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高校“三位一體”招生火出圈:想説愛你,真的容易嗎
發佈時間 | 2023-04-15 09:28:24    

   這個週末,“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考試在浙江多所高校密集進行。

  作為浙江首創的高考選拔模式,“三位一體”破冰傳統高考“一考定終生”,實現學考與高考、文化考試與素質測試相結合的錄取方式。因為在浙江考生家長中的人氣高、參與的高校多,“三位一體”也有“小高考”之稱。

  近年來,“三位一體”招生越來越火,不僅吸引來省內外高校參與招生,報考考生數量更節節攀升。

  但與此同時,“三高”現象(高報名率、高棄考率和高放棄率)也在各省內高校“三位一體”招考環節頻頻出現。這讓不少人詬病“三位一體”是否“虛火”過旺?

  浙江高校“三位一體”招生越來越熱背後,究竟是真火還是虛火?這條為選拔綜合素養優秀考生開闢的路徑,在高流量下還能保持通暢嗎?

  一

  這幾年,“三位一體”招生常因“火爆”而出圈。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數據,近年來省內外高校每年在浙江通過三位一體招生錄取約1萬名新生,今年“三位一體”的總體招生規模與去年基本持平。

  但記者從省內多所高校獲悉,今年“三位一體”報考人數有明顯增長。例如,浙江農林大學今年“三位一體”報名人數比去年增加10%左右,報名錄取比約為60:1。浙大城市學院計劃招生200名,去年有4000多人報考,今年報考人數增至6000多人。中國計量大學計劃招生數也與去年相同,報考人數增加了46%。

  “三位一體”的火爆,其實並不意外。除去這些年高考考生數不斷增長的自然因素外,主要有兩點原因。

  首先,“三位一體”為浙江考生考入心儀高校提供的這條新路徑,越來越受到考生和家長認可。

  2011年,浙江剛開始“三位一體”試點時,許多家長考生還有所顧慮,擔心在高考衝刺階段奔波參加相關測試,可能得不償失。但隨著“三位一體”年年開展,更多家長考生意識到,相比于千軍萬馬擠傳統高考的“獨木橋”,“三位一體”能讓綜合素質較高的考生有展現優勢的平臺。而且單從高考成績看,確實有相當多的考生總分會低於相應高校統招專業投檔線,甚至能低幾十分被心儀高校錄取。

  杭州第四中學高三班主任齊老師,在近12年裏帶過六屆高三學生,對報考人數變化深有感觸。“頭幾年,‘三位一體’還是少數學生的選擇。今年班裏已有三分之二學生報考各個高校的‘三位一體’”。

  其次,高校也發現,相比單憑高考分數錄取,他們可以通過“三位一體”招生選拔出更適合培養的綜合素質人才。嘗到“三位一體”招生甜頭的高校們,選擇把更多招生指標或熱門專業放到“三位一體”招生中。

  例如,浙江工業大學今年新增了化學工程與工藝(卓越工程師)和機械工程(卓越工程師)招生專業,這兩個專業在去年首次招生中就比較搶手。浙江工商大學的招生名從280名增至360名。浙江師範大學在招生專業已涵蓋漢語言文學、小學教育等熱門專業的基礎上,今年又新增了化學(師範)專業。

  參與三位一體的省外高校中,這樣的趨勢同樣明顯。以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為例,兩所名校近年來在浙江的招生人數為兩三百人,但絕大多數的名額都投放給了“三位一體”招生計劃。

  高校和考生也因此産生迴圈——考生對“三位一體”的認可度增加,讓高校能夠通過“三位一體”招到更多理想生源。而這促使高校將更多招生名額投入“三位一體”招生後,又進一步吸引更多考生報考。

  二

  “三位一體”招生越來越火,考生們想説“愛你”卻越來越不容易。

  一位高校招辦負責人在介紹今年該校“三位一體”報考人數時就表達了自己的擔憂:現在還不好説報考人數最終增加了多少,得看面試當天有多少人棄考。

  實際上,高報名率、高棄考率和高放棄率的“三高”是近年來省內各個高校在“三位一體”招生中碰到的共性問題。也就是説,報考的人雖然越來越多,但在高校初審通過後放棄現場面試和通過面試後放棄“三位一體”志願填報的考生也很多。

  在採訪中,多位高校招辦主任證實了這一點。“我們學校今年有3000余名考生進入面試環節,和去年差不多。去年大約有三分之一考生會棄考。今年面試重回線下且大部分高校的測試都集中在一個週末,預計棄考的考生會更多。即便是最終入圍的學生,還有不少會棄報。”一位省屬高校招生辦主任告訴記者。另一位省屬高校招辦主任也表示,自己在近幾年招生中常遇到拿著七八個高校面試資格,但最終只參加2、3個高校面試的考生。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三位一體’剛推出時,如果考生符合招錄條件,會提前鎖檔。但目前考生報考‘三位一體’高校的數量不做限制,也不會在考生填報高考志願前鎖檔。考生棄考幾乎沒有成本。”省內小有名氣的高考志願填報專家、安吉縣教育科學中心主任葉軍分析,寬鬆的政策本意是給考生更自由的選擇空間,但在實踐中卻因此出現了“廣撒網”“練練手”“保個底”心態的考生。有的考生家長索性報考十來所高校,等拿到面試資格再慢慢挑選。有部分想衝刺名校“三位一體”等自主招生測試的考生會先報考省屬高校“三位一體”當練手。當然,還有考生將“三位一體”作為保底選項,先把名額佔了,萬一考砸了才會填報。

  這些現象也帶來了新問題。例如,隨著熱度增長,考生想進入高校面試的門檻同步水漲船高。已在上週末完成“三位一體”綜合測試的浙江師範大學就在官網發佈消息表示,報名考生中學考成績10門科目為A等的考生有242名,7A以上近3000名,均為歷年最高。最終能獲得面試資格的為2391名學生。

  對於考生而言,一部分考生的大量棄考棄報,意味著還有一部分原本可以獲得“三位一體”招考資格考生失去了競爭機會。對於高校而言,“三位一體”本是自主選拔綜合素養較高學生的最佳途徑。但因為考生的高棄考棄報現象,浪費大量精力不説,更降低了選拔精準度。

  “如果因為考生棄報導致高校‘三位一體’招生計劃未能招滿,這些名額只能再回流至普通招生計劃中,太可惜了。”一位省內高校招辦負責人感慨。

  三

  如何才能為“三位一體”招生降降虛火?高校層面,已經有了一些探索。

  葉軍今年發現了一個現象:他身邊的親朋同事中,有不少高三孩子都報考了浙工大的“三位一體”。學考成績為6A,綜合素質不錯的孩子通過了“書面評審”,拿到面試資格。但也有學考成績8A、9A的孩子反倒沒有通過浙工大的“書面評審”。

  這是為什麼?葉軍説,“書面評審”就是浙工大會根據考生的學業水準考試成績、競賽獲獎、中學階段綜合表現以及個人陳述情況等材料先行進行評審。除了學考10A的考生和經資格初審符合專項條件的考生可直接通過書面評審外,其他考生均須通過“書面評審”來獲得面試資格,而不是按照學考成績高低來劃定面試門檻。

  “浙工大設置這一評審環節,估計是想破解考生高棄考、高棄報問題,且選拔真正綜合素養高、與學校招生需求更為匹配的學生。”葉軍分析,許多高校選擇在差不多時間段安排線下面試,其實也多少有著“擠水分”的考慮。如果現行“三位一體”政策不變,採用類似策略的高校會越來越多。

  多所高校招辦負責人則提出,希望相關教育職能部門完善“三位一體”政策,比如合理限制考生報考高校的數量、恢復對通過“三位一體”考生填報高考志願前鎖檔等,通過多途徑減少“三高”問題。

  家長們也有類似的呼聲。“‘三位一體’是我們家長之間最近討論最多的話題,不少家長也關注到了這一現象。”孩子就讀于杭州一所普通高中高三的家長朱女士説,“三位一體”本是為綜合素質好、成績稍偏弱的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多元升學通道,如果逐步成為考生們用來為高考保底、為衝刺名校練手的平臺,感覺有些變味了。

  “站在考生們立場,在現有進入門檻和毀約成本較低的規則下為自己爭取更多機會,沒有錯。但作為教育考試院等省級教育職能部門應及時關注到‘三位一體’招生制度在落地發展中的新情況,如不少非匹配類生源進入賽道等。”知名媒體評論員鄧海建表示,高品質教育需要有高品質招考制度支撐。公眾不能因為實施路徑出現些許偏差而否認“三位一體”的價值,但職能部門亟需通過完善前端制度等頂層設計,為探索中出現的問題打上補丁。

來源:潮新聞    | 撰稿:紀馭亞 姜曉蓉    | 責編:吳雨霏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