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大學生興起“特種兵式旅遊”:一天8個景點、晚上只睡3小時,“有一種收集感的滿足”
發佈時間 | 2023-04-06 09:25:24    

   你有沒有在社交平臺刷到“特種兵式旅遊”?近日,紅星新聞記者發現,“特種兵式旅遊”“軍訓式旅遊”“大學生軍訓式旅遊”等詞條在眾多社交媒體上成為熱門話題,其中在某短視頻平臺上,帶“大學生特種兵旅遊”的話題視頻已經累計上千萬播放量。

  時間短、景點多、花費少、舟車勞頓……是這種新型旅遊方式的特點。為何大學生特種兵式旅行成風潮?專家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報復性旅行”心理,但是優秀的身體素質為高強度旅行也打下了基礎,不過夜不住宿低成本旅遊對於大學生來説,性價很高。

  “特種兵式高強度旅行”:

  一天8個景點、晚上只睡3小時

  第一次這樣高效率旅行發生在今年寒假,朱玳瑩告訴記者,目前她已經獨自前往9個城市,累計打卡的景點破百,“最強的一次,應該是寒假八天跨越浙贛皖三個省份,打卡了幾十個景點。”3月31日,朱玳瑩因為校內補考安排,意外獲得週五一天假期,她便提前準備了去四川廣元的一日軍訓式旅行計劃,上午9點多她就已經到達了廣元,當天她就打卡了8個地點,包括皇澤寺、明月峽、千佛崖、鳳凰山公園等,晚上23點左右才回到學校。

  朱玳瑩還分享了現在自己已經規劃好五一的長沙之行,五天時間有三個晚上都將在火車上度過。對於她來説,若是一趟旅行能把每個知名景點都逛了,就會産生一種收集感的滿足,“我隨時知道自己下一個目標在哪,不會在一段時間裏迷茫閒逛。”

  來成都體驗特種兵式旅遊的大學生也不少。其中,在西安讀大二的邢源蘇恒,前幾天趁週末和朋友來成都體驗了一把。週五下課鈴響起後,他們背起行囊,乘坐當晚19點多的高鐵,于當天23點30分許到達成都東站。隨後,兩人去體驗了成都夜景,淩晨三四點才休息,早上6點多起床出發去大熊貓基地,再到武侯祠、寬窄巷子、錦裏、成都博物館等多個景點,體驗後他覺得這些景點還是很值得去看一看的,“我能感受到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差異,這裡的蓋飯也比西安的好吃。”

  目前,在四川傳媒學院讀大二的劉同學也計劃好了四月中旬的特種兵式旅行,目的地是西昌。對於她來説,這樣強度的旅行,也算是一種身體鍛鍊,“我個人不太喜歡跑步健身之類的。”此外,週末兩天的出行時間在她看來並不短暫,因為她發現,寒暑假雖然很適合大學生出門旅遊,但是很多同學在寒暑假的時候都會去實習實踐,反而沒有機會出遊。不僅如此,在她看來,週末出行還能夠錯峰旅行,景區的消費或住宿都會對半打折,性價比更高。

  存在“報復性旅遊心理”,但熱愛才是更強的內驅力

  紅星新聞記者發現,在網上,經常與“特種兵式旅遊”相伴而行的還有一個詞——報復性旅遊,通過和多名體驗過特種兵式旅遊的大學生交流後,記者了解到,由於疫情期間,不少大學生很多出行計劃都被擱置了。朱玳瑩表示,放開後這種“趕緊去玩”的心理確實被放大了,“有一種急迫感,我能感受到出遊頻次增加了。”邢源蘇恒表示,這是三年以來自己第一次去外地旅行。

  雖然現在大學生出遊可能帶有一些報復性旅遊的色彩,但熱愛才是更強的內驅力。朱玳瑩本是浙江人,當初選擇遠離家鄉來成都讀書,也有很多考量。其中一個想法就是,她希望自己能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並且靠自己不斷探索那裏的“奧秘”,“所以週末出去旅行本就在我的計劃之內。”

  自己對外界探索的渴望,在高中就已經埋下了一枚種子,她告訴記者。高中時,她曾看過一本歷史書,書上記載了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産、名勝古跡,“我畢業後所有旅行,基本上都是按著書本的痕跡去走,就是想要看一看教科書上寫的場景在現實中會是什麼樣的。”朱玳瑩的父母也非常支援她,她父母曾告訴過她,回家不著急,多去看看這個世界更重要。

  邢源蘇恒發現,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説走就走的旅行,“網路、交通都非常發達,也讓它的可行性大大提高。”在他看來,安排一趟週末短期出行,不僅可以緩解周中學習的疲勞,也可以讓生活更有盼頭,“這是一種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特種兵式旅遊對於學生來説也存在一些負面影響。劉同學告訴記者,她發現一般大家採取這種旅行方式後,通常會選擇一些比較遠的目的地,比如成都上學的,週末會選擇西安、長沙等,可能日均9萬步,要是週一有個早八的課程,就很容易遲到或者精神不佳,“所以需要去掌握旅行的度,平衡娛樂和學業。”

  “狂歡式”旅行背後有成長、有治愈、有社交

  一次出行,並不單純只是吃吃喝喝,前期攻略的制定、中途突發的一些情況等,都會考驗一個人面對問題的處理能力和應變能力。

  “我成長了很多。”朱玳瑩告訴記者。她分享了一次被旅行團強制消費的經歷,當時一個項目表面是自願消費,但實際上導遊的態度非常強硬,很多旅客都被唬住了,“當時我非常硬氣地拒絕了,這也是我第一次勇敢地維護自己的權益。”

  旅途中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奇妙的邂逅。朱玳瑩在趕路時,經常會和大巴、高鐵上鄰座的乘客閒聊,在這個過程中,她認識了很多同樣是週末出來旅行的大學生,還有一些有意思的叔叔阿姨,大家都很樂於分享自己的故事,“通過聊天,我不僅認識了世界的多面性,路途中的無聊孤單也消失了”。邢源蘇恒也表示,説不定在哪個景點就能偶遇老鄉,“去熊貓基地的時候,身旁很多旅客説著西安話,那種感覺非常親切。”這些不經意的奇遇,似乎會讓他們暫時遠離周中繁忙學業帶來的壓力,短暫的狂歡卻發揮出治愈的功能。

  作為一名“沖浪”少女,劉同學在網上了解到特種兵式旅遊後也開始行動起來。近日,她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佈了相關筆記,尋求志同道合的夥伴,這篇筆記引發了很多網友的關注,“現在我們群裏已經有40多個人,我也和一些‘同好’約好未來幾週要去哪些地方。”以前,劉同學更傾向於花上幾天時間慢慢體驗地方的風景文化,現在她想通過找到同樣好奇這種新型旅遊方式的朋友一起去高效探索某個景點,“找夥伴的原因之一也是因為想要對方監督自己,不要在旅行中懶下來。”

  對於她來説,這樣的旅行方式非但沒有降低遊玩品質,還更高效地去打卡體驗了,這些精彩的瞬間值得在朋友圈或者社交媒體分享記錄的,“它(軍訓式旅遊經歷)有一定的社交價值。”朱玳瑩和劉同學的想法也很相似,她會用心記錄自己每一次特種兵式旅行,併發布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記者觀察到她最火的一條筆記有兩百多個網友點讚,“我在分享的時候會有很多姐妹來諮詢,也曾通過社交軟體找到了同行的隊友。”

  專家:旅遊市場新流量,挑戰景區運營能力

  為何特種兵式旅行能在大學生群體形成一種潮流?成都錦城學院文旅管理系副教授鄧靜表示,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曾經出行受到限制的大學生們可能存在一定的“報復性旅遊”消費的心理;其次,大學生群體身體素質比較好,有足夠活力去實踐這種高強度的旅行;另外,大學生群體旅遊預算有限,不過夜不住宿的這種旅行方式,讓他們的消費成本也能降低。

  鄧靜觀察發現,社交媒體、社群行銷在這股“風潮”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在這樣的擬態環境中,容易出現很多的跟風行為。這樣的“風潮”可能會導致週末一些景區遊客激增,所以對於景區的運營方來説也存在很大的運營能力,比如近期很火的:排隊上青城山、夜爬泰山等。另外,這樣高強度的旅行方式對大學生群體來説,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我建議大學生們都應該買相應的保險,對摔傷等情況都有所保障。”

  大學生特種兵式旅遊對於旅遊市場來説,是一波積極的流量。鄧靜認為,雖然學生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客單價消費金額不高,但是對於全國旅遊市場的復蘇會起到一種流量吸引,甚至品牌效應的帶動作用。她告訴記者:“一定程度上來説,這種錯峰旅行對於全年度的旅遊市場來説,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也能刺激景區或者城市去思考怎樣根據不同的人群來進行相應的推薦。”

  特種兵式旅遊能否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鄧靜表示還需有更多時間觀察,但是目前看來,她認為這更像是一種“狂歡”,幫助大學生釋放情緒和壓力。她認為,現階段較為迫切的是,各地景區的運營商應該針對這股旅行消費的熱潮,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來源:紅星新聞    | 撰稿:葉燕 胥婷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