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長三角,當好中國式現代化“火車頭”
發佈時間 | 2023-03-09 08:42:27    

   長三角,使命“上新”。

  過去一年,一市三省交出來之不易的成績單:2022年,滬蘇浙皖經濟總量佔全國的24.1%,研發經費投入佔全國的29.8%,數字長三角、科創共同體等合作加速,通蘇嘉甬高鐵、滬蘇嘉城際鐵路等項目開工,一體化發展走深走實。

  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5週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點名”,要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當前,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成為常態。在一個更加複雜嚴峻的環境中謀求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作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全國經濟發展最活躍、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在現代化建設大局中地位舉足輕重,也是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承載特殊戰略使命的希望之地。

  面對新課題,長三角如何挑起大梁、創新打法?一場圍繞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的“競合賽”,已然開跑。

  (一)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新的一年要推動經濟運作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後的第一年,各地開足馬力拼經濟,長三角更要發揮“先手棋”和“增長極”的作用,率先攻堅突圍。

  産業,是經濟的生命線,也是長三角挑大梁的重要支撐。這兩年,滬蘇浙皖瞄準新賽道,在一些戰略性新興産業上取得新突破。比如,生物醫藥、人工智慧兩大領域,長三角的産業規模佔全國比重超過30%。時下火熱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長三角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塊拼圖,是吉利、蔚來等眾多老牌車企和造車新勢力的“大本營”,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製造企業的發展勢如破竹。

  來自浙江省發改委的數據顯示,近5年,浙江戰略性新興産業規模實現倍增,關鍵核心技術(産品)斷鏈斷供風險點有三分之一以上可在長三角地區實現備份。

  “不怕斷鏈,心裏有底。”平湖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相關負責人説,長三角産業佈局的密度、供應鏈的完善程度、創新要素的集聚程度,讓他們淡定面對外部環境的諸多不確定性。

  但是,向外比一比,長三角每平方公里産出仍遠低於日本太平洋沿岸、英國中南部、美國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向內看一看,區域優勢産業重合度依然較高,搶項目、搶人才現象時有發生。此外,跨區域合作進入利益“深水區”,生態保護、科技創新等需要成本共擔、資源共用的改革,推進難度變大。

  短板和問題,就是探路的戰略重點。去年8月,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強調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詞,緊密攜手、各展所長、協同發力。

  從“發展”到“高品質發展”,顯然不是量的簡單疊加。今年一開年,滬蘇浙皖“新春第一會”,不約而同聚焦營商環境,目的就是構建更強大的産業和創新生態,讓發展結構更優、後勁更強。

  政府工作報告“點名”長三角時,強調“增強區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這意味著,長三角要在一體化機制建設上有新變化、新突破。就在2月底,浙江省召開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工作、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也對此指明瞭方向,在深化科技創新合作、建設統一大市場、推進生態環境共保聯治等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需要重點關注、加力推進。

  以更高品質的一體化助力中國式現代化,長三角應有更大作為,也能有更大作為。

  (二)

  目光向內,著眼滬蘇浙皖四個“單元”,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繞不開另一個關鍵詞——差異化。

  這一點,2019年中央發佈的規劃綱要早已明確:進一步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

  今年,一市三省“新春第一會”,主題都是“拼經濟”,但“打法”各有特色——上海提出優化營商環境,江蘇緊盯重特大項目,浙江明確實施三個“一號工程”,安徽強調改進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可見,大家都意識到,日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只有發揮優勢,才能鞏固地位。

  更進一步,從區域競合角度看,各揚所長還是長三角優勢互補、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前提。比如,眾人矚目的小洋山區域合作開發項目,若非多年來上海港深耕集裝箱源、寧波舟山港聚焦多式聯運,形成各自的功能優勢,也不會有強強“握手”、跨行政區合作的基礎。目前,小洋山北集裝箱碼頭、浙北集裝箱主通道均已開工建設,大國大港的新篇章指日可待。

  浙江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2022年,浙江從滬蘇皖引進一批重大産業項目,包括上海航太平湖産業基地(嘉興)、江蘇能華威電子功率器件生産基地(湖州)、寶武碳業碳纖維項目(紹興)、創豪半導體項目(金華)等超百億級項目。這正是浙江各地明確産業定位、長三角不斷優化資源配置的結果。

  除了錯位競爭,各揚所長的另一重要落子,應在“揚”字上。以浙江為例,數字經濟是經濟發展的金字招牌,這些年,數字化改革持續推進,全省上下積累了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經驗。這一能量,如何向長三角全域“傳導”?

  過去一年,浙江不僅協調滬蘇皖共同編制實施數字長三角建設方案,還發起創建數字長三角共建聯盟,啟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長三角國家樞紐節點建設,深化長三角工業網際網路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加快了區域攜手共進步頻。

  眼下,隨著浙江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的提出和實施,牽動長三角共築數字經濟新優勢的目標更清晰,引擎也將更強勁。

  (三)

  從機制建設,到産業合作,再到科技創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千頭萬緒。梳理過去經驗不難發現,突出重點是一項重要戰術。

  先看區域,有青浦、吳江、嘉善組成的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有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寧波前灣浙滬合作發展區等“先手棋”;再看領域,産業方面重點打造新能源汽車等標誌性産業鏈,生態方面謀劃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試驗區等突破口,民生方面做好居民服務“一卡通”、跨省“一網通辦”等……

  目的不言而喻,重點突破帶動全局提升。以虹橋樞紐為例,隨著50個高頻事項長三角通辦、區域産業協同合作等舉措落地,2022年,僅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就吸引重點投資1300億元,還拉動了與蘇州、嘉興兩地企業互動、資源流動,成為區域雙向開放的新標桿。

  事實上,2月的浙江省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工作、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上,我省強調,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項目、重大平臺,力爭形成更多突破性、示範性、標誌性的重大成果。其中,包括嘉善“雙示範”、美麗大花園、自貿試驗區等。

  近期,嘉善迎來一個好消息——國務院正式批復《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8章、65條,清晰列出耕地保護、生態環境、城鄉佈局等方面的策略、管控底線和區域協同事項。

  記者梳理過去的成績單發現,以制度創新為例,2022年示範區共推出相關成果39項,3年累計112項,其中38項向全國複製推廣。“新三年”開局起步,示範區勢必要聚焦一體化機制保障、前瞻性重要問題謀劃等,建成更多有顯示度、影響力的重大項目,帶動長三角乃至全國其他區域高品質發展。

  《規劃》落地,是第一步。用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的話説,這意味著示範區內統一的管理制度正式確立,也為我國其他地區編制跨域國土空間規劃提供了經驗。

  “萬事俱備,東風已來。”嘉善縣有關負責人説,接下來,他們將加快這張“藍圖”儘早實現,加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先行啟動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推進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快速落地,通過“項目+制度”雙輪驅動,建好區域協調發展的“樣板間”。

  一子落、滿盤活。從G60科創走廊,到杭州灣産業創新帶,從“烏鎮之光”超算中心,到寧波舟山大宗商品儲運基地,長三角一體化動能是否澎湃、成果是否耀眼,或許有賴於這一扇扇“窗口”能否建得更好、擦得更亮、輻射更廣。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沈晶晶 施力維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