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迎著早春微風,湖州市安吉縣余村村黨支部副書記俞小平一早就趕到村委,會議室裏中央電視臺的直播聲音清晰傳出,他和村裏的黨員群眾們聚到一起,等待著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隨著全國人大代表、余村村黨總支書記汪玉成登上通道,會議室裏自發響起掌聲。
“真的非常激動!”聽著余村的蝶變故事被緩緩道來,俞小平的心情也跟著起起伏伏。北京與余村,此時此刻,這份激動之情遠隔千里相通。
今年48歲的俞小平是土生土長的余村人,進村委班子已有15年。2019年6月起,汪玉成來到余村成為黨支部書記,兩人一直共事共謀,余村的點滴變化既是他們切身感受到的生活,也是他們為之奮鬥的事業。
余村的面積不大,僅4.86平方公里,什麼概念?大約就是西湖湖面面積的3/4。
然而,正是這個小小的村子,涌動著蓬勃的能量,更用自己的蝶變為綠色發展寫下了重要注腳。
2005年3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從余村發源。走過18年,余村用滿目的翠綠呈上發展的答卷。走進余村,你會和翠綠的群山、綿綿的竹海撞個滿懷,你會和錯落的小院、別致的民宿邂逅相逢,你還會和藏身山水之間咖啡香與流行音樂不期而遇。“現在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山間的野菜、竹筍也都陸續上市,來余村也不會虧待你的舌頭。”俞小平熱情介紹。
但你可能想像不到,幾十年前的余村曾經“滿目瘡痍”。上世紀90年代,余村炸山開礦,靠石頭賺了錢,但環境問題卻隨之出現,而現在,美麗的風景是余村的“錢景”。余村這些年的變化,可以從村子裏找到許多“蛛絲馬跡”——
曾經泥濘的村道被開闊的“兩山綠道”取代,坑坑洼洼的礦山化身“遺址公園”,當年拆遷的水泥廠舊址復墾為五彩田園,普普通通的田間村居裏文創體驗館悄然棲居……
俞小平説,目前余村植被覆蓋率高達96%,先後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中國美麗休閒鄉村,還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評選的首批“世界最佳旅遊鄉村”,依託著長三角區域兩小時交通圈的區位優勢和美麗風光,余村的鄉村旅遊如火如荼。據悉,2022年,在疫情影響下余村全年的遊客量仍高達70萬人次,旅遊收入約3500萬元,村集體收入達1305萬元,村民每人平均收入達6.4萬元。
走上綠色之路18年,余村已經成為許多鄉村發展所效倣的“idol”,但景美業興人富的篇章還在不斷續寫,面向未來,余村更有許多“新筆法”。
“再接再厲、順勢而為、乘勝前進”!
如何順勢?衝擊文旅新格局的余村默默修煉著內功,鄉村旅遊的內涵在探索中不斷豐滿,“隨著新業態和相應消費群體的崛起,圍爐煮茶、礦坑音樂節、露營、鄉村研學等項目都成為了承載的新形式。”俞小平介紹。
如何借力乘勝前進?余村發展的格局不拘泥于村內。
“今年開始我們在積極推動以余村為核心的余村大景區建設,讓安吉西南片區3個鄉鎮17個村組團發展。”俞小平介紹,2022年余村通過全球合夥人招募,已吸引50余個項目落戶。通過優質人才輸入和優質項目帶動,村莊産業迎來升級換代,也帶動了周邊村整合提升、共同富裕。據介紹,在余村附近有一大批“潛力股”,比如銀坑村有影視資源,馬吉村有紅色資源,橫路村水資源豐富,山河村公共配套服務齊全,“整合各村資源,就為豐富旅遊形態、留住更多遊客提供了可能。”
見證和參與余村蝶變,俞小平感慨良多,看到余村故事亮相“代表通道”,內心更是久久泛起波瀾。“良好的生態環境讓山村蝶變,我們村用實際行動佐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希望我們的故事能觸動更多村莊,讓他們的發展也産生類似的化學反應!”俞小平説。
來源:浙江線上 | 撰稿: 翁宇君 | 責編:賀晶雪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