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聚力打造生命健康科創高地 看浙江醫學登峰的時與勢
發佈時間 | 2023-03-28 08:55:09    

   最近,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網友留意到,全文35次提到“公共衛生”;浙江剛剛公佈新一輪醫院等級評審結果,細看名單,不少縣級醫院已經達到了三甲醫院的醫療服務水準……

  三年疫情之後,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關注身心健康。而這些年來,浙江為了解決群眾急需、醫療資源短板等突出問題,佈局一盤“大棋”,那就是2019年正式啟動的“醫學高峰”計劃。

  什麼叫“醫學高峰”?它瞄準的是國際先進、國內一流醫療技術,“啃”的則是長期以來,臨床科研中難以破題的“硬骨頭”。最終目的,就是提高重大疾病、疑難疾病的診療水準。

  攀登這座高峰,浙江為什麼孜孜不倦?對老百姓而言,這些藏身於臨床醫療服務背後的高端科研,將帶來什麼?一起來看三個關鍵詞。

  關鍵詞一:實力

  “醫學高峰”建在哪?在浙江的規劃藍圖裏,我們看到了打造一批國家區域醫學中心、創建一流重點專科、引進拔尖醫學人才及團隊等清晰的目標,落實這些任務的主體,都是公立醫院。

  以引人注目的各類醫學中心為例,其中,以浙大一院為主體的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和即將開工的浙江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將重點聚焦疫情下備受關注的傳染病診治、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以浙大兒院為主體設置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將率先破題兒科領域的疑難問題。

  醫院能“挑起大梁”,是基於自身的實力。

  先看成績單。目前,浙江的綜合醫療服務能力已經躋身全國第一梯隊;在全國首次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總體得分位列第三。綜合能力的提升,帶來的是老百姓的認可——近年來,越來越多省外的患者選擇到浙江就醫,而省內患者“外流”的比例正在下降。

  再看創新。這是浙江醫療領域的熱詞,無論是率先啟動的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還是向全國推廣的“雙下沉、兩提升”,以及疫情期間,在全國率先啟動新冠病毒疫苗重點人群緊急使用工作……在民生領域,浙江敢於直面難點。

  最後看醫院裏的變化。近年來,一系列打破傳統的改革,正在浙江的醫院發生,讓老百姓感受到了便利。比如,窗口前的排隊時間變短了,線上掛號預約、診療越來越普遍;診間結算、入院準備中心等“一站式”的服務,取代了以往的來回跑、多樓層跑;還有全國率先破題的醫檢結果互認共用,百姓免去了舟車勞頓、重復檢查。

  可以説,有第一梯隊的能力水準優勢,有敢於創新的勇氣,還有老百姓的口碑,以及各級政府部門“真金白銀”的支援,浙江推進“醫學高峰”計劃是順勢而為、順應民心。

  關鍵詞二:必然

  中國科學院院士段樹民表示,醫院瞄準前沿醫療研究,出於兩個必然。

  一是現代醫學走到今天,藥物研發、臨床醫療技術等發展都比以往更快。“醫院的使命除了治病救人,必然要往研究型的方向轉變,聚焦前沿進展,才能驅動臨床技術的不斷提升。”他説。

  第二個必然,則在於研究型醫院的引領作用。“比如,眼下正在聚力打造的各類區域醫療中心,可以讓大醫院的學科優勢、資源優勢走出醫院的‘圍墻’,向周邊地區輻射,醫療水準從‘一院強’到‘一地強’,從而造福一方百姓。”段樹民告訴記者。

  對浙江而言,要把第一梯隊的能力水準進一步提升、進一步激發出來,要補齊醫療領域“高峰不高”的不足。

  確實,必然之中,依然存有難點。

  比如,醫院要走研究型的路子,並不是研究和醫療的簡單疊加。“研究型醫院呼籲研究型的人才。”段樹民認為,醫院內的科研人才和臨床人才最好能“各司其職”,分別從事研究工作或者臨床工作,才能保證科研的品質,也避免臨床醫生因為科研任務重而滿負荷運轉。

  再比如,目前全省醫療資源分佈不夠平衡,優質資源主要集中在杭州、溫州等地區;高水準醫院和國內頂尖學科數量不多等。破解這些難點,需要有刀刃向內的勇氣。

  記者到省內不少縣級醫院採訪,一些基層醫務工作者表示,除了日常診療之外,希望有更多科研機會。醫院的科研也應該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應該巧用浙江“雙下沉、兩提升”和縣域醫共體改革打下的基礎,讓省市縣三級醫療資源更緊密地“牽手”,讓“高精尖”科研項目有效地流動起來。

  關鍵詞三:趨勢

  “醫學高峰”計劃的啟動,是大勢所趨。

  眼下,全省每人平均期望壽命已經達到82.2歲,高於全國4.0歲;居民健康素養水準36.11%,高於全國水準10.71%。人們追求的健康也不僅局限于過去的“有病上醫院”,而是注重高品質、高水準的健康。

  近年來,不少“高精尖”的醫學話題,如“國考”排行榜、醫院學科排名、臨床科研突破等屢上熱搜,引起廣泛討論。走在尖端的醫學技術或是科研項目,將破解臨床難題,為更多的人帶來生命的曙光。

  浙江正在聚力打造生命健康科創高地,一批創新性平臺如“磁石”一般,把人才、企業、項目以及創新的理念匯集到一起。

  4年前,中科院首個以醫學命名的研究所——中科院基礎醫學與腫瘤研究所在浙江誕生,包括智慧分子診斷中心、核酸適體篩選中心、創新藥物與精準診療中心、生命組學中心等在內的10多個實驗室,瞄準的都是全球前沿領域,一大批年輕科研人員在這裡找到自己的“舞臺”。

  在浙江大學牽頭建設的良渚實驗室,研究目標首先聚焦在重大精神疾病、疑難未診斷疾病和血液與免疫疾病等3個領域。在超算、雲技術、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輔助下,生命科學研究不同層面的資訊數據被整合起來,人們對生命和疾病的理解將更加深入。

  在這樣的環境中,“醫學高峰”計劃的順勢啟動,在醫療領域營造了一種敢於探索未知、敢於挑戰難題的科研氛圍,這些科研項目都是為人類健康孜孜不倦地努力。

  段樹民表示,很多人尚不清楚,從實驗室到臨床應用,其實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即便科研通往臨床的路再長,也是值得的。”他説,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醫學技術,都是長期探索的結果。畢竟,九尺高臺都要起于壘土,更何況是高峰。

  因此段樹民呼籲,需要鼓勵一種“敢坐冷板凳”的定力,從政策、項目審批以及資金支援等方面,為願意長期致力於攻關醫學難題的科研團隊營造更為寬鬆的環境,進而推動醫學科研成果轉化。

  浙江的實力、“登峰”的必然、生命健康科創高地的氛圍,正是我們選擇關注這座“高峰”的原因。近期,我們將走進醫院裏熱火朝天的實驗室,對話多年來瞄準幾個破解世界級難題、致力於攀登“高峰”的科研項目。其中有在血液病治療中“追趕”全球前沿的CAR-T細胞療法,也有給殘障人士帶來曙光的腦機介面研究,還有敲開逆轉細胞衰老“時光之門”的醫學新進展,以及扭轉不可逆視神經損傷的科研項目。我們對話身在其中的科研人員,解讀這些項目的最新進展,見證生命科學的價值所在。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陳寧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