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文旅促共富 浙江為什麼要迎難而上
發佈時間 | 2023-04-14 08:58:36    

   4月13日,全國文化和旅遊促進共同富裕現場會在浙江湖州召開。

  會議為什麼放在浙江開?因為浙江勇挑重擔、迎難而上,在全國率先啟動這項工作的探索。

  2021年5月,黨中央賦予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光榮使命。2021年11月,文化和旅遊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高品質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 推進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

  近兩年來,浙江堅決扛起探路者的職責使命,圍繞“共同富裕先行、省域現代化先行”,堅持物質富足、精神富有雙向發力,系統謀劃、變革重塑,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構建起工作體系與框架,積極探索文化和旅遊促進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徑。

  如今,構想正逐漸變為現實。沿著這兩年的脈絡,我們一起來尋找浙江文旅促共富的路徑和腳步。

  看見方向:兩個評價指標體系裏的獲得感

  都説“文旅共富”這項工作挺難做,難在哪?

  相較于物質富足的外顯性,精神富有具有鮮明的內隱性。通俗來説,物質富足還能依託數據指標進行衡量,但精神富有究竟怎樣進行評價、如何落到實處,過去並沒有樣本可參考,一切都是“從零開始”。

  2022年7月,在文化和旅遊部的指導下,省文化和旅遊廳開展“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重大課題研究,就是立下軍令狀,要先在全國“打個樣”。

  首先,開展理論探索,讓精神富有及其工作成效可量化、可衡量、可評價。

  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台州學院,研究制定了兩套指標評價體系:《精神富有測量指標體系》和《文化和旅遊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指標評價體系》。前者用於測量縣域人民群眾的精神富有程度,後者用於評價縣域文化和旅遊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工作績效。

  “從需求側出發,通過開展精神富有測量,找出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短板;通過開展文化和旅遊需求調查,掌握人民群眾的文化和旅遊需求;根據找出的短板和掌握的需求,實施針對性供給。”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説。

  其次,推進實踐探索,實施分地區分人群的精準化供給。

  拿到“答案”後,浙江在嘉興1個設區市及桐廬等11個縣(市、區)開展精神富有試點,根據産業工人、農民(漁民)、外來務工人員、老年人、大學生、青少年、殘疾人等7類重點人群的精神生活短板和供給需求,通過“一縣一策”的方法,大力推動文化和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比如面向外來務工人員群體,探索推行“浙江文化保障卡”;面向殘疾人,提供盲人借閱等服務;面向山區26縣和海島地區,開展“耕山播海”基層文藝培訓,2年來培訓服務基層文藝骨幹6.5萬人次。一系列富有針對性的舉措,讓精神富有這項工作,轉化為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看見笑臉:100張照片裏的幸福感

  這兩天,“浙江文旅”微信公眾號分享了一個融媒體産品——100張照片和它們背後的“文旅共富”故事。

  一個個具象而溫暖的故事背後,是浙江積極探索文旅共富路徑的“百花齊放”。創新推進鄉村博物館、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遍佈城鄉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構建8288個品質文化生活圈,讓群眾走出家門步行15分鐘即可享受高品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文藝賦美”工程,推動音樂、戲劇、美術等藝術及非遺技藝走上街頭展演,賦美城市氣質。

  寧波通過普及“一人一藝”全民藝術,開拓了公共文化促共富發展模式;溫州洞頭通過貝雕非遺文化工坊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銷售方式,推進海島鄉村邁向共同富裕;衢州深挖南孔文化,打造了一桌南孔宴,呈上了“百縣千碗”文化大餐;麗水古堰畫鄉,通過整合寫生繪畫資源,成為有名的畫鄉……

  浙江緊扣縮小“三大差距”,積極賦能群眾物質富足。

  山海協作,譜寫新篇。印發《關於加快推動山區26縣旅遊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實施山區26縣“百項千億”文化和旅遊投資等十大工程,設立面向山區26縣的農文旅共富基金10億元……

  城鄉一體,均衡協調。實施“萬村景區化”2.0計劃,全省累計建成A級景區村11531個,佔全省行政村的56.5%。實施鄉村文旅運營“五百計劃”,增強鄉村文化和旅遊的“造血”功能。開展民宿助力鄉村振興、非遺助力鄉村振興、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等改革試點。2022年,全省鄉村旅遊經營總收入514.6億元。

  擴中提低,增收致富。實施“萬家農戶旅遊致富計劃”,引導1萬戶有意願、有能力的農戶從事鄉村旅遊行業,推動1萬戶已經從事鄉村旅遊的農戶轉型升級。開展先富村、先富戶“致富經”推廣行動。如淳安縣大下姜創新片區組團式發展,25個村實現年旅遊收入1.2億元,同比增長70.8%;推廣村集體主導的“入股聯營”旅遊開發模式,如玉環市幹江鎮農民持股眾籌發展鄉村旅遊,實施“村集體51%+村民49%”的股份眾籌制,村民變股民。

  看見預期:保障機制下的安全感

  始終秉持“浙江精神”的浙江人,在文旅促進共同富裕上聚焦變革重塑,採取各種辦法構建起共同富裕的保障體系。

  更深度的融合。省政府先後出臺《關於推進文化和旅遊産業深度融合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浙江省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實施方案》,以文化和旅遊投資“雙百”計劃為杠桿,實施“串珠成鏈”十大百億工程,加快建成浙東唐詩之路、大運河詩路、錢塘江詩路和甌江山水詩路“四條詩路”文化帶。未來5年,全省文化和旅遊項目將完成投資超1.2萬億元。

  更便捷的體驗。作為數字化改革的排頭兵,浙江拿出數字化手段,提供更聰明的文旅生活選項。“品質文化惠享·浙裏文化圈”和“遊浙裏”兩個應用先後上線,形成一文一旅的“雙子星座”。

  更創新的制度。建立重大文藝創作項目“揭榜挂帥”制度,完善全週期文藝精品服務機制;引入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運作,推廣“文化管家”運作模式,推行公共文化場館專業化運營,有效利用基層文化設施;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制定《浙江省文化和旅遊産業穩進提質賽馬機制實施辦法》,激發全省文化和旅遊系統內生動力。

  更現代的治理。浙江積極探索旅遊新業態安全治理工作機制,制定《浙江省涉旅安全有關單位旅遊休閒運動新業態安全生産職責》,強化對玻璃棧道、滑翔傘、懸崖鞦韆、蹦極等旅遊新業態項目安全監管;在全國首創“信用綠碼”;強化法治建設,制定地方性法規《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保護條例》和《浙江省鄉村旅遊促進辦法》等。

  春暖花開時,一幅文旅促共富的幸福圖景正徐徐展開。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陸遙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