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學在中國 > 教育資訊 新聞詳情
面對一些“污”話題 家長們不要慌
發佈時間 | 2024-01-15 10:54:05    

   最近,很多家長給潮新聞留言,家裏有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讓家長們會覺得“臉紅”的言行舉止,比如有的孩子會時不時蹦出幾句“髒話”,有的孩子開始對性好奇,有的孩子在學校裏竟然有了“CP”,有的孩子甚至悄悄地談起“戀愛”……記者採訪發現,青春期的孩子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青春期狀況,老師們常常會比較理性面對,而家長們則相對焦慮。

  本週的兩個故事,都和青春期有關,我們一起來探討下,面對“半大不大”的孩子,父母們該怎麼辦。

  故事A/突如其來的“CP”

  班裏突然有了“CP”(指情侶)!

  臨近期末考,復習如火如荼,初一男生小城卻發現班裏波瀾起伏。

  原來,前幾天,班裏有個調皮的男生突然挑起話題,説“男生小A和女生小B是CP”,惹得很多同學一齊起鬨。不過,據兩位當事人的解釋和同學們私下的調查,這“CP”是“假”的,大半是被亂點鴛鴦譜。

  “小A脾氣很好,但對這件事也很生氣,快急哭了。雖然小B人挺不錯,但他們都不喜歡被莫名其妙‘組CP’,有種‘鍋從天上來’的感覺。”小城説,幾個好朋友都替小A生氣,大家覺得“誰知道下次會不會輪到自己頭上”。

  記者採訪發現,這種“組CP”的現象,在小學高段或初中並不少見。

  初二女生小琳告訴記者,班裏有一對成績出色的男同學和女同學被大家“組了CP”。“男生高冷,女生甜美,成績都是數一數二,在班裏人氣很高。對我們來説,他倆很像偶像劇裏的男女主,不少‘好事者’都覺得‘門當戶對’。大家有點‘上頭’,經常故意把他倆聯繫在一起。”小琳説,同學們“組CP”沒有惡意,但似乎已經干擾到了當事人,“本來我們想‘磕CP’,沒想到他們很在意這事,會故意避嫌,關係也變得很怪。我們這些‘吃瓜群眾’也很不好意思,覺得影響到了無辜的他們。”

  “‘組CP’這種情況,在70後、80後的小時候也會經常遇到。那個挑起話題故意‘組CP’的孩子,恰恰説明其對‘戀愛’充滿好奇,也很有興趣。而且,他可能對兩個孩子的某一方或者兩方都非常關注。”在杭州市採荷中學心理輔導站站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周瑤老師看來,青春期情竇初開,孩子們對“戀愛”有關的事情特別有興趣,隨著身體的發育,情感上也開始懵懂與好奇,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

  “‘亂組CP’的這個孩子,其實是在釋放他自己的好奇,但不管這是否有惡意,已經構成了一種攻擊,給他人造成了困擾,這種行為是需要被制止的。”周老師表示,這個時候,老師可以和這個孩子聊一聊,指出這個事件類似于造謠,通過這樣的行為來獲得快樂給別人造成了困擾,甚至是傷害,非常不可取。同時,對於“被組CP”的當事人,老師要安撫他們的情緒。“‘被組CP’的孩子,我們也可以告訴他們,別人看到了他們的魅力。他們也可以直接明確告訴造謠的孩子自己的不開心,明確邊界。”

  故事B/溫馨提醒紙條變“污”

  這段時間,得流感生病的孩子有不少,老師們也會提醒大家在人多的室內戴上口罩。

  一張溫馨的提醒小紙條,沒想到在班裏引發軒然大波。女生小C很細心,發現班裏有一些同學發燒請假了,男生小D每天來上課,都大大咧咧沒戴口罩,就寫了一張紙條提醒:“現在流感多,要記得戴口罩,注意防護。”

  沒想到,小C的提醒小紙條被幾個男生看到,開始了一番惡作劇。

  經過幾個男生的“創作”,幾輪“添油加醋”下來,溫馨的提醒小紙條變樣了:“要注意安全,記得‘戴套’。”

  這下,班裏炸鍋了,引發了一番嬉笑。

  記者採訪中發現,不少初中生家長會吐槽,兒子進入青春期,開始“沒臉沒皮”,説話變“污”了。“聊到一些和性有關的話題,就特別帶勁。我們想提醒孩子不要這麼説,但是不知道怎麼開口,很尬,有點‘社死’,孩子倒是更來勁了,好像要故意和我們對著幹。”張女士説。

  家長越是覺得禁忌的話題,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説,越充滿好奇。

  “我們要理解孩子,青春期對性的好奇是正常的事情,説明孩子長大了。宜疏不宜堵,我們需要正確的引導。”周瑤老師説,自己在以前的教學中也遇過類似的事情,有學生在課堂上把“新”這個字眼改為“性”,並且大聲強調。下課後,周老師把同學留下來,和他們認真地聊了聊。幾個同學原本以為老師會批評他們,臉上寫滿了挑釁。沒想到,周老師的第一句話是:“恭喜你們長大了,你們對性的話題産生好奇心。”

  周老師説,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對性好奇,一方面也想“挑戰大人”,看看大人面對性的態度,作為老師和家長,要理解孩子們在青春期的心理,千萬不要遮遮掩掩,要和孩子們好好溝通,解答他們的好奇和困惑,做好科普。

  周老師建議,家長、老師首先要和孩子建立好的關係,才能讓他們願意説出自己的困惑,而非一味起鬨。有了良好的關係基礎,他們才會願意聽一聽老師、家長的表達。其實機會恰當的話,他們很願意聽,也覺得會有新的收穫。可以借此成為師生、親子溝通的機會,也可以幫他們更了解自己。

  一些家長覺得尷尬,覺得“污”的事情,其實是一個教育的契機。

  “目前,不管是性教育還是情感教育,包括人際關係的教育,都比較缺失。而青春期的孩子,是有很多困惑需要得到解答的。很多時候,孩子們會悄悄從網路上獲得資訊。而網路的內容良莠不齊,而且大多以刺激為主,這樣就導致孩子們獲得的資訊是扭曲的,容易被帶偏。老師、家長要多給孩子們講科學的內容,給他們答疑解惑,和青春期的孩子聊一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從科普、心理、社會等層面,討論什麼是愛情,什麼是幸福,聊一聊性教育。”

  周老師建議,孩子在青春期時,同性的家長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可以分享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身體變化和心理變化,“家長的態度要坦然,千萬不要取笑孩子或者如臨大敵。每個人都對愛、對情感有需求,建議和孩子分享正確的表達方式。”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辛文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