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這樣的行為只會使事態“惡向”升級
發佈時間 | 2022-11-10 10:06:26    

  11月8日發生在南京市玄武區某小區的“兩男童疑因搶玩具打鬧致一方頭部擦傷,受傷男童家長到府掌摑男童並推倒老人”事件持續發酵,引發無數網友關注。

  它引出了一個現實存在又不太好啟齒非常明確表態的事:小孩子有矛盾大人該不該參與?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參與?

  01

  被掌摑男童的母親唐女士講述了事發的過程及起因。她説,11月8日18時許,其接幼兒園老師電話通知,稱她5歲的兒子航航在幼兒園與同學小魯産生矛盾打架了,造成對方頭部有擦傷。

  隨後,她電話給孩子奶奶,要他們到府給受傷的孩子道歉。

  唐女士稱,兒子跟她説,小魯想搶他的充氣棒玩具,他不想給對方,然後兩人打了起來。事發時,幼兒園老師先將兩人拉開。

  拉開之後,航航有點氣不過,後來又去打了(小魯),可能把頭打破了。在得知事情後,他們就準備到府道歉。

  但在他們還未到府道歉前,對方一家三口先來到了他們家裏,沒想到小魯爸爸動手打了航航。

QQ瀏覽器截圖20221110101628.jpg

  事發視頻顯示,11月8日19時27分許,一男子對一名男童批評教育時,突然一巴掌將男童扇倒在地。男子反覆問道:“還打不打人?”,男童從地上站起回答稱:“不打了。”隨後,疑似男童爺爺與男子之間發生推搡,男童爺爺先拿一把藍色塑膠椅子砸向男子,又再次拿另一把木椅子欲砸向男子時,被男子推倒在地。

  目前,當地警方已介入,正在調查。

  02

  事情的經過就是這樣。

  事實上,這類小孩鬧矛盾家長“積極”參與的事情近年來越來越多,而且正確處理的和錯誤處置的幾乎平分秋色。這就不能不引起大眾的重視。

  孩子們之間因為小事情鬧彆扭本來是很正常的事,過了以後,往往友好如初,不會過於放在尚未成熟的心智裏,甚至玩笑式的矛盾還有利於增進友誼。

  所謂“不打不相識”儘管是互相諒解的説辭,但小事絕不會影響孩童之間的友情,更不會對其造成什麼醫治不了的傷害,包括身體和心靈。

  但是,如果家長出面“做主”,矛盾就會立馬升級,事情就會變得紛繁複雜,甚至難以逆轉和平息。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僅給孩子們之間很快的友情修復設置了重重阻隔,也會把事件引向不友好的方向。

  説到底,是家長的非理性介入造成了這個的結果。如果換一種正確的態度參與,就不至於導致如此結局。

  3

  這類事件追根溯源還是環境和教育導致的。

  論大環境,幾十年的中國獨生子女時代,造就了一批沒有親兄弟姐妹的孩子,他們沒有“同胞”相處的經歷和經驗,爸爸媽媽都只“屬於”他(她)一個人,這樣的家庭生長環境很容易産生“唯我獨尊”的獨裁心理,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裏,連學習“謙讓”的機會都非常難得。

  這樣的環境下,是非變得模糊、抽象,不能時常以活生生的例子顯現出來。

  另外,獨生子女成為上面至少兩輩人的呵護對象,他們唯恐其受哪怕半點委屈,不管是物質給予,還是精神培育,都在一種任性、不太健康的方式下進行。

  這樣的教育理念,導致的就是孩子們的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丟失了傳統觀念中文明瞭幾個世紀的謙卑和謙讓。家庭裏是“霸王”,學校裏依舊不吃虧。

  不光在家庭中,在前兩輩人面前受不得半點委屈,在更廣闊的交流環境,比如學校裏,有些孩子一樣不受委屈。有的家庭甚至從小就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別人打罵你,你絕不謙讓,要以更狠的方式還回去。

  尤其,個別家長喜歡在這種錯誤理念下將孩子們之間矛盾“升級”,上升為兩個家庭間的矛盾或者傷害,這是造成小事件擴大化的主要原因。

  要正確地教育培養一代心態健康的人,否則,起源於一件小事的矛盾幾經升級,可能釀成一場不可把控的悲劇。這不光值得家庭注意,還值得引起社會注意。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