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融融,宜恣意奔跑。3月下旬的週末,似乎都被馬拉松安排得明明白白。
3月19日,無錫、重慶等地的10余場馬拉松賽事就已扎堆開跑。3月26日,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半馬、全馬比賽場次多達26場,其中萬人以上規模的賽事有17場,超30萬跑友踏開工拉松賽道。光是浙江省,同一天就有8場賽事同期開跑,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吐槽“想跑個馬拉松,選擇困難症都要犯了”。
每週跑一場,資深跑友週末都在路上
1979年出生的金華磐安人羊小軍,被浙江的跑友們稱為“羊神”。36歲開始練長跑,2020年在他41歲時,羊小軍以2小時24分20秒的成績打破了浙江保持34年的馬拉松紀錄,成為有紀錄以來馬拉松跑得最快的浙江人。
記者聯繫上羊小軍的時候,他剛在上個週末以2小時21分41秒的成績獲得了麗水馬拉松全馬男子組的亞軍,正打算開車從麗水回金華磐安。“今天見到了不少老朋友,這兩年都沒見,快成網友了。”
羊小軍2014年開始跑步,每年都幾乎要參加10場以上的全馬,每天訓練不間斷。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許多賽事延期或取消。3年的時間,羊小軍每天早上送完女兒,就在家附近的綠道或者居民健身區跑15公里左右。“這三年我參加了十來場馬拉松,以浙江省內為主,省外幾乎沒去參加。”
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之後,羊小軍也“陽”了。“大概是經常跑步體質好,我是‘無症狀’,在家休息了一段時間。等身體好轉就慢慢開始恢復訓練,那段時間確實感覺自己體能有所下降,訓練的時候把強度和速度都降了下來。”
要説“陽康”後最大的感受,羊小軍告訴記者:“跑團群都明顯活躍起來,這段時間群裏的消息就沒停歇過。大家都在商量去哪跑比賽,有合適的就組個團,一起出發。”
麗水馬拉松,已經是羊小軍今年參加的第四場馬拉松賽事。在今年2月的第三屆浙江馬拉松紀錄挑戰賽上,他以2小時21分25秒的成績第4次打破了浙江籍選手男子馬拉松的紀錄,不過他的紀錄在3月19日的溫州馬拉松上又被紹興選手張立鋼以2小時20分17秒刷新。浙江的民間馬拉松競技水準,你追我趕,水漲船高。
羊小軍已經在著手準備下星期去跑廈門馬拉松了:“接下去還打算去武漢、上海跑,每週跑一場,4月份都已經安排好了。”
今年上半年,133場備案路跑賽事等著你
2023年,隨著疫情防控態勢的逐步向好,路跑賽事開始恢復往日的蓬勃,讓喜歡去各地“撒歡兒”跑馬的廣大跑友直呼:一切都回來了。
來自浙江省馬拉松及路跑協會的統計顯示,2019年浙江全省共舉行馬拉松及路跑相關運動賽事365場,參賽人數超80萬人次。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讓許多賽事紛紛延期或取消,浙江全省的馬拉松及路跑相關運動賽事明顯下降,共計155場,參賽人數為30余萬人次。
隨後的兩年,馬拉松相關賽事的數量更是逐年遞減。
2021年舉行的馬拉松及路跑相關運動賽事共計89場,參賽人數11萬餘人次。
2022年相關運動賽事共計舉行78場,參賽總人數16萬人次。
“這兩年我們每年都做數據分析,2022年可以説是馬拉松及路跑賽事最艱難的一年。”浙江馬拉松及路跑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的相關賽事,取消、延期成了常態。
最嚴峻的時候,橫店馬拉松在開跑前2小時宣佈延期。“去年上半年度,浙江只有一場700人規模的‘2022鄞州公園第五屆新春馬拉松’,其餘都是歡樂跑、接力賽等小型路跑賽事。”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疫情影響的三年時間裏,許多賽事一再延期,有些乾脆改成了線上。而這些都在疫情開放後,重新煥發活力。
該負責人透露:“3月後,浙江全面放開體育賽事,3月、4月已經在浙江馬拉松及路跑協會備案登記的路跑賽事已經達到18場,各地的比賽都在慢慢恢復。接下來還有22場相關賽事已經備案。”
根據中國田徑協會于3月17日,在2023中國田徑協會路跑工作會議上正式發佈的《2023中國田徑協會路跑工作報告》顯示,從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全國共備案133場路跑賽事,其中全馬賽事61場,範圍涉及全國26個省級行政區。
據世界田聯競賽與活動部路跑賽事經理Alessio透露,已有68家中國賽事組委會通過中國田協向世界田聯申請標牌,包括2場白金標賽事、13場金標賽事、23場精英標賽事和30場世界田聯標牌賽事。
“2023年將是中國路跑行業在世界田聯路跑標牌計劃中再創紀錄的一年。”Alessio説。
疫情後更需要馬拉松,拉動經濟立竿見影
説起中國的馬拉松,就要追溯到上世紀的80年代了。1981年,中國舉辦了第一屆北京國際馬拉松賽,當時只有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86名選手參賽。
40多年的時間,馬拉松參賽人數增長了232倍,馬拉松也從專業賽事逐步變為一項平民運動。如今,馬拉松運動逐步轉化成為一種流行運動,釋放了全民健身的需求。
“我跑過很多地方的半程馬拉松,像長興,建德等,臨安還是第一次跑。我想跑遍浙江所有的城市,所有的地區,所有的道路。”3月26日,現身杭州臨安半程馬拉松的“知名跑友”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如是説。
于跑者而言,馬拉松賽事是考驗跑者體力和耐力的終極考驗,是超越自我的舞臺。于城市而言,馬拉松是一張最直觀的城市名片。
一天之內,全國多達26場馬拉松,看上去“一窩蜂”。馬拉松在中國到底算不算氾濫?
回答這個問題,先搞清楚為什麼今天的中國人會鍾愛馬拉松。
可以想見的答案是,跑步幾乎是門檻最低的運動,一個正常能跑步的人,有雙適合跑步的鞋,訓練三個月,就可以嘗試十公里的短距離馬拉松。有半年跑齡,就可以挑戰一下半馬。目前和此前的兩任浙江馬拉松紀錄保持者,跑齡都不到6年,且都已人到中年,可見馬拉松對參與者的友好。
國人自覺萌發的全民健身意識是馬拉松的助推劑。馬拉松是最能看得到的全民健身運動,一場馬拉松賽規模小點的數千人,上點規格的都是以數萬計,槍聲一響隊伍一眼望不到頭,是能聚集到最多普通人參與的賽事。
此外,馬拉松是一種流行文化,可以各種裝扮熱鬧出街,可以拍照自曬發圈打卡;它也是一種社交方式,跑步早已不光是跑步,而是人群交往的一個載體,這些年冒出來的跑團如雨後春筍,出行浩浩蕩蕩。它甚至是一種微妙的心理投射:你想,一年365天,有哪天你能堂而皇之在馬路上招搖過市,警察開路,交通讓行,路人為你搖旗吶喊?為這一天,多跑點路流身汗不值得嗎?
然而,國人如此熱衷於跑步,中國因此就成為馬拉松賽事大國了嗎?按國際慣例,以每萬人擁有馬拉松場次數量計,疫情前美國的數量為21.67場,中國為4.27場,僅為美國的1/5。實際上,無論中國的人口數量、城市規模和體育産業空間而言,中國馬拉松賽事的未來都存在巨大的潛力。不但不算氾濫,而且還應大力推進。
為期一天的馬拉松賽事,對辦賽地的經濟拉動,幾乎是立竿見影的。
很多外來跑者在參賽之餘,都會選擇在賽事地旅遊消費。統計數據表明,一半的馬拉松跑者有外地參賽的經歷,其中71%的人會去品嘗當地美食、特色小吃,64%則會選擇在當地旅遊。
以疫情前的上海馬拉松為例:2019年,上海國際馬拉松賽帶來直接經濟效益3.28億元,間接經濟效益達11.45億元,稅收收入6794.09萬元。2020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上海馬拉松依舊帶來4943萬元的直接經濟效益,相關産業拉動效應達1.4億元。
“從統計數據來看,這次馬拉松,讓很多外來的跑友提前幾天就來到臨安,入住了我們當地的賓館,且賽事結束後也沒有選擇立即離開。這説明,馬拉松賽事的舉辦,對杭州臨安區的餐飲及旅遊産業的帶動都是肉眼可見的。”臨安區文廣旅體局黨委委員鮑承成欣喜地向記者表示。
“陽康”初愈,跑馬切忌盲目跟風
客觀的經濟收益,城市知名度的有效提升,無疑成為馬拉松賽事扎堆的主因。但隨著相關賽事的密集舉辦,隨之相關的風險與隱患也隨之放大。
馬拉松本身就是一項具有一定風險運動,超出普通人生理極限的奔跑量,如果施加在平日裏缺少運動的人群身上,存在著猝死風險的概率。即便在馬拉松運動産業發展較為成熟的一些發達國家,也同樣存在一定程度的致死率。
馬拉松賽事舉辦規模化,滿足了大批的馬拉松愛好者,但對從事田徑賽事醫療保障工作的李永生來説,從比賽發令槍響到結束,他懸著的心才順利落地。
在剛過去的這個週末,浙江省8場馬拉松比賽中,美國心臟協會(AHA)主任導師、浙江省馬拉松及路跑協會醫療安全委員會負責人李永生,全程參與了其中四場比賽的醫療保障培訓與比賽中的調度管理。
“在溫州龍灣和余杭夢想小鎮的比賽上,都有突發情況的發生,但好在現場搶救及時,目前參賽者都無大礙。”李永生表示,參賽者身體的突發狀況,雖然大多與天氣有關,但最主要還是來源於沉寂三年後大量涌入的比賽對馬拉松愛好者的影響。
“有很多參賽者,這幾年沒有經過嚴格系統的訓練,身體各方面機能都有所下降;有的突然開賽,心情比較激動;還有的趁著比賽的機會,前一天晚上跟跑友聚餐飲酒。這些都在無形之中增加了風險。”李永生説。
在李永生遇到的選手突發狀況中,年輕跑友居多。所以今年幾場馬拉松賽事前,他和團隊專門下發了“致‘陽康’後馬拉松參賽選手的建議”,要求跑友們在參賽前自我評估。
比如,“陽康”兩個月內或是兩個月後仍伴有明顯的胸悶、氣短及明顯的體能下降,則不建議參賽;新冠期間被臨床醫生明確診斷為“白肺”“心包炎”“心肌炎”“心梗”等高風險並發癥選手不建議參賽;“陽康”兩個月後心電圖仍顯示具有潛在風險的心律失常(例如:頻發性、多元性室性早搏、r-on-t室性早搏等),或者心臟彩色B超仍顯示有明顯的心功能下降及心臟結構變化的選手,則不建議參賽。
即便順利過了自我評估,比賽期間,跑友也不能掉以輕心。李永生建議,“陽康”後參賽的馬拉松選手在跑步過程中,儘量將心率控制在(170-年齡)以下。
“比賽過程中,一旦感覺到身體不適,要及時停下來。”李永生特別提醒,如果有人左臂麻木且向左後背方向放射的話,該考慮是不是運動型心絞痛的情況,需要引起重視。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三月氣溫較低,這對跑友來説,實際上剛剛好。“熱身的時候會有點微涼,一旦動起來,跑一跑其實是很舒服的。”李永生建議,隨著天氣漸暖,跑友在參與賽事時要注意熱射病(即重症中暑)的情況,危急時也會引起心臟驟停。
不過為了給跑友們保駕護航,今年馬拉松賽事在醫療保障方面都加大了力度,除了隨時待命的救護車,AED(除顫儀)的數量基本上不到500米就有一台(不包括救護車AED在內),並且每100米甚至50米就有一個醫療志願者。“不僅如此,我們還加入了高強度的賽道急救演練。部分賽事,還加入了救援直升機和高清晰的AED定位導航系統。希望賽事開放後,廣大跑友都能順利安全完賽。”李永生説。
來源:潮新聞 | 撰稿:王萍琴 李文瑤 趙磊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