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婚戀“新常態”?杭州“姐弟戀”比例持續上升
發佈時間 | 2023-03-14 11:15:52    

   近日,王菲和謝霆鋒手拉手出現在機場,引起了一波討論。“‘鋒菲’世紀同框好好磕”“姐弟戀的糖好甜”……這對差11歲的姐弟戀情侶經過了23年的爭議,2023年仍在持續甜蜜,讓大家看到了愛情的更多可能性。

  放眼大眾。最近,杭州民政局發佈了一組數據,2022年結婚登記的夫妻中,女方比男方大1到4歲的有12612人,佔女性結婚總數的19.31%,超過了男女同齡的結婚登記數。

  一言蔽之,“姐弟戀”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常見。那麼,“姐弟戀”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是不是“真香”?這種變化又意味著什麼呢?

  “幼稚”的男朋友,變“香”了

  在中國,“男大女小”一直佔據主流。為何如此,搜索微網志、小紅書、知乎、豆瓣可以得到一些答案——“男性心理成熟得晚”“男生年齡大會有安全感”,總的來説,認為同齡男性比女性幼稚,是網際網路上的“大多數聲音”。

  隨著社會的進步、婚戀觀的改變,“弟弟不‘香’嗎”的聲量逐漸增大,像是“男性心理成熟得晚”這些問題,也被越來越多人接受。在網友栗子看來,“幼稚的弟弟”能給她帶來很多快樂。“我的男朋友比我小一些,他比我更有活力,會帶我到處去探店、打卡、運動。”

  為何對幼稚“真香”?這或許來源於一種對“生命力”的嚮往。栗子在上海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經常被迫“996”,自己一個人的生活總是單調乏味。她感覺,人年齡長了,生活方式、狀態都會更趨於安穩保守,“弟弟”就像穩定生活中的一個變數。

  “幼稚”,不僅代表弟弟天真爛漫、活力無限的一面,其中暗含著的,是親密關係中的主動權被交到了“姐姐”手裏。在這樣的關係中,女性也能感受到尊重、信任與“被需要”。

  “僅從我個人的經歷來看,‘弟弟’會更重視我的想法,不會自以為是地想要教會我什麼。”網友小雪是國內頂尖院校畢業的高學歷女性。她説,現在很多女性本身很優秀,不一定需要一個“成熟的伴侶”。

  “比起十年前,現在女性的社會、經濟地位都有所提升,她們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也能有更多元的選擇。”浙江省婚姻家庭協會會長謝需認為,如今,伴侶年齡對於女性來説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例如杭州這樣經濟快速發展的區域,女性本身經濟獨立,也會用有更獨立的人格,“姐弟戀”比例呈上升趨勢,也不奇怪了。

  弟弟“真香”的背後,是女性不再依附於成熟男性,願意、能夠自由選擇的體現。

  新舊婚戀觀的“正面開戰”

  如今的年輕人對“姐弟戀”持更包容的態度,是體感得到的現實。但是對於上一輩來説,“姐弟戀”不一定能被理解。

  “我男朋友的家人知道我年紀比他大,一下就看不起我了。”在被男朋友介紹給家裏人後,名校碩士畢業、外貌家庭條件都不錯,有著穩定體面工作的小雪,卻面臨諸多指點,使她感到很不舒服。“我男朋友的家人還是覺得,自己兒子要找年紀更小的女性,否則就算吃虧。”説到這,小雪也略微無奈。

  在小雪男朋友父母的預設中,他們需要找一個“輔助”自己兒子、未來可能回歸家庭的“好媳婦”,而非事業有成、條件突出的“大齡”獨立女性。小雪説,似乎兒媳的優秀,會讓人感覺“不好控制”,這可能會讓他們感到不安。

  小雪的父母也同樣心存顧慮。“他們怕年紀小的男的不懂珍惜,想隨便談一下,但我耗不起。”每次回家都要被催婚的小雪,知道每一段感情對她而言都是“倒計時”。她也會害怕自己錯過適婚年齡,淪為親戚口中的“大齡剩女”。

  表面上看,這是青年情侶的“難題”,實際上,這是傳統思想與自由開放婚戀觀的“正面開戰”。現在關於“姐弟戀”的認知還處於新舊交替之際,明明是秉持著自由婚戀觀的年輕人,卻無可避免地會遇到來自親人、社會的傳統視角審視,自然會感覺到兩者之間的張力。

  “隨著男女社會分工、家庭角色的改變,‘姐弟戀’的趨勢必然存在,社會對於‘姐弟戀’現象也會越來越包容。”謝需認為。當下,兩種思想的碰撞自然會給一代人帶來“陣痛”,但婚戀文化多元趨勢已無法改變。

  小雪也承認,這種兩難處境確實不好處理,“可能得像韓劇裏一樣,用真愛化解一切。”

  婚戀“新常態”,合不合適得看人

  在採訪的過程中,黃思佳總是問到:“我其實不理解,為什麼要特別去關注‘姐弟戀’。”這個95後的疑惑,或許正是“姐弟戀”正成為常態的佐證。

  對於存在已久的觀念或習俗,人們很少會問為什麼,而將它當成一種理所當然。而“姐弟戀”對於一些在城市長大的90後、00後年輕人來説,早已經見怪不怪。

  在聊到“姐弟戀”的優勢與劣勢之時,黃思佳也總是提起“談戀愛不能看年紀,還是要看人。”黃思佳之前的男朋友都年長于她,但她沒有感受到有什麼特別好的地方。“我現在的男朋友比我小一年,但情緒比我穩定。遇到問題的時候,他也能給我很好的建議。”

  正如黃思佳所説,“弟弟”不應該被簡單歸類為“不成熟”的形象,這本身是一種“刻板印象”。更何況,當下青年對於“婚戀”這個話題有著自己的評判標準,有些情侶本身不在意年齡問題,但外界越是“凝視”,越是將姐弟戀情侶推向爭議的風口浪尖。

  同時,“姐弟戀”也在打破男性所受的束縛。傳統思想中,男性被要求要“成熟”“成功”,甚至要成為女方的領導者。這是對男性在親密關係中地位的肯定,也是一種潛在的壓力和枷鎖。而“姐弟戀”給了男性多一個選擇。

  “之前和比自己小的女生談戀愛,我會強迫自己承擔照顧對方的角色,久了也很‘心累’。和姐姐談戀愛,溝通相處會更容易。”黃思佳的男朋友程明告訴記者,他感受到了作為“弟弟”的輕鬆感,享受到了被照顧的感覺。他認為,親密關係中有人喜歡做“主導者”,有人喜歡做“跟隨者”,這得看個人的性格,並且,男女都應該有選擇的權利。

  “談戀愛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感到幸福,至於年紀誰大誰小,有所謂嗎?”黃思佳説。

  (因採訪對象要求,文內部分當事人為化名)

來源:潮新聞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