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今天(3月6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從字面上來説,春雷初響,驚醒了潛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小動物,這就是驚蟄的含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説:“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在古人看來,驚蟄的標誌性物候有三——
一候桃始華。所謂“桃始華”,説的是桃樹開始開花了,但這個桃樹多見於北方的山桃,而不是多見於南方的毛桃。以杭州為例,現代物候觀測,山桃的盛花期是3月5日前後,毛桃的盛花期是3月25日前後,山桃的花期比毛桃要早20天左右。
二候倉庚鳴。“倉庚”指的是黃鸝鳥,“鶯歌暖正繁”,黃鸝鳥被視為天氣回暖的預告者。從驚蟄一候桃始華,到驚蟄二候的倉庚鳴,標誌著鳥語花香時節的開始。在人們眼中,鶯歌燕舞,代表的是春天最好的歌唱家和舞蹈家。
三候鷹化為鳩。“鷹化為鳩”説的是老鷹驚蟄時變成了布穀鳥。這聽起來當然是謬誤,但也可以這樣理解:春暖之後,食物多了,鳥類的性情不那麼兇猛了,變得溫順了,由“鷹派”變成了“鴿派”。到了仲春時節,人們看不到鷹了,但鳩忽然多了起來,於是人們以為鷹變成了鳩。實際上,是鷹躲起來忙著孵育小鷹,鳩忙著鳴叫求偶而已。
驚蟄習俗你知道嗎
忙春耕
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就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雲:“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俗語也説:“過了驚蟄節,耕田不停歇。”
吃梨
“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驚蟄有吃梨的習俗。驚蟄節氣,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就讓人感到口乾舌燥,身體不舒服,因此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風俗習慣。此外,“梨”與“離”諧音,也蘊含離家創業之意,寄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祭雷神
一年之計在於春,驚蟄的到來意味著春耕的開始,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人們崇奉驚蟄的節氣神“雷神”。過去在這一天,家家戶戶貼上雷神的招貼畫,擺上供品,或者去廟裏燃香祭拜。
驚蟄養生有三點
早睡早起
驚蟄時節,人們常感到昏沉欲睡、困乏無力,這就是所謂的“春困”了。進入春天之後,天氣變暖,人體的代謝會逐漸增加,機體所需的能量會增多,消耗也會變多,機體就可能産生一些不適應的現象。另外,春天晝長夜短,睡眠時間變少也會導致春困。
為去除“春困”,應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鮮空氣,舒展陽氣,以順應春陽萌生的自然規律,使自己精神愉悅,同時還能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保持身體健康。
適當春捂
驚蟄時節,儘管天氣轉暖,但氣溫變化比較大,早晚溫差相當大。為防止感冒流涕,在穿著上要注意保暖,以“捂”為主。室內要做好開窗通風。易感冒者可每日早晚兩次用鹽水漱口,用姜末加紅糖,開水沖泡晚間服用。
飲食清淡
驚蟄後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並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鮮蔬菜,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等。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