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網紅”代表趙皖平再提延長春節假期建議,打造現代化新春節
發佈時間 | 2023-03-01 16:41:48    

  2023年全國兩會前夕,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2月28日通過個人社交平臺發佈文章,建議延長春節假期至9天,取消調休制度。

  趙皖平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積澱,是中國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説,春節絕對是一年當中,最隆重、最熱鬧且富有特色的一個傳統節日。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日漸豐富,春節作為中國人鄉愁親情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年味卻越來越淡。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也要同步推進春節的現代化,我們需要與時俱進,量身打造一個適配工業化、資訊化時代的現代化新春節。

  基於此,趙皖平提出如下建議:

  一、提升傳統節日認知。年是中華文化的濃縮,更是中國人抹不去的心結。隨著人民生活水準提高,娛樂生活豐富,物質和娛樂逐漸成為春節附屬物,回老家探望父母親人成為中國人最核心的情感需求,而且這件事情只有在春節才能實現,這是新時代背景下維繫年味最重要的原因。春節看似七天的小長假,包含了雙休日和調休,滿打滿算其實休了三天。調休更是讓春節假期“變了味”,疲憊感攀升,還沒陪伴父母幾天就要復工復産,老百姓心裏不痛快,幹活也使不上勁,年味自然就變淡了。建議將3天春節法定假期增加至5天,加上一頭一尾兩個週末,取消調休制度,將春節假期延長至9天,以思維和形式的現代化,讓老百姓安定過年,過個團圓年。

  二、豐富傳統慶典活動。“爆竹聲中一歲除”是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詩句,從爆竹到煙火,體現著古代精湛的工藝發展和繁榮的文化傳統。鬆綁煙花爆竹燃放政策,不僅是對我國綿延上千年過年儀式中燃放煙花爆竹傳統的回歸和文化的傳承,更是對群眾過年期間期待平安健康的精神需求的回應。建議調整燃放煙花爆竹政策,設立集中燃放點,在規定時段、規定區域,合理、有序引導禁放區有需求的市民前往燃放,以充分回應市民群眾燃放需求,同時加強安全防護及保障,對可以燃放的煙花爆竹進行分類,危險性較大的,不建議個人進行燃放,以場景和管理的現代化,保證老百姓安全過年、喜慶過年。

  三、持續輸出優質內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用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化自信,在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都對於當代中國具有重要價值。建議強化技術賦能,豐富節目形式,深挖文化潛力,延伸文化內涵,讓經典“活”起來、“火”起來。同時,變革傳播形式,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發揮矩陣優勢,形成傳播合力,最終實現傳統文化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創新表達和融合傳播,促成傳統文化與當代年輕人的有效連結,以內容和技術的現代化,讓老百姓歡樂過年,過個多彩年。

  趙皖平是第十三屆、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此前曾在全國兩會上提出過延長春節假期的建議。2019年全國兩會時,趙皖平提交了《關於延長春節假期的建議》,建議春節假期延長兩到三天,經報道後引起網友廣泛關注,微網志熱搜閱讀量在兩天內一度超過1.4億。

  這位“網紅”代表當時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不光只反映我們自己熟悉的行業,還要反映當今社會的熱點、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事情,所以,這個話題不是心血來潮。在這幾年的工作中,我自己也有這樣的感受,大家辛辛苦苦工作一年,春節回到家卻總覺得休息的時間不夠。春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最傳統,也是最神聖的節日,就像西方人的耶誕節一樣,在西方國家,一般耶誕節都有10天左右的假期,也有長達15天的假期,而春節呈現出的是中國人濃濃的家的情懷、家國的情懷,如果家都不重視,怎麼愛國?如果家人都不重視,怎麼會愛護自己的國家?” 

來源:澎湃新聞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