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因水而生、依水而興、緣水而美。水是台州的最大特色,也是最亮底色。
6月16日,《台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加快構建現代水網全面建設幸福水城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出臺,為新階段台州水利高品質發展提供了遵循與指引,擘畫了新的藍圖。
《意見》指出,我市將全面開展安水、興水、碧水、美水、知水“五大行動”,加快構建綜合立體、安全美麗的台州現代水網,全域打造獨具魅力、人水和諧的幸福水城,以滿足人民群眾對水安全可靠、水資源優質、水生態健康、水城市宜居、水管理智控的需求。
立足安水,構建安全可靠的防洪保安網
聚焦“洪澇颱風災害多發”的痛點,台州市堅持“上蓄、中疏、下排、外擋”治理方針,加快構建“一域三灣五原七城”立體化防洪減災體系,著力實施流域防洪治理、海塘提標加固、平原排澇治理、城市防洪治澇、水利設施除險、“四預”基礎夯實六大工程,努力推動水安全可靠。
海塘是防禦颱風災害的第一道防線。
近年以來,市水利局立足防範重大風險,建設台州灣新區、椒江“一江兩岸”和黃岩、臨海、溫嶺、玉環、三門等地海塘安瀾項目,著力高標準打造沿海人民的生命線、風景線、幸福線。
為了確保海塘加固工程品質,我市組建黨員技術服務隊與督導專班,為海塘加固工程提供全方位定向服務。
此外,為加快推進工程,我市各地盯牢目標提進度,周提醒、月通報、季調度,開展實績晾曬、擂臺比拼等已成為常態。
“今年以來,全市新開工海塘安瀾12.6公里,完成率為全省第一,共開展海塘加固工程品質、安全檢查24次,合格率為100%。開展現場服務30次,幫助解決海塘加固工程可研審批等事項10余項。”市水利局規劃計劃科技處處長朱曉榮表示。
“海塘是守護三門人民群眾安全的‘生命線’,也是推動三門沿海經濟發展的‘致富線’。”三門縣水利局黨組成員何賢武説。
三門地處“黃金海岸線”中段,縣域內共有148公里標準海塘,遭遇颱風頻率較高,保護範圍內的人口占全縣的60%。然而,縣內的標準海塘基本都是上世紀90年代建成,經多年運作後,部分海塘出現沉降、滲水等問題。
如今,將“海塘+”融于城市和鄉村,持續推動産業融合,三門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獨特治水路子。
三門縣是台州市海塘提標加固工程的一個縮影。
“到2025年,我市計劃完成海塘加固提標175公里,中心城區(椒江南岸)和臨海、溫嶺沿海重點區域禦潮能力達到100年一遇。”市水利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如今,永寧江閘強排、臨海古城墻段防洪能力提升和葭沚閘強排、溫嶺城防等城市內澇治理項目陸續開展建設,臨海、黃岩城市防洪突出問題不斷推進整治,金清鎮、橫峰街道、澤國鎮等低窪易澇區塊治理逐漸取得成效,“城市看海”現象在台州越來越少。建優配優供的水務保障網
立足興水,構建優配優供的水務保障網
聚焦水資源保障不充分不平衡問題,我市堅持開源節流並重、大中小微並舉、蓄引提調結合,加快構建“多源互濟、互聯互通、城鄉同質”的水資源配置體系,並著力實施水庫增蓄提效、非常規水利用、供水聯網連通、農村供水提質、灌區節水改造、節水標桿引領六大工程。
作為台州“北水南調”一期工程,朱溪水庫工程正在加快推進中。
朱溪水庫工程壩址位於永安溪支流朱溪港,是國務院“十三五”國家戰略百大工程項目、國家172項重大節水供水項目、浙江省“五水共治”十大樞紐工程,建成後年均可向台州南片調水9072萬立方米。
移民安置難、工程技術難、跨區協調難、建設管理難……關關難過,關關過。朱溪水庫工程建設指揮部倒排工期,挂圖作戰,在保障工程品質和安全的基礎上,確保2022年主體工程完成,2023年水庫蓄水,2024年春實現水庫供水。
除朱溪水庫之外,其他水庫建設工程也在持續推進中——
今年5月,方溪水庫引水及配套水廠已完成市政部分施工招標,正式啟動建設;6月,三門縣東屏水庫工程輸水隧洞全線貫通,為實現水庫通水打下堅實基礎;天臺茶園水庫工程項目建議書獲省發改委受理批准……
目前,全市共有水庫348座,總庫容達18.9億立方米。到2025年,我市預計新增水庫總庫容2.2億立方米,實現縣(市、區)備用水源全覆蓋。
此外,我市堅持城鄉同質飲水標準,全力開展黃岩農村供水達標提標、溫嶺農村飲用水提升等項目,加快農村供水提質增效與農村新建集中居住區供水保障,持續推進城鄉一體化和農村規模化供水。
“截至目前,農村供水管網建設已完工270.7公里,完成年度任務量的104%,並正在持續推進。到2025年,新改建供水管網500公里,農村規模化供水人口覆蓋率預計將達到95%以上。”市農村水利與水保中心主任阮雪茵表示。
立足碧水,構建綠色互通的水系生態網
聚焦群眾對美好水環境需求,我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快構建“水清流暢、河湖健康、生態良好”全域水生態體系,著力實施水域岸線保護、中小河流治理、農村水系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河湖生態治理、河湖“清四亂”治理六大工程,努力實現水生態健康。
近年來,我市結合美麗鄉村等項目建設,集中連片開展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加快推進黃岩、臨海、溫嶺、玉環、天臺、仙居和三門等地農村水系綜合整治項目,營造安全、生態、美麗、宜居的農村河湖。
“十四五”期間,台州規劃實施中小河流綜合治理項目7個,治理河道總長度200公里。
去年6月,天臺縣水利局組織申報的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項目,成功入選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名單。在全面梳理農村水系治理需求的基礎上,天臺縣以“和合”、“詩路”文化為基底,以始豐溪流域水系為紐帶,以“一心融合、兩廊匯聚、三區協同”為規劃佈局,實施一項行動、一套標準、一套機制、一支隊伍、一張底圖、一個平臺等“六個一”工程,完善縣水利感知、水利數據倉、水利專題圖等資訊化體系,形成了因地制宜與突出特色相結合的《天臺縣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實施方案》成果。
天臺水系連通是我市水系治理工作的縮影。記者從水利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間,我市將集中連片開展農村水系綜合治理,到2025年,完成農村水系連通整治100公里。
呵護河湖健康,加強水域岸線保護是關鍵。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成了我市保護河湖水域岸線的目標。
為確保水域面積和容積不減少、水域功能不減退,我市積極編制市縣水域保護規劃,開展河湖管理範圍劃定和河湖水系功能分區,嚴格水域佔用管理,強化涉河建設項目監管。嚴格河湖岸線利用管控,實施岸線開發總量控制和分區管理,優化岸線功能佈局。
到2025年,確保重要河湖岸線保護率不低於50%,是台州自立的軍令狀。
立足美水,構建和諧宜居的水城親水網
聚焦高能級城市建設,台州堅持城市發展以水系為本底,加快構建以市區為核心、全市域聯動的“水城共同體”體系,著力實施水系生態廊道、美麗河湖創建、水美鄉鎮建設、水利風景區創建、水文化保護五大工程,努力推動水城市宜居。
城市與水空間的深入融合奏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樂章。
近年來,我市統籌發展需要和群眾需求,加快將洪家場浦、永寧江、南官河和月湖、鑒洋湖、飛龍湖、靈湖、始豐湖等重要河流湖泊打造成為城市的“會客廳”。
九曲澄江如練,夾岸橘林似錦。今年五月,永寧江綠道下游段全線貫通,與上游段連成一體,兩岸全長81.78公里,與城區官河古道慢行環線、永寧公園、江北公園、中國柑橘博覽園等景點無縫對接。
自行車道、林間步道、棧橋等各個特色場地依次串聯,服務市民日常休閒、生活的複合型遊憩綠廊躍然眼前。
同時,黃岩的南官河、鑒洋湖、路橋的飛龍湖、臨海的靈湖等各個河流湖泊如今都是“醜小鴨”變“天鵝”,引人流連忘返。
“到2025年,我們計劃創建美麗河湖40條、“水美鄉鎮”30個,爭取實現每個縣(市、區)都能擁有高標準濱水廊道與高品質親水湖泊,城鄉居民親水圈覆蓋率達85%以上。”市水利局河湖與水利工程管理處處長葉舟表示。
物質文明發展了,精神文明也不能落下。
台州自古是“山海水城”,古海塘、古官河、古橋閘數不勝數。另外,山水詩篇、歷史事件中所蘊含的治水精神、山水情趣、家國胸懷也源遠流長。
日前,黃岩區官河古道南宋特色文化重塑項目成為台州市唯一上榜的傳承發展浙江優秀傳統文化成效明顯的縣市區。“官河古道”南宋特色文化重塑項目是黃岩區黨委政府的“一號工程”,是宋韻文化“台州版圖”的點睛之作。
在未來,我市將竭力打造水文化遺産數據庫,編制水文化建設規劃,開展水文化長廊建設,加強水文化科普宣傳。
立足知水,構建智慧開放的水利數字網
聚焦水利治理現代化,台州堅持數據一個庫、監管一張網、呈現一張圖,加快構建“全面覆蓋、智慧感知、一體應用”的水利數字管理體系,著力實施數字孿生流域、水文監測感知、河湖水保感知、取水供水感知、建設管理提標、運作管理提能六大工程,努力推動水管理智控。
隨著城市化進程步入“高速公路”,傳統排水管理模式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管控需求。為此,椒江區大力推進數字化改革在市政排水管理的落地應用,推出“智慧排水”一體化管控平臺建設項目。
今年1月,投資近3000萬元的“椒江排水線上”在浙裏辦、浙政釘同步上線,這項數字化應用服務被選入浙江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數字孿生首批試點、省建設廳數字化應用場景第一批試點項目。
只需一台移動設備,通過巡維APP,運檢人員就能看到泵站、管線的三維立體圖像。作業人員無需開挖路面即可查看地下管網的空間分佈狀態和資訊,實現對污水設施和設備的智慧化、集約化運營管理。
在椒江“智慧排水”展示系統上,市區每條主次幹道下的排水管線一目了然,地圖上“鋪滿”線條。平臺利用現代排水模型技術,布設物聯網設備感知,對排水系統進行倣真模擬,採集數據,將“隱身”的排水管網“復刻”成了一張動態的地下管網圖,讓排水管網有了數字化的“孿生兄弟”。
此外,我市還對水文站網佈局進行了升級優化,加密椒(靈)江幹流及與主要支流匯合口水位流量站、山洪災害預警雨量站、沿海河口潮位站等測站布設,提高重點測站設施設備測洪標準。
“目前的準備工作,比較直觀的對比就是站點增加了,水文監測更加現代化,通訊設備增加了,資訊傳輸更有保障了。”市水文站站長尹志偉表示。
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水文新改建項目855處,站網密度達11平方公里/站。
到2025年,我市預計新(改)建水文測站200處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文測站、水庫水雨情自動監測覆蓋率均超過95%。
來源:台州日報 | 撰稿:張妮婷 顏彤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