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山區縣怎麼推動共富 浙皖贛交界一個共富協作區亮了
發佈時間 | 2023-04-03 08:43:47    

   4月2日,浙江山區26縣之一的開化,做了件大事:召開“溯源新思想”·追尋“習近平浙江足跡”開化理論研討會。會上,開化邀請浙江常山縣,江西德興市、婺源縣、玉山縣,安徽休寧縣,簽訂“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365(指三省六縣五方面合作事項)共富協作區框架協議。

  “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到開化考察時的殷切囑託,也是開化這些年探索山區縣共同富裕的實踐。

  在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版圖裏,開化遠離大中城市,內生發展動力先天不足,又因處於錢江源頭,有著更苛刻的生態發展紅線,發展無疑要比別人多花些力氣。當地破題的關鍵,在於理解“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中蘊含的最重要的發展因子——“人”。

  激發“人”的活力,開化出現了不少變化。

  兩條腿走路

  在浙江勞動力市場上,“開化工匠”是張名片。

  來自開化的粉刷匠承接的業務佔省內市場份額的三成;省內多家婦保醫院裏,來自開化馬金溪的“開化育嬰員”佔比最高;開化大廚在外經營了5000家以上美食門店。

  1997年,開化提出實施“生態立縣”發展戰略。“靠山吃山”的發展模式切換後,全縣富餘勞動力出路和農民增收成了問題。為此,當地開展各式職業技能培訓,鼓勵大家“攜技外出”;又聘請千余名“務工隊長”,組團、抱團闖市場。

  處在山區,開化人卻習慣“走出去”。目前,開化常住人口近26萬,常年有10萬餘人在縣外就業。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率先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高品質就業創業體系。這給開化帶來新命題:向外走、向內引,兩條腿才能走得更快。

  桐村鎮門村村,常年在家的是佔全村常住人口三分之一的老人和小孩。兩年多前新建成的共富工坊裏,20來位“老姐妹”有説有笑幹著手工活,亮閃閃的手串、抖音同款的粘性手掌……過不了幾天,這些手工品就會出現在義烏小商品市場上。這間工坊每月向村集體支付2000元租金,上個月,老人們總共收到近5萬元勞務費。

  開化約5.6萬人有零工需求。為有效盤活“家門口”不斷豐富的就業形態,當地開發了“智享用工”應用平臺,為全縣靈活就業群體建檔立卡,發動採茶、來料加工等臨時性用工需求較大的企業、勞務經紀人入駐。去年9月至今,已累計服務6.4萬餘名求職者和6000余家用工主體,達成就業意向2.72萬人次。

  當然,開化的潛力還“藏”在走出去的開化人中。2022年,“開化人經濟”産業規模達213億元,如果能把資源引回開化,那麼風箏即便飛得再遠,“引線”還是在開化。

  一方面,開化把更多的當地特色“搭載”出去。比如,開化打造的“錢江源”區域公用品牌已納入全省26縣“一縣一策”試點,開化通過選出十大名菜、舉辦“開化大廚”培訓班等,讓開化廚師隊伍帶著“錢江源”牌農産品、餐飲店,一起在外“開疆拓土”。

  另一方面,開化積極把人才、項目招引回來。在勞務輸出集中的14個地市,開化建立“創業支部”、駐外商會。2018年,開化召開首屆開化人發展大會,後來又實施“三開回歸”工程,吸引開商、開賢、開化人返鄉創業。近年來,開化80%的招商引資項目是在外鄉賢返鄉投資的項目,總投資達80多億元。

  去年,總投資達23億元的年産1500萬件(套)動漫衍生品産業園啟動建設。早年在義烏創辦玩具廠的開化人李奇斌,把總部遷回了家鄉。企業圍繞動漫文化衍生品成長為IP卡牌巨頭,相關産品佔奧特曼等動漫人物卡牌國內市場90%以上的份額。

  “堅持‘送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開化走好轉移就業之路,在全省率先構建勞動力‘培訓—外出—服務—回歸’工作全鏈條,讓每一個勞動力都有好的事做。”開化縣委書記夏盛民説。

  山區打開空間

  山區小縣想要招引人才和項目,勢必要提升縣城的承載力、吸引力。

  連續10年,“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開化,鐵下心投入10億元實施“小縣大城·富民安居”工程,來了一場“乾坤大挪移”。人們看到的成果是——集聚人口2萬餘,縣城建成區面積從3.1平方公里擴展到15.21平方公里;但更長遠的是,山區縣的發展空間就此打開,就業創業有了更大舞臺。

  縣城的形態,更具年輕活力了。穿城而過的芹江兩岸,一側是城市展覽館等公共建築,另一側是集聚文旅商業綜合體、酒店的中央商務區,中間貫穿慢行步道,這裡是目前開化縣人流密度最大的區域。

  産業空間上,更注重産城融合。距離開化縣城不遠的華埠鎮,是當地發展最快的鎮,開化沿著縣城、集鎮這條軸線,把經濟開發區建在中間,一條“經濟帶”集聚起全縣三分之一的人口和産業。

  開化正呈現出年輕人回流趨勢。90後小陳,兩年前從東陽回來上班,就住在華埠鎮上。她所在的浙江萬臣包裝科技有限公司是聯合利華、強生、歐萊雅、雅詩蘭黛等美粧大牌的合作夥伴。起初,這家位於上海的企業因與開化企業的業務合作,把部分業務搬到了這裡的小微産業園。很快,園區的配套就吸引企業把60%的生産設備搬到了開化。

  “我們的採購不出園區就能實現。周邊人口集聚,招工也方便,企業經營成本比上海降低近四成。”企業負責人陳建強説,鄰近的桐村村和建豐村以村集體資金入股,合夥為産業園配套建設了人才公寓,住在這裡步行上班不到10分鐘,讓企業從上海帶過來的技術人員也能在此紮根。

  要想人人有事做,需要立足特色優勢,不斷推動産業升級發展。開化最大的優勢在生態,産業比較優勢的形成也要基於生態。

  有機硅産業是開化鏈條最長、企業數量最多的産業。有企業曾做過核算:生産同類型産品,開化潔凈車間凈化空氣的成本較低,水資源處理成本也低,雖然運費成本偏高,但折算到每一片硅片上,這裡仍有明顯的成本優勢。

  聚焦優勢産業延鏈補鏈,成為開化培育競爭力的關鍵。在不斷擴容的經開區,開化打造了新材料新裝備産業園,一邊集聚優質存量生産企業、培育産業鏈條,一邊在騰挪出的空間裏做孵化園、培育新産業。去年,當地29家有機硅産業鏈上的規上企業總産值首次突破百億元。

  除了生態工業平臺,沿馬金溪流淌的“金溪畫廊”詩畫風光帶也搭建起了鄉村産業振興的平臺,2003年至2022年,開化縣內第二第三産業從業人員從6.4萬人提高到11.8萬人,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倍差從2.2下降到1.85。正在建設的開化水庫,將增加6800萬立方米年平均供水量。如何用好先發優勢、在水飲産業上突圍,相關部門已在調研和謀劃。

  新“流量”來了

  在網際網路時代,想要另辟蹊徑,最終要靠人的創造力。地處浙皖贛三省交界,加上生態旅遊的優勢,開化在尋找新“流量”。

  研討會上,促進産業、資本、人才、科技等要素在區域間合理流動、深度開展高素質技能人才交流被寫進了六地的合作協議。三省六地將通過共建創新平臺、共推産業聯動、共促成果對接、共建良好生態等方式,在交通基礎設施及重大項目建設、農文旅推廣、平安建設、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闔作,以促進區域內城市從“各美其美”邁向“美美與共”,讓大家在資源互補、協作共進中實現共贏。

  不久前,開化向全國發出百萬年薪招導遊的招聘啟事,尋千里馬,搶的是文旅發展的制高點,就是要讓更多人才為當地文旅産業出謀劃策、貢獻聲量。

  縣域之內,開化以“區域聯盟+産業聯盟”為主體框架,組建27個聯盟攜手奔共富,更大限度撬動人的活力和潛力。

  華埠鎮金星村發展靠前,針對村內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金星村與衢州一家苗木企業合作,把村民房前屋後的空地利用起來打造共富庭院,每平方米可以賺30元,最多的一戶年增收6000余元。此舉一齣,鄰近村鎮紛紛前來取經。

  齊溪鎮龍門村是較早開始探索鄉村旅遊的村,為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當地推出“1+X”結對致富模式:全村197家農戶為53家農家樂經營戶提供農副産品,旺季時也可提供幫工。目前,全村75%以上的村民是鄉村休閒旅遊參與者。

  這些村裏,“美麗經濟”不斷進階,發展機會均等、發展成果共用等共同富裕理念和實現機制正在形成。這,正是吸引更多優質要素的獨家秘方。

  音坑鄉下淤村,去年村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3.8萬元,固定資産突破億元。村裏這幾年忙著收儲、改造村民閒置的老宅、舊房,並從北京宋莊邀請藝術家入駐。此前,藝術家們大多沒有聽到過這個村的名字,但來了,就不願離開。

  首批入駐的藝術家周相春已經在這裡停留了8個多月,創作了不少結合當地特色的藝術作品,常有村民、遊客“闖”入家裏。在他帶動下,曾在北大任教的王強教授最近又一次來到下淤村,計劃年內入駐改造中的房子。“現在的山村是開放的、新鮮的,或許就是下一個藝術中心。”

  誰來了,誰留下了,誰就是縣城發展的另一種可能。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祝梅 錢關鍵 共用聯盟·開化 吳莉莉 汪宇露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