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溫州瑞安非遺保護出新規 補助經費提高至3000元
發佈時間 | 2023-04-05 10:35:57    

   近日,溫州瑞安出臺《關於加強瑞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深入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發展工程,從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體系、提高保護傳承水準、加大傳播普及力度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明確工作。

  時隔12年重新修訂,提出“榮譽傳承人”

  “這次新《意見》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及瑞安實際情況,時隔12年後重新起草修訂。”瑞安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鄭建俊介紹,瑞安曾于2011年出臺《關於加強瑞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意見》,並長期作為瑞安非遺保護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發揮作用。但原文件如非遺工作內容、經費補助形式等諸多方面不太適應新時期非遺保護工作。新《意見》直面當前非遺短板問題,提出解決方法,並就今後非遺重點工作提出前瞻性措施。

  新《意見》中的前瞻性措施包括完善代表性傳承人制度。目前,瑞安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傳承團體)已公佈八批,共計208人(去世15人),其中70周歲以上的65人。因老齡化結構日益明顯,以及其他各種原因,存在代表性傳承人未能履行傳承人職責義務卻領取年度保護經費的現象。為此,新《意見》提出解決方法:增加對傳承人的定期評估及動態管理,引入退出機制,將傳承保護工作考核評估結果視為是否繼續享有代表性傳承人資格及相關權益的依據;對曾作出積極貢獻但喪失傳承能力無法履行傳承義務的傳承人可自主申請免評,並提出列為“榮譽傳承人”。

  “對非遺傳承人進行定期評估的動態管理、實行傳承人退出機制,對於入選傳承人名錄的人來説,是一個有力的警醒,能促進與增強傳承人傳承與傳播非遺的自覺意識,對於保障傳承人制度的活力、公正與尊嚴是及時且必要的。”鄭建俊説。

  補助經費提高至每人每年3000元

  “瑞安將補助經費提高至每人每年3000元。”鄭建俊説,瑞安自2012年起對代表性傳承人給予每人每年2000元的補助,主要用於開展傳習活動,解決傳承人傳習活動中面臨的現實困難。但根據物價及生活水準提高的實際情況,傳承人開展傳承工作實際費用也有所增加,新《意見》提高了補助經費,這對提高傳承人積極性、引導全社會關心重視傳承人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新《意見》,瑞安市財政將對瑞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給予每年3000元的帶徒授藝補助;對列入市級、省級、國家和聯合國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項目,分別給予一次性1萬元、2萬元、5萬元和10萬元“以獎代補”資金補助;對縣、市、省、國家命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各類基地,分別給予一次性1萬元、2萬元、5萬元和10萬元“以獎代補”資金補助;對經文旅部門批准的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和生産性保護活動,給予最高2萬元的資金補助;對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習活動的社會團體,給予最高3萬元的資金補助;對創辦傳統工藝工作站、非遺工坊、非遺博物館、非遺民宿,開展非遺在社區、非遺進景區建設的個人、企業及村居(社區),給予最高10萬元的資金補助。

  “從今年起,瑞安非遺補助經費就將根據這次文件精神發放。”鄭建俊説,此次提高補助經費,既為傳承人送上了物質支援,也給予了精神鼓勵,讓傳承人感受到黨和政府對非遺工作的重視,進一步激發傳承人的工作積極性,鼓勵傳承人發揮所長,帶徒傳藝、培養新人,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夯實基礎。

  瑞安市非遺項目總計152項,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保護

  據悉,瑞安目前列入非遺保護名錄的項目總計152項,保護工作主要由政府部門主導,存在項目多、人力物力少的問題,難以適應保護事業的迫切需要。

  為此,新《意見》提出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形成有利於保護傳承的體制機制和社會環境;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傳承體驗設施,支援非物質文化遺産相關企業按規定享受稅收、用地等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金融服務,支援和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捐贈、資助、依法設立基金會等形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充分發揮行業組織作用,逐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良性投入機制。

  針對今後非遺發展工作的措施,新《意見》還提出區域性整體保護制度,如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産特色村鎮、街區,建立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推進合理利用及融合發展,如加強非遺進民宿、進景區等建設工作,推出一批具有鮮明非遺特色的主題旅遊線路、研學旅遊産品和演藝作品,推動各級非遺項目配套改建新建傳承體驗中心,形成集傳承、體驗、教育、培訓、旅遊等功能于一體的傳承體驗設施體系;推進非遺在現代生活中廣泛應用,如扶持建立傳統工藝工作站、非遺工坊,加強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加大數字化普及力度,如深化非遺數字化平臺,建立便於廣大群眾學習、查詢和利用的文化資訊資源共用工程;強化隊伍建設,如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及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志願者團隊,共同開展非遺保護工作等。

來源:瑞安新聞客戶端    | 撰稿:辛文    | 責編:張逸彬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