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從長三角伸向粵港澳大灣區 浙江“地瓜經濟”一條藤蔓牽起兩大龍頭
發佈時間 | 2023-03-29 09:00:27    

   長三角和珠三角,它們之間的距離可以近得出人意料。

  粵港澳大灣區北緣,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一縱一橫兩條國道交匯的T字路口,兩座大型工廠緊緊挨著。一邊,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中央空調風機生産商——浙江億利達風機的生産基地,其總部位於台州;另一邊,是世界500強企業江森自控旗下約克空調的裝配基地,當地在本世紀初就引進的重點製造業項目。

  每天有二三十趟貨車在這個路口來回,把億利達製造的風機、冷凝水盤和鈑金件送到約克空調的生産線上,跑一趟只要兩三分鐘。憑藉大灣區便利的交通,億利達風機的産品還可在數小時內送達麥克維爾、特靈、格力等著名空調廠商位於佛山、東莞等地的工廠。徐徐清風從這裡吹出,為全球各地的家庭、商場和車間送去涼爽。

  這是浙江“地瓜經濟”在今天的一個生動縮影:從長三角延伸到粵港澳大灣區的“藤蔓”,緊密連接著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兩大龍頭,為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源源不斷注入活力。

  南風吹更勁

  鼓風南下,乘風前行。億利達風機決策落子廣東的時間節點,正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系統闡述“地瓜經濟”理念的那段時期。立足全局發展浙江,跳出浙江發展浙江,眾多浙江企業在這一潮流中開始書寫一段全新的創業史。

  2004年簽約、2006年投産,億利達風機廣東基地建成之初的目的很明確——牢牢綁定重點客戶,在市場競爭中挖出“護城河”。當年參與建廠的老師傅左春傑記得,自己曾連續18個深夜守在廣州白雲機場,把台州總部發來的半成品拉回清遠,叫醒在車間打地鋪的同事,大家連夜組裝,天亮就發貨。

  如今,這些車間裏已經佈滿一條條高度自動化的生産線。最多的時候,廣東市場佔到億利達風機銷售額的近七成,而廣東基地的産量佔到全公司的半壁江山。

  貼近客戶打造成熟的製造基地,意味著更加安全穩定的産業鏈供應鏈。疫情期間,全球供應鏈對時空安全距離的重視到了空前的程度。佈局在先的億利達風機優勢盡顯,其浙江總部和廣東、天津、江蘇等地的基地緊密協作,實現産值逆勢增長。

  “我們的製造能力上去了,就能支撐總部騰出空間發展高價值的非標産品、拓展新的戰略領域。”億利達風機廣東分公司負責人鄧祥生説。今年,他的一大任務是承接好總部轉移的更多規模化産品産能。

  南風越吹越勁。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近13萬億元,長三角地區則達29萬億元,合計在全國經濟總量佔比超35%。兩大經濟引擎日益緊密的強強對話,為浙江“地瓜經濟”迭代升級、邁向更高端提供了強勁的催化劑。

  長三角地區的優勢産業主要集中于産業鏈中端,中間品多,技術工藝實力強;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間分工協作局面基本形成,頭部企業綜合實力強,以生産終端産品為主。億利達風機的南下成長史就典型地反映出兩地各自的強項。在高品質發展跑道上,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産業互補合作空間廣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寧波北侖的東方電纜在廣東設立南部産業基地,實施了為海上風電場敷設海底電纜的大項目。金華蘭溪的甬金金屬在廣東的基地每月可以生産數萬噸不銹鋼板帶,厚度最小只有0.26毫米。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即有代表、委員建議,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可以通過建立行業資訊平臺,把産業鏈、資訊鏈、供應鏈和服務聯合起來。在兩地産業鏈、供應鏈深度對接,攜手打造優勢産業集群方面,浙企未來大有可為。

  珠江水,之江水

  從廣州天河出發,途經東莞松山湖、深圳南山,最後連接香港。這條180多公里的科創走廊,堪稱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動脈,也吸引著浙江企業的“藤蔓”。

  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園,隨意步行15分鐘,可以在鱗次櫛比的寫字樓裏找到上百家上市公司。這裡集聚了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的頂級能量。

  在這片寸土寸金的創新高地,金華永康的門鎖龍頭企業王力安防搶佔一席之地,設立了規模達100多人的研發中心。運轉4年多,他們自主設計研發了全屋智慧物聯網後臺“愛感雲”、“小管家”中控平臺等;王力安防在金華的生産線上增添了整合物聯網技術的機器人安全門等全新産品。

  創新能量如水,從珠江到之江,匯流成推動浙江産業發展的強大勢能。“傳統五金門鎖企業亟待變得更‘聰明’。王力安防在德國慕尼黑、杭州、深圳等地設立了六大研發中心,深圳中心主攻智慧計算領域相關技術,補齊五金製造業向智慧家居轉型升級所需的創新力拼圖。”王力研究院副院長劉天明拿起一個文具盒大小的中控終端,在深圳,他可以輕鬆找到把腦海中的藍圖變成手裏的樣機所需的一切:專業人才、各種類型的元器件、加工工廠……最快只用兩天,原型産品就能完成打樣,發送至金華總部論證後,馬上就能投産。

  隨著浙江全面轉入創新驅動發展模式,對創新要素的追求愈發成為浙江企業走出去的主要驅動力,這也是新時代“地瓜經濟”提能升級的一個鮮明特徵。

  浙江紅蜻蜓鞋業股份有限公司是溫州的老牌鞋履時裝企業。面對客戶群體年輕化帶來的轉型壓力,紅蜻蜓在廣州組建研發設計團隊,擔起時尚企劃重任,為推出新産品提供創意。“廣州堪稱‘時尚之都’,設計人員在這裡總能嗅到國際時尚産業最新的味道,碰撞出靈感。”紅蜻蜓廣州研發設計中心相關負責人説,紅蜻蜓在歐洲、日本、南韓等地設有産品研發室,研發成果統一集中到廣州,再經過進一步匯總分析,做出每一季的企劃,指導全國基地生産。過去産品和歐洲時尚潮流至少有3年的時間差,現在基本能實現與歐洲同步,領先於日韓。

  揚帆灣區向未來

  廣東省溫州商會駐地,位於廣州珠江南岸一座摩天大樓。登高遠望,視野隨寬闊的珠江一同向東奔去,心靈仿佛也插上翅膀,在粵港澳大灣區上空翱翔。

  擁抱大灣區——這是在廣東打拼的浙商共同的情懷。這些年,面對“三期疊加”“三重壓力”的考驗,許多企業不同程度上經歷了寒冬的洗禮。如今,大灣區春意盎然,浙企再度邁開前進步伐。

  兔年新春上班第一天,廣東全省高品質發展大會上,廣東省溫州商會執行會長、忠華集團董事局主席胡忠華作為企業家代表發言。在廣東大手筆擘畫紡織服裝全省一盤棋的進程中,這位14歲走出永嘉大山的企業家展現出浙商的非凡擔當。

  忠華集團一期投資150億元,在清遠市建設廣州北·廣清中大時尚科技城,這是廣清紡織服裝産業有序轉移園的核心區、啟動區、主平臺。胡忠華説,産業園在業界引發連鎖效應和集聚效應,不到3個月,接待了全國3500多家企業,簽約落地了460多家企業,其中不乏新疆、香港、江蘇等地的重點服裝企業。現在園區裏有4000多條生産線開業、開工。

  珠江向南是香江。浙江對於香港而言,不可謂不特殊:香港兩任行政長官祖籍浙江,包玉剛、邵逸夫、王寬誠等“寧波幫”更為香港的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而這些年來,香港對於浙江也創下許多個“第一”:香港是浙江吸引外資第一大來源地、浙江境外投資第一大目的地,也是浙江第一大服務貿易合作夥伴。2022年,浙港兩地進出口總額74億美元,香港在浙江投資設立800多家企業,浙江赴港上市的企業已經有90多家。浙江和澳門的合作也在不斷深化。2022年10月,浙江首次作為“夥伴省”亮相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帶去高端製造、前沿科技、文化創意等30余個類別共百餘款浙江“好物”。

  記者在廣東採訪的這些天,就有300多家浙江諸暨企業組成“珍珠團”,亮相香港國際珠寶展,可見香港依然是浙江産品“走出去”的重要平臺。同時,隨著兩地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浙江企業去香港更是為了對接專業服務、先進技術、高端人才、國際品牌等領域。2022年底,浙江啟動“鳳凰行動”香港金融專項服務,並舉辦浙港科創産業夥伴戰略峰會,以進一步深化浙港金融、科創合作,推動更多浙江優質企業登陸香港,吸引更多香港企業在浙江創新創業,更多創新成果在浙江轉化。

  南風憑藉力,灣區好揚帆。這片熱土與浙商“敢為天下先”的基因天然契合,為浙企把握先機開拓新天地提供了無限可能。

  我眼中的“地瓜經濟”

  億利達在廣東擁有大量重點客戶,我們20世紀90年代就在深圳設立了辦事處,這是企業發展的本能需求。後來我們下定決心,與其長途運貨,不如就近建廠,緊鄰核心客戶建立起競爭的“護城河”,同時近距離向優秀企業學習,可以説,是“地瓜經濟”理念的一次典型實踐。

  億利達踐行“跳出浙江發展浙江”,一步一個臺階走到今天。如今,除了廣東,我們還在天津、江蘇等地擁有製造基地,在上海、深圳、杭州設有研發中心。特別是廣東基地經過近20年發展不斷成熟,逐漸承接規模化産能,讓總部有空間拓展新的戰略領域。走出浙江,我們得以在更大範圍內配置資源,在更大空間內實現更快發展。下一步,億利達還將繼續“跳出去”,到技術能力、人才資源、市場稟賦更好的地方去汲取營養,為浙江和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浙江億利達風機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吳曉明)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曾福泉 徐賢飛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