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全國首單“藍碳”拍賣在象山落槌 海洋碳匯“變現”生金
發佈時間 | 2023-03-01 15:32:57    

   “30元”“31元”……“每噸106元,成交。”隨著拍賣師最終落槌,經過70多輪競價,浙江易鍛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日前成功拍得象山西滬港一年的碳匯量,這也是全國首次以拍賣形式進行“藍碳”交易。

  所謂“藍碳”,即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通過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儲存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的過程、活動和機制。海洋作為地球上最大的活躍碳庫,儲存了地球上93%的二氧化碳,是陸地碳庫的20倍、大氣碳庫的50倍。

  此次拍賣的“藍碳”,來自寧波象山西滬港“西滬三寶”,包括海帶、紫菜及滸苔,均屬於漁業碳匯。“1公斤的滸苔苗可長成1000公斤的滸苔,生長過程中吸收海水和空氣中的氮、磷、碳,起到固碳作用,被固定、儲存的二氧化碳就是‘藍碳’。”拍賣方之一的象山旭文海藻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文榮介紹,“通過拍賣,我的滸苔多了一筆‘藍碳’‘附加值’收入,將用於後續滸苔養殖和固碳機制研究。”

  如今在象山,越來越多的企業、機構、人才,正和旭文海藻開發有限公司一樣投身“藍碳”的探索研究和開發利用。

  象山,位於東海之濱,擁有浙江最長的海岸線,漁業資源得天獨厚,值得“碳”索。為了摸清象山西滬港“藍碳”家底,去年7月,象山委託寧波海洋研究院進行碳匯量核算。通過監測、認證審核、核證等規範程式,確定西滬港每年約有2340.1噸二氧化碳的碳匯量。

  除了西滬港,據初步估算,象山的鹽沼生態系統碳匯量每年達10.28萬噸,以壇紫菜、海帶為主的大型藻類養殖碳匯量每年約2.17萬噸,以牡蠣為主的貝類養殖碳匯量每年約3.22萬噸。

  如此多的碳匯量,如何反映它的市場價值呢?寧波海洋研究院博士、副研究員何叢穎表示,採取拍賣的形式進行“藍碳”交易,可以更加真實地反映“藍碳”價值的市場價格,保障溢價空間,以市場機制實現生態産品價值提升。這次拍賣會,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20多家企業和機構進行了激烈的競爭。

  那麼拍得“藍碳”後,企業又將如何使用?浙江易鍛精密機械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王媛表示,這次購買碳匯量將作為儲備,用於碳抵消,這也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舉措。

  購得“藍碳”用於綠色發展,拍出“藍碳”幫助生碳固碳。象山縣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象山在全國首次拍賣“藍碳”是一個創舉,是拓寬“藍碳”“變現”渠道的創新嘗試,對於探索利用碳匯交易激活海洋經濟有著重要意義。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朱智翔 陳光曙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