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水利+”築就“英雄路” 五山水利工程(東海雲廊)竹山段5月1日將閃亮登場
發佈時間 | 2022-11-21 11:23:52    

  5月1日,東海雲廊竹山段將要揭開其神秘的面紗。這是繼去年10月1日東山段面向市民開放之後的東海雲廊第二段綠道,朝今年年底東海雲廊全線貫通又邁進了堅實一步。全長1.6公里的竹山段位於雲廊最西面,呈南北走向,自北向南共有未來社區、文創園、西山路、1840廣場4個出入口,方便市民出入。

  東山段開放之後,一炮走紅,市民紛紛稱讚。那麼,即將登場的竹山段與東山段相比,又有什麼吸引市民的特質呢?跟水利工程怎麼搭上邊的呢?日前,記者特意去現場了解究竟。

  “走英雄路,講英雄事、傳英雄情、做英雄人。”

  東海雲廊能成為市民認可的“網紅打卡地”,絕非容易。顏值固然是前提,但更要文化鑄魂,工程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竹山段西山路入口處,記者看到,“竹山 不能不走的英雄路”10個紅色大字在周邊生態綠植的掩映下顯得格外醒目,古今交融、人文自然交相輝映,這是竹山段的一個與眾不同之處。

  “竹山有它的特殊性,在歷史上,它是鴉片戰爭的古戰場,上有清軍的將士墓,三忠祠、紀念館、傲骨亭等,下有竹山古炮臺、將軍碑林等,可以説這是座英雄之山。”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館長、定海區歷史文化與古城保護利用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王和平作為東海雲廊建設的顧問專家,全程參與著東海雲廊的創意策劃工作。他説,定海作為“近代史端”、鴉片戰爭主戰場,定海三總兵及數千將士浴血奮戰、壯烈殉國,歷史刻骨銘心。竹山段的這條路是名副其實的“英雄之路”。

  以“英雄路”為設計理念,融入定海“鴉片戰爭”這一歷史文化元素,並在此基礎上,提煉形成定海海防文化,創意策劃組及專家顧問組無數次的“頭腦風暴”,最終體現在一個個景觀設施和文化小品中。

  在竹山段1840廣場入口處,進行了“大事件鋪裝”,定海歷史上發生的13個事件,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一一呈現于地面,市民在綠道瀏覽之時,便能通過腳下簡短的文字去感知這段氣壯山河的歷史。在綠道的沿線一側,長約27米、高2米的灰雕海戰圖,介紹了定海保衛戰的激烈戰況;在“三節源”“可風泉”及“忠藎井”等景觀節點中,由定海本地籍專家學者原創的賦被雕刻在石碑上,生動地描述了當年的那段歷史和英烈的英勇義舉,跌水假山、清泉小池等園林景觀打造,則為整個綠道景觀增加了一抹靈動;向北而行,則佇立著一個高約7米的“警鐘長鳴”雕塑和“1840”“1997”兩個石雕,意在讓市民以史為鑒,達警鐘長鳴之效……

  “走英雄路,講英雄事、傳英雄情、做英雄人。”王和平説。

  “竹山0.24平方公里的雨水可外排入海”

  東海雲廊緣起五山水利工程。該工程建設時留有施工便道,雲廊應運而生。在全長1.6公里的竹山段,截洪渠貫穿于全路段,發揮著截流蓄洪的“上攔”作用。現場,記者看到,施工便道已鋪上了藍色的瀝青。行走于瀝青路上,山壁一側還鋪著一塊塊面積不等的長方形“井蓋”與道路相接,同樣也被油漆統一刷成了藍色,每塊“井蓋”上都有著8道平行空隙。每隔一段路,都有施工人員或利用工具清理“井蓋”空隙中的雜物,或擦去“井蓋”上施工留下的痕跡。“蓋子下面就是截洪渠,整個竹山的山水下來就是到這裡的。”據施工現場相關負責人介紹,全長1.6公里的截洪渠,寬度約在0.52米到2.7米間,高度約在0.42米到2米間,用於匯集竹山的山水和雨水,並將水引到下游的涵管,因此,保持“井蓋”上空隙的通暢十分必要。

  每到汛期,強降雨如期而至,截洪渠是否能頂住上游來水的壓力?面對這一問題,區水利局建設管理科副科長陳仁哲給了肯定的答案。“我們在下游處還鋪設了一條直徑為1.8米的排水涵管,利用這個管道可以將竹山範圍內0.24平方公里的雨水外排入海。”陳仁哲説,全長553米的排水涵管經沿港東路地下走線,直至利民閘。屆時,山水便可沿著排水涵管直接外排入海,最大流量可達6.5立方米/秒。同時,為了保證竹山的生態補水需求,在截洪渠的中段老溪坑位置,還設置了一個生態補水池,並在水池與溪坑連接處設置閘門。

  平時閘門處於關閉狀態,生態補水池形成一個小型“水庫”,可以對山體來水進行調蓄,當原溪坑需要生態補水時,可將閘門打開,將水池內水導入原溪坑下游,進行生態補水。此外在應急狀態下,如下游截洪渠堵塞、極端暴雨等情況,也可開啟閘門,發揮原有溪坑排洪作用。

  據區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今年主汛期前,五山水利工程將發揮作用。

  “有問題不怕,一項項總能解決的”

  自去年4月進場施工,至今年5月1日全面開放,五山水利工程(東海雲廊)竹山段工期緊、任務重,參建單位眾多,工作千頭萬緒。工程高品質如期完工,離不開各方參與人員匯智匯力攻克難關和不捨晝夜的辛勤付出。

  在竹山段與舟山鴉片戰爭遺址公園的連接部分,有一處透明玻璃鋪設的景觀平臺。站在玻璃上向下望去,則是一口深約8米的跌水井。説起跌水井的來歷,區水利局水資源管理中心主任李哲至今仍記憶猶新。“竹山段是由北向南縱坡而下的,但在勘察時發現山腳處地形的高程高差幾乎是斷層式的。”李哲説,近8米的高差,如果按照設計之初建造明渠,需佔用大量的公用土地,也給排水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如何用最小的成本進行最有效的排水?問題拋給相關設計院後,區水利局和設計院相關人員多次前往現場踏勘,查閱大量工程案例後,在眾多方案中拿出了“最優解”——讓山水“憑空消失”。

  所謂“憑空消失”,便是建設這一個跌水井來克服地形高程高差,由跌水井分別連通截洪渠和排水涵管,將山水從山體平穩地過渡到平原,並直接排海,大大減輕城區排澇壓力,同時節省了公共用地。一旦大量的山水集中而下,透過玻璃,便能看到截洪渠的來水不斷匯入井內,但水卻始終不會滿溢出來,因為匯水正通過安裝在低位的排水涵管,源源不斷地流向外海。

  同樣在工程建設中,施工參與者也為工程的進度和品質做著努力。五山水利工程建設指揮部東海雲廊及上攔工程建設組工作人員禹方方自去年年初就進駐到了竹山段現場,從政策處理時的道路走線規劃,到施工便道、截洪渠開挖,再到道路鋪設、綠化生態……都有他參與的身影。肩負著現場施工協調重任的他,每天都要處理來自交通、旅遊、市政、電力等各方的問題。有一段道路兩邊沙朴樹要儘量保留,他協調交通、市政等部門開現場碰頭會,推出最優施工方案;接入電力線路,方案與實際有出入,他便一次次地聯繫電力部門,與他們一起跑現場,不斷調整電力方案;道路施工常常遇到通訊管線等要移位的問題,他也是一再地與管線單位保持聯繫,督促他們按照方案按時完成管線調整,確保工程順利推進……

  在工程推進過程中,參與人員們説的最多的一句就是:“有問題不怕,一項項總能解決的,保質保量按時完工最重要。” 

來源:中國網    | 撰稿:今日定海 黃婷 葉武傑 陳炳群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