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如何延峰、削峰、渡峰?省疾控和醫療專家:壓平感染曲線,離不開每個人
發佈時間 | 2022-12-19 08:31:37    

   12月17日,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強調,要做到儘量延峰、有效削峰、平穩渡峰,確保機關正常履職、企業正常經營、社會正常運作、群眾正常生活。

  在疫情防控新形勢下,如何理解“三峰”?接下來應該怎麼做?記者就此採訪了我省疾控和醫療專家。在他們看來,疫情防控重點從“防傳染”進一步轉到“保健康、防重症”上來,壓低壓平感染峰值曲線已經成為當下共識,對個人來説,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就是在為“壓平曲線”做貢獻。

  最好在高峰來臨前完成接種

  以橫坐標為時間軸,豎坐標為感染數量,一條感染曲線的峰值意味著感染數量在短時間內激增,容易引發醫療資源擠兌。

  削峰,就是削弱疫情高峰,壓平感染曲線,讓“感染數量-時間曲線”相對平緩。那麼,峰怎麼削呢?

  “我們要讓疫情的規模盡可能小,避免出現大高峰,並在出現陽性患者後進行及時管控,盡可能降低疫情的規模,減緩疫情快速傳播蔓延的勢頭。”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孫繼民告訴記者,接下來的一個防控重點就是加強疫情監測,早期發現聚集性疫情,及時進行科學規範地處置,儘量減小聚集性疫情波及地範圍。

  現在,無症狀感染者、輕症患者及疑似病例,特別是自測抗原陽性人員,基本都可以居家治療,無需去醫療機構就診,相關資訊因此無法納入醫療機構感染者數據報告中,但這並不意味著放鬆疫情監測。“我們仍然需要及時掌握疫情規模、範圍、強度以及病毒變異情況,因為只有早發現,才能在疫情感染數值達到某個警戒線之前,就從不同層面採取防控措施,避免高峰的出現。”孫繼民説。

  他提醒,雖然各地不再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但關乎“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和重點場所的防控還是不能放鬆,“這對於早期發現疫情非常重要。”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省養老院、福利院、中小學、幼兒園等重點場所,繼續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養老院實行封閉管理,原則上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方可進入。針對快遞小哥、計程車司機等重點人群,繼續開展重點行業核酸檢測,落實健康管理相關規定。

  抓緊築牢免疫屏障,也是實現平穩渡峰的必然要求。雖然病毒致病性下降,但對於老年人來説,有沒有完成全程接種、有沒有做好加強免疫,這些依然影響著他們與病毒對抗的勝算幾率。

  “接下來一個月左右可能會出現感染的高峰,一般來説,接種疫苗後2周左右才會産生抗體,建議最好在高峰來臨前完成接種。”孫繼民説,現在我省各地為加強老年人疫苗接種提供了很多便利,比如綠色通道、流動接種車、到府接種等服務,老年人還可以選擇接種體驗更為舒適的吸入式疫苗。

  記者在走訪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時發現,在當前疫情流行強度較大、傳染源較多的情況下,有些老年人想接種疫苗,但是由於基礎病等原因被評估為不符合接種條件。這是否意味著這部分人群一直不能接種新冠疫苗呢?

  孫繼民解釋道,老年人沒有接種疫苗之前要對他們做好防護,如果進入疾病的穩定期,或者特殊治療結束了,經過再次評估符合條件的話,還是可以考慮接種的。

  大部分人沒必要去醫院

  最近,許多人發現身邊的陽性病例增多了,對未來去醫院看不看得上病感到“心裏沒底”。

  多位專家表示,要確保安全平穩有序渡過第一波疫情高峰,不斷完善分級分類診療體系、加快提升醫療救治能力,是讓群眾吃下“定心丸”的措施之一。

  從網友們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的“陽過”“陽康”經歷中,可以發現,絕大多數人能夠通過科學用藥或者不用藥、多休息的方法,在數天內治愈,並不需要去醫院和重點人群爭奪寶貴的醫療資源。

  “大部分人沒有必要來醫院,通過電話、網路問診就能解決問題。”浙江省人民醫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紅英認為,用好網際網路醫院,可以分流發熱門診壓力,削減醫療機構暫態的就診高峰。

  以浙江省人民醫院為例,網際網路醫院是醫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參與問診,網上開具門診電子病歷、醫囑,患者付費,填寫地址即可送貨到府,支援醫保線上支付,目前該院已有感染病科、呼吸科等科室800多位醫生參與,12月17日問診1700多人次。

  “把感染曲線壓得越低越平緩,才越不容易發生醫療資源擠兌。”潘紅英説,如果能夠做到診療體系分級清晰,醫療資源分配合理,不僅能保障正常的診療秩序,也有利於緩解民眾擔憂。

  據了解,目前杭州全市所有醫療機構門急診取消核驗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在潘紅英看來,“這是進一步優化就醫流程的體現,醫院的主要任務還是要集中精力應對醫療救治,方便群眾看病。”

  隨著當前居家隔離人數增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發揮了平緩疫情高峰、減輕救治壓力的作用。記者了解到,我省正在完善社區醫療服務,保障常用預防與治療藥物的儲備供給,暢通社區與醫療機構轉運機制,開闢重症患者轉運救治綠色通道。

  “家庭醫生比較了解自己簽約居民的健康狀況,可以根據以往病史,及時解答患者的各種疑問,並根據個人情況提出用藥建議。”潘紅英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可以主動對接高風險感染人群,及時為老年人、殘疾人及其他居家醫治人員提供醫藥和生活物資代購服務,對病情嚴重的患者及時轉診。

  自我防護意識不能丟

  延峰,就是儘量推遲第一波感染高峰到來時間。反觀現在,有人放棄抵抗,覺得戴不戴口罩無所謂;還有人認為“遲早要感染,不如早陽早安心”。

  採訪中多位專家提到,對個人來説,只要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就是在為“壓平曲線”做貢獻。尤其是即將到來的元旦和春節假期,人員大規模流動難以避免,應做好個人防護,儘量避開疫情高峰。

  “當然是能不‘陽’最好。”在潘紅英看來,如果扎堆感染,各行各業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衛生醫療行業,這將直接威脅到脆弱人群的生命安全,“未來一段時間,群眾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識很重要。”

  孫繼民説,事實上,如果大家放鬆警惕、疏于防範,短時間內大面積感染,不僅影響正常社會秩序,重症比例也會隨之提高,老人、兒童和基礎疾病患者都將面臨更大的風險。

  他認為,首先,不用恐慌,與原先的阿爾法、貝塔、德爾塔等變異株相比,奧密克戎的致病力在下降,感染之後,大多數是無症狀或輕症,保持健康的心態,接受規範的治療,一般來説在一週左右都能恢復。

  其次,保持重視。“當下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性雖減弱,但傳播週期縮短、傳播隱匿性增加、傳播速度明顯加快,對脆弱人群並不友好,感染後存在重症風險,所以還是要做好個人防護,既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孫繼民説。

  目前,我省倡導“非必要不做核酸,非必要不查核酸證明”。對此,孫繼民表示,核酸檢測的目的是排除疑似陽性感染者或發現陽性感染者,並不是個人預防病毒入侵的手段,在當前形勢下,如果大家聚集扎堆做核酸,會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

  他建議,一方面優化調整混管追陽方式,減少追陽工作對其他群眾造成的不便;另一方面,合理佈局核酸採樣點,妥善安排採樣時間和班次,方便確有需要的群眾進行核酸檢測。

  對個人來説,取消常態化核酸檢測後,顯然對群眾的出行、衛生習慣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家應增強“自己是個人健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及時接種疫苗,儘量避免聚集性活動,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包括規範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等,同時規律運動,合理膳食,增強個人免疫力。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鄭文 通訊員 江歆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