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浙江牽手北航和法國這所大學,要辦什麼大事?
發佈時間 | 2023-05-30 08:56:27    

   5月29日,浙江高教領域和航空領域共同見證了一件大事——北京航空航太大學中法航空學院研究院揭牌暨校園啟用儀式在杭州舉行。北航中法航空學院也將從今年開始招生。

  這意味著,歷經多年等待,浙江終於迎來全省第一所航空類高水準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4月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來訪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會談後共同會見記者時曾指出,雙方將深化航空航太等傳統合作,培育科技創新等新合作增長點,包括加強人才聯合培養等,推動文化、教育等各領域交流。

  北航中法航空學院的起點很高。中方合作辦學者為北京航空航太大學,係國內頂尖的航空類“雙一流”高校,法方合作辦學者為歐洲首屈一指的法國國立民航大學(ENAC)。學院為北航的二級學院。

  正在佈局建設高教強省和民航強省的浙江牽手北航和ENAC,要辦什麼大事?很多家長也在關心,這所新學院的招生、培養問題。

  近日,潮新聞記者獨家對話北航中法航空學院院長洪冠新,從三個層面解讀這所新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將給浙江帶來什麼。

  學費暫定每年4萬,浙江今年招60人

  每個學生均有機會出國交流或留學

  北航中法航空學院的故事要從5年前説起。

  2018年1月,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法國總統馬克龍見證下,北京航空航太大學與法國國立民航大學簽署了兩校合作辦學備忘錄。

  2019年,浙江加入其中。之後,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教育廳和北京航空航太大學三方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和深化合作協議。

  如今的北航中法航空學院,已經從當初的藍圖走入現實。該學院位於杭州余杭區瓶窯街道的校園,一期總用地面積達1000畝,已快趕上一所普通高校總部校區的面積。

  而在規劃之初就錨定的辦學定位“高水準、新機制、國際化”,也在逐步實現中。

  “我們有兩類人才培養模式,即通過高考錄取進行培養的中法國際卓越工程師和本科畢業後再進行培養的中法航空運輸國際雙碩士。”洪冠新向潮新聞記者介紹。

  簡單來説,北航中法航空學院的4個本科招生專業(交通運輸、飛行器適航技術、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資訊工程)每年共通過高考錄取180人,按照工科試驗班類培養,中法英三語教學。按要求完成本科相應學分及畢業設計要求的學生可獲得北航學士學位。這些本科畢業生在繼續完成碩士/工程師階段相應學分、三段式實習及畢業論文的,還可獲得北航交通運輸專業碩士學位及經法國工程師職銜委員會(CTI)認證的工程師文憑。

  2個碩士研究生專業(國際航空運輸系統工程與設計、國際航空運輸管理)每年面向全國招收高校畢業生60人,這些學生碩士畢業時可獲得北航專業碩士學位和ENAC碩士學位。

  需要注意的是,該學院的本碩培養都在杭州,其中會有長短期校際交流、國際交流和出國留學。每個學生均有機會出國交流或留學,但這都是自願和雙向選擇的,也不將此作為學生獲得中法方學歷文憑的必要條件。

  那麼,通過高考進入北航中法航空學院的門檻高嗎?

  從收費來看,該學院目前暫定學費標準為每年4萬元,住宿費每年2000元(以政府部門最終核定價格為準)。

  再來看錄取分數。雖然該學院今年首次招生還未進行,但北航已和法國中央理工大學在北京合作舉辦中法工程師學院。兩個學院的層次一樣,都是北航的二級學院,跟北航其他學院實行相同招生政策和標準,因此中法工程師學院的錄取分數有一定參考性。

  潮新聞記者在北航官網查到,2021年,中法工程師學院在浙江招生的最低分是654分(限選物理考生報考),與浙大限選物理專業在浙江的最低錄取分持平。

  當然,中法工程師學院在浙江的招生人數不多,例如2021年就只招了7人。而北航中法航空學院今年將在浙江招生60人。

  這也給浙江學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的好處:留在省內上“雙一流”高校的機會又增加了。

  計劃全職引進100位外國專家教師

  構建國際化綜合科教創新平臺

  對浙江而言,北航中法航空學院更重要的作用是,為高等教育發展再添一翼。

  相比經濟發展取得的亮眼成績和一些兄弟省市高教實力,高等教育多年來都被外界視為浙江發展的短板。

  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浙江共有60所本科院校,其中僅有3所入選國家“雙一流”高校建設名單。與周邊上海、江蘇等有十五六所高校入選的省市相比,差距不小。

  再以杭州為例,在各類城市排名中,儘管城市資金總量、上市公司數量、財政收入等多項數據亮眼,但高等教育資源不足總成為和兄弟城市比較時的短板。顯然,在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當下,城市除了要向外“搶人才”,更要對內“留人才”。但高水準大學的數量不足,導致可留的人才數量也不足。

  放眼全國,在高教賽道發力已成為多數省份和城市的共識。應該説,當下浙江補高等教育短板的心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

  在此之前,浙江已做了不少努力。如吸引“雙一流”高校來浙江設立研究院,就是重要一招。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電子科技大學長三角研究院(衢州)等都是近幾年引入浙江的。

  但這些高校研究院功能更偏向科研機構,招收本碩起點的少量碩博生,教授們也多在各地兼職做科研。而從高考起點培養人才的北航中法航空學院,會給浙江高等教育發展帶來更多的人才和資源。

  在接受潮新聞記者採訪時,洪冠新就透露:北航中法航空學院的師資隊伍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北航派駐杭州的教師、ENAC派駐杭州的教師、全球引進的外籍教師、全球招聘的落屬地教師。初期階段,北航和ENAC派駐的教師是主要力量。接下來,該學院計劃全職引進100位外國專家和教師,為他們搭建國際化學科交叉發展平臺,使中法航空學院成為我國最大的中法合作人才培養和科技交流示範基地。經過3到5年,外籍教師團隊將是該學院最大亮點。

  北航中法航空學院還計劃充分利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的人才引進政策,通過全球招聘吸納一批高水準教學科研師資落戶杭州,組建形成中法航空學院辦學的骨幹力量。

  不僅如此,北航中法航空學院將以“1+N”的國際合作模式,進一步引入法國及歐洲的一流高校,搭建多維立體的合作夥伴網路,引進全球優質師資團隊和教育資源,構建國際化綜合科教創新平臺,實現中外優質教育資源深度融合。

  在競爭激烈的高教賽道,北航中法航空學院正是浙江為“高教強省”建設落下的重要一子。

  學院掌門人是杭州老鄉

  重點學科方向正是浙江急需

  作為北航中法航空學院首任“掌門”,又是航空領域的資深教授,回到老家杭州任教的洪冠新此行還肩負著另一個任務:帶領學院支撐浙江“民航強省”戰略建設需要。

  民用航空産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産業,也是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和引擎。近年來,作為名副其實的民航大省,浙江一直在努力補短板,衝擊民航強省。

  2018年7月,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建設民航強省的若干意見》。2021年5月,浙江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廳又印發《浙江省民航發展“十四五”規劃》,將航空産業作為“十四五”期間著力發展的科技新賽道,提出“做大做強航空航太産業”。

  洪冠新認為,中國已是世界航空運輸大國,未來20年,我國航空産業需求還將持續保持高速增長。而浙江,已通過標誌性項目、高能級平臺、優勢特色企業、大院名校等加速集聚、帶動牽引省內航空航太産業快速發展。

  同時,國産大飛機強勢崛起,自主製造的國産商用大飛機正開始走向全球市場,重塑全球商用飛機市場格局。在此次國際行業的變革中,擁有多家國産大飛機配套企業的浙江,也更需要唱響自己。

  但在這些利好背景下,各地發展航空航太産業時都存在人才緊缺的現狀。“我曾看到媒體報道,預計到 2030年,浙江省航空航太産業領域從業人員累計新增需求7.75萬人。”洪冠新分析,面對巨大需求,目前浙江的人才缺口比較大,特別是“高精尖”人才。

  北航中法航空學院專業設置目標很明確,即面向民用航空領域的高端急缺方向開展人才培養,重點學科方向是目前浙江急需的適航技術管理和航空交通運輸。這些專業也是北航和ENAC各自的優勢學科。

  “為了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我們的學生需要完成三段式實習環節,包括1個月的認識實習,3個月的工程實習和6個月的畢業實習。”洪冠新説,該學院最終的培養目的是為浙江,乃至全國的航空産業和航空科技的發展儲備多元化的創新型人才。

  前不久,浙江空管分局局長周淩專門前往北航中法航空學院走訪調研。“北航具有高端人才集聚、學科交叉融合、行業背景深厚等硬實力,是浙江推進民航強省建設的‘強引擎’,通過對民航建設的人才支撐和科技創新,將進一步增強民航發展的軟實力。”周淩説,分局做為服務國家經濟社會和地方持續健康發展,服務航空運輸安全、高效、經濟、綠色發展的單位,在新時代發展中,將著力推進“智慧空管”的數字化轉型任務,很期待能與學院攜手推動浙江民航高品質發展。

  “新生”的北航中法航空學院能和浙江碰撞出怎樣的火花,還需要時間來證明。但正如上個月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時,在中山大學跟大學生們説的那樣:中法相互了解,向前邁進,不只是光靠外交和經濟的關係,也需要依靠學術和教育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學習。如今,希望的種子已在浙江萌芽。

來源:潮新聞    | 撰稿:紀馭亞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