑的三四項,賽艇、射擊、擊劍等等。
這些奧運冠軍級別的精英選手在亞運會上,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還有些,我們在奧運會上還沒有足夠的競爭力,但在亞洲賽場呼風喚雨,比如自行車、賽艇皮划艇項目,比賽一旦開始,我們金牌池就打開了水龍頭。
這些比賽結果沒有懸念,過程才是享受。身著流線型服裝的自行車運動員風馳電掣,賽艇皮划艇中流擊水,帆船帆板大海裏孤帆遠影,藍天白雲下美如畫,拖兒帶女舉家出動,草地上支起帳篷,他們競技你們休閒,是美妙的體驗。
有十來個項目,我們跟日、韓和中西亞同道們旗鼓相當,像拳擊、摔跤、跆拳道、曲棍球、手球、射箭、網球之類,它們是亞運會爭奪白熱化的主戰場。
正因為實力旗鼓相當,爭奪才會驚心動魄,想看熱鬧的,這就是你的菜。
二
如果讓我選擇,當仁不讓還是三大球,尤其是男子三大球。
三大球的觀賞性獨一檔,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阿根廷奪得男子籃球、男子足球和男子網球三枚金牌。當時中國代表團一個官員跟記者聊天説,我們願意用三十枚金牌換他們這三塊。
杭州亞運會女排女籃比賽沒懸念,最讓人牽掛的是我們男子三大球。中國男排不做亞運老大已多年,中國男籃亞洲老大地位搖搖晃晃,中國男足從來沒做過亞運老大,家門口的亞運會不雄起更待何時。家門口比賽,我們不給他們點掌聲,怎麼都説不過去。
中國男籃如果遇上日本菲律賓,中國男排遇上日本伊朗,中國男足遇上南韓日本沙特伊朗任一隊,有什麼樣的表現,想想都讓人激動。
洲際級別的體育盛會,東道主才能享受的紅利是,在家門口看子弟兵的表演,零距離為他們吶喊助威。
如果不是最忠實的粉絲,很多項目跟你距離可能很遠,即使你是大胃王,也無法一家家吃將過來——分身乏術。
但浙江選手的上場,需要你我的掌聲,何況他們都是響噹噹的角色,很多人摘金奪銀雲淡風輕。
杭州亞運會四十個大項目,至少七成項目都會有浙江運動員的身影,有新科奧運會冠軍汪順、陳雨菲,有網球一哥吳易昺,有身經百戰的田徑老將謝震業、李玲。
亞運會的浙江力量帶有鮮明的浙江製造標簽,不求做得最全,但要做到最強。
穩步爬坡的中國男排裏,有一群浙江小夥。帆船帆板賽艇皮划艇領域,浙江健兒一直是一方重鎮。
親朋好友、老師同學的吶喊助威,是家鄉子弟兵拼搏的動力,也會是亞運賽場看臺上或溫馨或熱烈或狂野的獨特風景。
三
亞運會實現了金牌自由,像我們的生活解決了溫飽邁進小康,接下來是講究營養,講口味。一旦撇開金牌看亞運,進入的是另一個境界。
杭州亞運會有四十五個國家和地區參賽,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亞洲佔了三個。昔日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串起大半個亞洲。現在有朋友自遠方來杭州,不亦樂乎?
亞運賽場是亞洲各國的民族、歷史、文化、地理和風土人情的最好展示,如果不是亞運會,很多國家平時極少出現在新聞媒體和社交媒體上,我們無緣得見他們的風土人情。
亞運會的項目設置,就體現百花齊放的亞洲文化。我們的國粹龍舟和武術,走過兩千多年曆史,現在全世界人民都耍了起來。
東南亞的藤球,南亞的卡巴迪,中亞的克柔術,民族特色鮮明,比賽場面既緊張激烈,又妙趣橫生。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也許某一天,亞運會獨有的項目,説不定像武術、龍舟一樣衝出亞洲,在全世界開枝散葉,甚至像跆拳道、柔道一樣在奧運會上登堂入室,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二十多年前的亞運會、奧運會比賽,對大多數人來説是近在眼前,又遠在天邊——不管你是在現場,還是電視機前。
那個時代,除了三大球、田徑、乒乓球、羽毛球等,多數競賽項目普及程度不高,跟普通人的距離很遙遠,場上運動員負責精彩,場下觀眾只負責喝采。
時代進步、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對體育的直接影響是,運動員和觀眾之間距離不斷縮短,很多比賽真正實現了沉浸式。
雙減之後,越來越多的孩子走進課外體育培訓課,網球、輪滑、擊劍、馬術、跆拳道、花樣滑冰這些曾經屬於歐美中産家庭的小眾項目,已在我們城市家庭裏遍地開花。
帆船帆板、皮划艇、高爾夫、射擊射箭、攀岩、街舞,曾經的冷門,現在是很多人生活的日常。
至於騎行,和跑步一樣,成為最普及的大眾體育和休養方式,杭州的騎行人口近十萬,週末環千島湖騎行的數以千計。
驀然回首,發展體育運動和增強人民體質已無縫對接,大眾的運動健身,在國家的體育版圖上,已佔據半壁江山。
四
傳統的奧運會(亞運會)項目都起源於階級鬥爭、生産鬥爭,不少已有上千年曆史。
而這些年裏,我們親眼見證了很多運動項目,從街頭、公園、海邊、課堂和網路上的遊戲,在很短的時間內從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變成全球年輕人的休閒娛樂,然後變成競技運動,在奧運會、亞運會上登堂入室。
這些綜合性運動會上的新夥計,玩法是全新的,給我們的觀賽體驗也是全新的。我們也可能關注金牌,看重結果,但我們更關注過程,享受其中的樂趣。
觀看電競和霹靂舞比賽,體驗感、參與感甚至代入感,是觀看足球、田徑比賽時不曾有的。某種角度上,它們甚至不能算競技體育。我曾聽到有人問,電競和霹靂舞能進亞運會,鋼琴和書法繪畫為什麼不能進呢?
這世界變化快。我們一個乒乓球國手的粉絲,比全世界最好的足球籃球明星的粉絲都多。跳水神童全紅嬋的影響力圈裏圈外都風卷殘雲,但跟電競明星比起來,可能望洋興嘆。
走過一百多年曆史的奧運會在順應新時代,擁抱年輕人,亞運會也不例外。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已經無法覆蓋傳統的競技運動,新近入夥的電競、霹靂舞,更早時候加盟的攀岩、輪滑、三棋,更有趣,更聰明。它們在年輕一代中受寵、風行,是因為誰都希望自己更聰明,世界更有趣。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吳鵬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