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狂飆!我國近期暖熱持續,多地經歷了同期少見的暖。截至3月7日,已有102個氣象站氣溫突破3月上旬紀錄。浙江亦如是。3月9日,全省大部最高氣溫在25℃至27℃之間。
不過,浙江省氣象臺預計,從11日起,浙江將經歷一次強冷空氣過程,最高降溫幅度10℃。
如此驟變令人懵圈。很多人擔心,才3月就這樣暖熱,今年夏天會不會遭遇像去年那樣長時間的極端高溫?今年的天氣是否會不同尋常?
人們的擔憂不無道理。日前,國家氣候中心發佈消息稱,從2020年9月前後持續至今的拉尼娜事件大概率於今年初春結束。還有氣象機構預測,厄爾尼諾事件可能在今年捲土重來,帶來更多的極端天氣。
天氣舞臺將迎來變局,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氣候狀態或將進入更複雜、更具不確定性的新階段。我們該如何應對?
極端天氣事件加劇
拉尼娜事件,指的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它容易引發全球範圍內的暴雨、洪澇、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我國受拉尼娜影響的冬季,冷空氣活動頻繁,易發生區域性的極端冷事件,給經濟社會造成損失。
拉尼娜事件並沒有改變整體偏暖的格局——去年12月以來,浙江冬季平均氣溫比常年略偏高。但強冷空氣和寒潮出現得更頻繁,僅寒潮就有4次。氣溫大冷大暖的波動,顯示出當前氣候狀態的不同尋常。
在浙江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雷媛打開電腦,給記者展示了一道呈現波動上升狀態的曲線:1971年至2000年,浙江省平均氣溫為16.8℃;1981年至2010年,全省平均氣溫為17.2℃;而1991年至2020年,全省平均氣溫達到了17.6℃。
氣象學所説的常年平均氣溫以30年為一個單位,從數據上看,變暖的趨勢很明顯。
在這個趨勢中,氣溫波動也將越來越大。“全球變暖會讓大氣積攢能量的能力變得更強,釋放的時候也就更加劇烈。像這個冬天多輪的冷空氣過程就證明了這一點。”雷媛説。
越來越多的主流研究表明,氣候變暖會引起高溫、強降水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率和強度增加。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發佈的第六次評估報告就表示,隨著未來全球變暖進一步加劇,預計極端熱事件、強降水等罕見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概率將增加。
新年伊始,極端事件頻發——大半個歐洲出現了創紀錄的1月高溫;沙特沙漠地區出現洪水;中國最北端城市漠河自1月20日以來,連續3天氣溫降至零下50℃,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氣溫……這似乎意味著,“不尋常”已成為一種新常態。
另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不確定因素——厄爾尼諾。部分氣象機構預測,厄爾尼諾現象或將在今年下半年“冒頭”。
厄爾尼諾與拉尼娜事件相反,意味著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持續異常偏暖。近日,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如果真的進入厄爾尼諾階段,全球有可能迎來新一輪升溫,各地出現氣候異常的可能性更大。
據省氣候中心統計,1951年以來,浙江共出現了21次厄爾尼諾事件。上一次現身,還是在2019年11月。當時,受厄爾尼諾事件影響期間,全省平均氣溫達11.2℃,比常年同期偏高1.8℃。
浙江在一個自然年裏,先後出現拉尼娜、厄爾尼諾事件的,歷史上一共有9次,並且都在當年6月之前完成“交接”。
“根據以往的記錄,當厄爾尼諾‘接班’拉尼娜後,我省汛期降水總體偏少,高溫日數比常年同期偏少,但由颱風引起的氣象災害可能會更嚴重。”雷媛説。
不過,今年厄爾尼諾是否會出現,以及何時出現仍存在不確定性。“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未來極端天氣事件將呈現加劇態勢,今夏階段性高溫天氣仍大概率出現。”雷媛表示。
有氣象專家預測,今年,可能出現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季暴雨和山洪災害、北半球夏季高溫、秋季強颱風等極端事件。
諸多行業面臨挑戰
氣溫如同鐘擺在冷、熱之間大幅震蕩,加上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概率的增加,“看天吃飯”的行業迎來重重挑戰,首當其衝的便是農業。
去年夏季,我國中東部出現1961年以來最強高溫過程。受極端高溫熱浪的影響,乾旱的出現不可避免。浙江省氣候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7月5日至11月27日,浙江遭遇大範圍氣象乾旱。這讓農業人措手不及。
“從業30多年,去年碰到的極端高溫乾旱天氣還是頭一遭。”桐廬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葛有良説,作為一名科技特派員,指導果農生産是他的主要工作,但去年情況並不樂觀。
他告訴記者,通常7月以後,便相繼進入桃子、獼猴桃、李子等水果的成熟期,不少果農都期待著豐收。但去年夏天望不到頭的烈日讓不少果子出現了“日灼”現象,對水果品質的影響很大,直接影響了市場行情。
浙江大學農學院教授周偉軍認為,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除了夏季極端高溫天氣頻發,未來暖冬出現的概率也會越來越大。但這並不意味著農作物就能安然過冬。相反,越是暖冬,氣溫波動就越大,更容易出現凍害問題。
以油菜為例,目前我省以種植冬油菜為主,“扛”過低溫是它生長的必經之路,待氣溫升高後便會開出花蕾。“一旦開花,油菜的抗低溫能力就會大大減弱,如果再來一次低溫過程,很容易造成凍害損失。”周偉軍説。
對於這個判斷,葛有良深表贊同:“近幾年冬季氣溫起伏很大,剛過去的這個冬季強冷空氣和寒潮來了好幾回,凍壞了不少枇杷樹、柑橘樹,給果農造成了損失。”
極端天氣的影響並不限于農業,還攪動著能源供給。一旦出現極端熱或者極端冷天氣,都會導致用電需求激增。
比如,去年的極端高溫天氣就導致全國多地居民用電量需求急劇增加,給電力系統造成了巨大衝擊。
在浙江,2022年7月、8月居民用電分別同比增長41.24%、57.72%。7月11日這一天,全省最高用電負荷達到10190萬千瓦,創下歷史新高。而在水電大省四川,乾旱天氣造成了水電生産能力急劇下降,形成電力缺口,加上夏季用電高峰期,陷入了罕見“電荒”。
此外,暴雨、低溫冰凍等極端天氣也考驗著交通運輸的韌性。“鐵路和公路屬於地面交通方式,易受天氣、地質災害影響。在極端天氣面前,也曾出現過交通中斷等現象,從而影響經濟社會的正常運作。”雷媛告訴記者,例如2008年年初,我國南方地區遭遇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當時不少交通要道中斷,給市場産品運輸供應帶來很大挑戰。
在目前彼此高度關聯的社會經濟體系中,局部性的氣候異常事件或將牽一髮而動全身,産生跨行業、跨地區的連鎖反應,直接影響到各行業的正常運轉。
2022年10月14日,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市郊,救援人員幫助受災民眾撤離。受強降雨影響,澳大利亞多地遭洪水侵襲。新華社發(資料圖)
人人都能積極作為
種種跡象表明,在新的一年裏,由極端天氣引發的“黑天鵝”依然可能隨處降落。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風險上升,我們該如何應對?
氣象方面,為了更好地感知“天時”,一張立體、精密的氣象監測網已在浙江布開。
今年浙江省氣象部門將繼續完善、優化由地面氣象站、海洋觀測基地、天氣雷達組網、衛星遙感産品等組成的“陸海空天”綜合氣象觀測體系。
此外,精準的預報、精細的服務更是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中至關重要的環節。記者從省氣象局了解到,今年氣象部門還將充分應用立體監測網和其他先進技術,對現有的數字化預報業務迭代升級,全力提高氣象預報預警的精準度和顆粒度;同時深化面向農業、海洋、能源、交通等行業的“氣象+”保障服務,提升各行各業對氣象災害的防禦應對能力。
在農業方面,做得更多的還是預防。
這幾天,周偉軍正忙著指導農戶進行油菜施肥及後續栽培管理。“今年3月上旬氣溫罕見偏暖,油菜病蟲害發生的幾率更高,這就需要農戶在種植過程中加倍小心,做好防治病蟲害工作。”周偉軍説,他還注意到3月下旬將出現幾次冷空氣過程,氣溫起伏大,建議有條件的農戶使用油菜專用肥,增加油菜的抗逆能力。同時提前做好農田的水分管理,保持溝渠暢通,防範積水對油菜等農作物生長的不利影響。
同樣忙碌的還有杭州市余杭區永安村職業經理人劉松。“我們村裏最主要的農作物就是水稻,一共有5400多畝。相比大棚裏的農作物,受天氣影響更直接。像去年因為高溫乾旱,我們村有500畝左右稻田減産。”
眼下,劉松和團隊正忙著從上千個品種中優中選優,選取適合本地種植、口感更好的水稻種。為應對今夏可能再次到來的持續高溫天氣,村裏也在加緊完善灌溉基礎設施和保險理賠制度,盡最大可能為水稻和農戶“解渴”。
“現在大家生活條件變好了,嘴巴也更‘刁’了,我們一直在努力提高生産技術,增強抵禦災害天氣的能力,來保障稻米的産量和品質。”劉松説。
面對今夏大概率將再次出現的持續性高溫天氣和超高用電需求,浙江正升級電力“高速路”。去年年底,全省第三條“西電東送”大通道——白鶴灘—浙江特高壓工程竣工投産,初期具備400萬千瓦送電能力。今年,國網浙江電力將繼續推進白浙特高壓及配套工程建設,在夏季用電高峰到來前,工程將確保白浙特高壓具備800萬千瓦送電能力,以緩解近年來夏季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
記者從省水利廳了解到,為應對今年梅雨季可能出現的暴雨和洪澇災害,當前,全省各地正聚焦“超標準洪水、水庫失事、山洪災害”三大風險,提高預報、預警、預演、預案能力。
今年浙江全省將紮實做好迎汛準備,開展汛前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加快推進感知體系建設,新(改)建水位監測300處、流量監測200處;加強水情監測預報預警,嚴格落實“八張風險清單”管控機制,科學調度運用水工程等工作。
此外,針對農村地區的供水“短板”,還將提升改造農村供水薄弱點,推進農村供水標準化管理,更新改造灌溉設施1500座,確保生活用水安全,保障農業灌溉用水需求。
能有所作為的,不只是相關部門。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節約資源,其實每個人都是參與者。
去年近4個月的缺水經歷,讓松陽縣一家民宿綜合體的負責人葉麗琴有了很強的節水意識。現在,她會在每間客房的洗漱臺上擺放“節約用水,儘量避免泡澡”的溫馨提示,還將礦泉水瓶放進客房馬桶的水箱中,這樣客人每衝一次就能省下一斤水。“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我們都能成為起到正向作用的一分子。”她説。
浙江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 毛燕軍:
氣候變暖,各國應攜手應對
數據顯示,近年來,全球氣候正在迅速變暖,升溫幅度大。全球地表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1850-1900年)高出約1℃。大氣、海洋、冰凍圈和生物圈發生了廣泛而迅速的變化。而從未來20年的平均溫度變化預估來看,全球地表溫度將繼續升高。
氣候變暖引起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增強已在全球多區域顯現,這種變化態勢仍將持續和加劇。許多地區極端事件併發的概率還將進一步增加,如高溫熱浪和乾旱併發,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強降水疊加造成的複合型洪澇事件加劇。
科學家分析,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溫室氣體的排放。控制全球變暖幅度,需要全球各國攜手共同應對,努力減少化石燃料使用。
當前,氣候變暖前所未有,已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課題,我們應以積極心態應對。
更早更準確的氣象預警預測可以減少災害損失,最大程度保障人們生命財産安全。今年,浙江氣象部門將以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為目標,提升氣候異常預測能力。
政府層面,應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措施,探索綠色低碳發展道路,鼓勵地方、行業、企業因地制宜探索低碳發展路徑,加大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力度。
個人則可從日常生活做起,踐行低碳生活方式,比如綠色出行、使用節能産品等。
來源:潮新聞 | 撰稿:王柯宇 朱承 通訊員 張曉晨 任律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