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科書出現錯誤的事曾經多次引發社會大眾的極其關注。因為教材的真偽和品格很容易引導孩童、少年的人生觀、道德觀。
這次引起人們關注的是,浙江臨海四年級學生給教育出版社提的修改建議,居然真的被採納了!
這份好奇才是引起關注的主要原因。
圖源網路
01
近日,“小學生給課本挑錯新教材真的改了”事件連續幾天登上熱搜。
據悉,浙江臨海四年級的小學生陳一逸是個十足的動物迷,去年2月,他在預習三年級下學期的語文書時,看到第二單元第七課《鹿角和鹿腳》(文章選自《伊索寓言》)課文講述一頭鹿遇到了一隻獅子,陳一逸發現文中配圖用的是梅花鹿,與內容實際不符合。
“梅花鹿是不可能遇上獅子的,獅子主要分佈在非洲與印度,梅花鹿是在俄羅斯、中國還有日本,沒有任何交叉的地方。”得知了兒子的疑惑後,媽媽李女士先是肯定兒子善於觀察的精神並鼓勵他查資料找答案。
之後,陳一逸搜索了很多資訊,又在網上請教專業人員,最終認為文章裏説的那頭鹿有可能是印度的豚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母子倆給出版社寫了封信説明這一情況。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不久後他們就收到了出版社的回信,信中説:“希望小朋友能多多發現問題保持一顆好奇的心。”
02
單從教育的角度講,李女士的做法也非常值得肯定。
正如她對於這件事初衷的理解:他們寫信只是鼓勵孩子敢於發現,勇於探索。希望他的好奇心可以伴隨著他,讓他知道做所有的事情,過程才是最重要的,而結果並不是唯一的目的。
最讓母子倆沒想到的是,新學期三年級的語文新書中這一課的配圖真的改了,插畫中小鹿身上的斑點沒了。
一則他們的質疑居然真的引起教育出版社的重視,並且“有則改之”,回了信,並且在新版課本中予以改正;另外引導孩子寫信本身就是一種對於科學的執著追求,鼓勵孩子具備質疑精神,是一種很正確的教育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要善於引導鼓勵孩子。
據了解,陳一逸從小就對生物學知識,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説自己將來想成為古生物學家。對於孩子的興趣愛好,家裏人一直很支援。
李女士還給他買了很多相關書籍,遇到難點也會和孩子一起查資料、翻看文獻,空余時間,李女士會陪著孩子,去各個自然歷史博物館,並且鼓勵他在網上與科普類博主互動。
李女士説:“我們應該傾聽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真正喜歡什麼,再去進一步引導他,孩子喜歡的事,只要是正面的我們就陪著他做”。
這番教育理念,正是這個孩子敢於對教材提出自己觀點的勇氣和底氣。
03
教材是多數人一生中最早接觸到的讀物。第一印象無與倫比的重要。也因此,凡是因為教材出的問題,哪怕很小微不足道,也會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
而不幸的是,這類事情多次出現。尤其是插圖,容易被忽略,卻恰恰更容易對於小學生産生非常不良的影響。這樣的事件幾起幾落,每次出現,都會被社會大眾詬病。
欣慰的是,這次的失誤不是非常離譜,被指出以後,出版社及時做出更正,並且給指出其錯誤的小學生回信,這是一種莫大的鼓舞。
隨後透露出這位敢於指出教材失誤的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家庭教育的正確方向:尊重興趣,鼓勵質疑。
而這,正是當下包括家庭教育在內的所有教育環節的弱項環節。不盲從,不唯上,尊重科學,鼓勵好奇心,這是整個教育階段繼續努力的方向。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