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春天來了!京津冀三個浙商的故事
發佈時間 | 2023-03-06 09:08:58    

   全國開啟“兩會時間”。最近,潮新聞記者走訪了部分京津冀浙商。與他們攀談,記者發現從草根經濟發展而來的浙商正以蓬勃的朝氣活躍在京津冀大地。

  面對未來,他們信心十足。“疫情三年,我們都挺過來了!”他們説,“現在我們聞到了春天的氣息,更得抓住機遇。”

  從中,我們挑選了三位京津冀浙商的故事。他們的故事,也許是京津冀浙商突圍記;也許,更多凸顯了浙商做生意的精闢眼光與獨到門道。

  風險意識高,“謀篇佈局”時時用得上

  遠在河北石家莊的溫州人趙典柳比較幸運。

  趙典柳和五個合夥人一起在石家莊經營金指數國際商務廣場,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包括1個服裝市場和2幢辦公樓。自2010年從籌備買地開始一步步建起這個市場以來,在他們的精心管理下,市場規模和經營已在華北地區名列前茅。

  “相比那些在順境時步子邁得過快或者亂投亂用的企業,疫情三年我們有驚無險、平穩度過了。”趙典柳告訴潮新聞記者。

  金指數廣場位於石家莊人流量巨大的商業核心區域,共有1000多家商戶入駐。“疫情期間,市場開業率最低保持在90%以上!”趙典柳説,“目前開業率達95%以上。”

  數據背後,是趙典柳等人熟諳的精控成本管理理念,以及強烈的風險意識。他曾對下面的員工説過這樣的話:“你們懂的是局部,我懂的是佈局。”

  首先是減租,就是給廣大經營商戶減免租金、物業費等。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每年每戶減免2萬元起算,疫情三年光減租一項就是7000多萬元。“表面上看,我們幾個合夥人三年少賺了7000多萬,但商戶和客戶沒有流失,我們和他們之間的‘魚水之情’依然融洽。生意,隨時可以回歸正軌。”趙典柳扳著手指説,“這遠非市場關門、商戶流失可以比擬。‘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

  最關鍵的是,走南闖北40多年,做過海鮮、食鹽、傢具、服裝布料、紡織印染等行業的趙典柳,早已養成了穩中求進的經營與投資理念。“有機會就投,沒機會就守。這是我們幾個合夥人一致的想法,大家都比較低調,不想張揚。”趙典柳表示。

  千帆過盡,初見曙光。趙典柳説感到最慶倖的是,市場運營都是自有資金。“我們零貸款,沒有任何成本壓力。”他説,“這一點,也是我們能夠堅守過來的底氣和信心。”

  “還有5%左右的商鋪空著,這幾天我們正忙著招商。”趙典柳説,“市場管理就是這樣,得精打細算著來。”

  眼光獨到,檔案管理領域接住一片“藍海”

  潮新聞記者 “逮”住寧波人龔良德時,他正在香港出差。聽著從電話那頭傳來的聲音,我們能夠感覺得到他的忙碌與愉悅。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裏,我們得把過去籌劃的很多想法一一付諸實施。”他告訴潮新聞記者。

  龔良德從事的行業與檔案相關。目前,他是天津兩家公司的董事長,一家為“天津萬茂圖書檔案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另一家是“天津萬盛檔案管理服務外包有限公司”。

  2006年9月,天津萬茂成立。經過16年多的發展,現已成長為一家集開發、設計、製造服務於一體,以智慧密集型、RFID密集架、檔案圖書裝具、物流倉儲設備為主導産品的科技型現代企業。

  就在與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龔良德逐漸有了從檔案設備生産到存儲管理檔案的念頭。因為他發現,一方面,部分單位並不具備檔案存儲條件;另一方面,部分單位則對檔案存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耕檔案設備行業,除了能給客戶提供高品質檔案密集架等設備之外,如果我們還能給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檔案存儲服務,使客戶有多重選擇。”龔良德説,“對於我們來説,也是開拓了新的業務。”

  2015年,龔良德投資1億元創立了天津萬盛公司,開始給客戶提供檔案存儲服務。

  轉機出現在2020年。“疫情三年,我們同樣經歷了復工難、現場安裝難、資金週轉難等重重困難。但是,2020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修訂,我們接住了一片‘藍海’。”龔良德告訴潮新聞記者。

  在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有效保護和利用檔案,提高檔案資訊化建設水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國家鼓勵和支援檔案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促進科技成果在檔案收集、整理、保護、利用等的轉化和應用,推動檔案科技進步”等表述,讓龔良德下定決心進軍“智慧檔案”,實現檔案設備智慧化、檔案服務智慧化,完成“守護千年記憶,傳承歷史瑰寶”的使命。

  漸漸地,由天津萬盛作為智慧檔案運營商提供的解決方案,得到了中國石油、中國移動、中國建築、中國航太及國有五大銀行的青睞。目前,天津萬盛的業務已成功拓展至北京、上海。

  對此,龔良德自我總結是“深耕行業,勇於創新。當機遇降臨時,就當飛快地出手抓住”。

  “去年,我們還在北京開拓了中國石化、國家電網等單位的業務。”他説,“同樣是去年,我們在上海投資建設了一個項目,準備承接在滬各大醫院、人力資源方面以及法院系統的業務。這個項目,目前已經對外營業了。”

  “同時我們已經與清華大學開展全方面合作。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想為更多在京高等院校服務。”龔良德補充説。

  代有新人出,“茶二代”接力推陳出新

  立春以來,來自金華婺城的茶商項建春的行程表是以天為單位劃分的。

  身為浙江茶葉産業協會駐京分會會長,項建春覺得自己有責任第一個吹“集結號”。每年春茶季,他都要帶著北京馬連道市場幾十位浙江茶商,早早奔赴春茶第一線,今年也不例外。

  “這次先去探探杭州西湖龍井,再去安吉白茶、最後到松陽浙南茶葉市場轉轉。” 項建春告訴潮新聞記者,北京人愛喝茶,“嘴也很刁很講究”,所以聞香、看形、選茶、議價,每個環節他都親力親為。“畢竟是老家的綠茶,我們浙商更是要搶在其他茶商之前搶購最優質的那批,不能砸了北京浙江茶商的招牌。” 項建春説。

  老闆們都親臨一線了,市場門店誰當家?項建春自豪地把大兒子項天宇拉到記者面前,這些從小在茶葉市場里長大的“茶二代”甚至“茶三代”,已經到了獨當一面的年紀。

  和父親的經營理念不同,留學歸來的項天宇將重心放在電商平臺,以及新生的行銷模式上,幫忙看家的這段時間,他計劃著在這個忙碌的春茶季正式開啟直播帶貨。

  “我們穩紮穩打,他們推陳出新,我很理解,也很支援。” 項建春説,不論經營模式如何變化,將茶葉品牌化、品質化是兩代人堅守的初心。

  伴隨著浙江茶商的採購足跡,浙茶正源源不斷地從馬連道這個“中國茶葉第一街”香飄四海。

  目前在馬連道茶葉市場,有110余家浙江人開的茶企,佔了整個市場三分之一的江山。這裡的大部分浙商和項建春一樣,都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紮根首都。

  項建春坦言,受到三年疫情的影響,北京茶市的經濟也不容樂觀,“但我可以負責任地説,我們馬連道的浙江茶商,沒有一個因為疫情關門停業離開北京。”

  當然,這幾年茶葉庫存積壓,銷售受影響是肯定的,支撐著馬連道浙江茶商走出艱難時刻的,還是深耕多年累積的品牌和口碑。

  “儘管疫情影響了大家的生活節奏,但消費者購茶需求是一直存在的。靠著過去積累的批發商以及固定客戶,加上多年攢下的家底,我們都撐過來了。” 項建春説。

  春風送暖, 項建春相信用不了多少時間,寒冬後的茶業馬上就會“醒”來。

  京津冀協同發展,期盼扶持政策再多些

  浙商在商業嗅覺上永遠是敏銳的,京津冀浙商亦如此。

  潮新聞記者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浙江企業商會調研時,發現三地浙商的眼光也是驚人地一致。

  擦亮“浙商”這張金名片,助力京津冀三地高品質發展,是他們的鄭重承諾。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步伐,他們謀劃著三地浙江企業經商領域的互聯互通。北京浙江企業商會正在策劃“全球浙商”北京論壇;天津市浙江商會説要舉辦京津冀“世界浙商”高峰論壇,同時在天津啟動“浙商博物館”的建設。“只有把京津冀三地資源全面打通,浙商對京津冀大地的貢獻才會越來越多,也會有更多力量助推家鄉浙江‘兩個先行’。”

  好消息是,響應京津冀協同發展,去年浙江賦予省人民政府駐京辦一個全新的職能定位,成立合作促進處,主要承擔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聯絡服務工作,服務浙江企業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以及在京津冀地區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聯絡工作。

  全國兩會的召開,讓京津冀浙商滿是期待。他們説,新的一年,我們都在積極地進行産品與服務的優化和創新,如果政府能在金融、服務等所有幫扶政策上逐步向生産、管理等環節傾斜並推進,將更有利於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號角已吹響,春風正徐來。京津冀浙商已擼起袖子,投身新征程。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沈愛群 劉晨茵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