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文旅 新聞詳情
説走就走的新馬泰,給你一份人文之旅攻略
發佈時間 | 2024-03-07 07:11:06    

   從去年年底開始,到今年3月,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相繼對中國遊客開啟免簽政策,新馬泰出境遊已然成為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

  泰國旅遊與體育部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赴泰旅遊的中國遊客達到了98.7萬人次,中國遊客再次成為泰國的第一客源地。得益於免簽政策,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機票預訂量均位列前五,不再需要複雜手續,提前3天訂票的臨時出行旅客量大幅增長。

  自古以來,中華文化便與東南亞有著緊密聯繫,深深影響了當地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超高的華人比例就是最好證明。如果你考慮在新馬泰來一場與眾不同歷史人文之旅,不妨看看以下這份攻略。

  01

  滿是名人遺跡的新加坡

  中國近代史上許多鼎鼎有名的歷史文化人物,都在新加坡居住過。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晚晴園,是孫中山在新加坡時的居所之一,因此也叫孫中山南洋紀念館。館內有一處高大的標誌性赤褐色石碑,上面用中英文雙語的金色大字鐫刻著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一句話:“孫中山,一個改變中國命運的人。”

  1906年4月,孫中山到訪新加坡,在橡膠大亨張永福等富商的支援下成立了同盟會新加坡分部。1906至1910年間,同盟會在中國發動了四次起義,其中三次都在晚晴園內秘密策劃。

  園內分成五個展區,觀眾可以通過歷史文物、展板和多媒體展示,從古老的照片、私人物品和信件裏,窺見當年南洋華社領袖和孫中山先生之間的革命友誼。此外,每逢節假日還有各種活動,且大部分都是免費的,非常適合“精打細算”的年輕人。

  如果説孫中山在新加坡繼續著堅定不移的革命事業,那老舍則在這裡開啟了教書育人的校園時光。1929年間,老舍在新加坡居住約5個月,任教于華僑中學並創作了以新加坡為背景的小説《小坡的生日》,以多元種族的新加坡作為為背景,通過主人翁小坡的眼睛,來審視當時南洋社會的種族問題。

  位於武吉知馬路的華僑中學是新加坡當地一所名校,雖然可能無法進入校園,但不妨在週邊打個卡,校園裏的鐘樓還是新加坡國家重點文物。

  老舍還是新加坡植物園的常客,每次遊玩都戀戀不捨。位於克倫尼路的新加坡植物園,佔地74公頃,是新加坡首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産。園區分為三個核心區域,由南向北依次為:東陵區、中心區和武吉知馬遊覽區。除了位於中心區的國家蘭花園需要購票入內,其餘區域均免費開放。

  比起以上兩位,出生於浙江富陽的鬱達夫與新加坡的淵源就更深了。1938年至1942年間,鬱達夫來到新加坡主持《星洲日報》(《聯合早報》的前身)副刊,而他抵達的第一站就是如今遊客必去的景點之一:牛車水。當時鬱達夫下榻牛車水的南天旅店是現在的裕華國貨大廈,一個星期後他又搬到了附近的中峇魯。

  如今這個街區還保留著上世紀30年代所建造的經濟適用房,遍佈的咖啡館、老字號餐廳和頗有年份的老樹,十分契合當下小資們的生活。

  02

  鄭和給馬六甲帶來了什麼

  “馬六甲”——一個在歷史和地理課本上都十分重要的名詞。既是作為連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馬六甲海峽,也是一座馬來西亞的歷史名城。一旦走進這座城,你總會發現一個無處不在的人——鄭和。

  根據記載,七下西洋的鄭和到過馬六甲五次,是其船隊的重要中心站點。當時,鄭和在馬六甲築官廠以囤錢糧,建行轅以寓隨從,其官廠的遺址,就在馬六甲的雞場街。此後,雞場街和周邊20余條街巷由此也成為華人下南洋在馬六甲最早的聚集區。如今擁有600年曆史的它集古跡、文化、休閒為一體,每當週末還會舉辦夜市和文化表演,可以説是city walk的不二之選。

  鄭和世稱“三保太監”,又作“三寶太監”,因此在馬六甲有不少以“三寶”命名的景點。比如,三寶山、三寶廟和三寶井。

  三寶山又名“中國山”,是當地華人的義山,根據史書記載和當代考古,當地留有可追溯到明代的古墓,相傳是鄭和隨員的墓葬。

  三寶山山腳下有一座三寶廟。不同於當地其他寺廟,三寶廟是一座有著飛檐鬥拱的中國式古廟,是廣大華僑以及當地人民為了紀念鄭和而建造的。院中有福興廟、船舡爺廟,還有古墓和鄭和用過的巨錨和關刀。

  而三寶井,在當地傳説中是鄭和為取水所掘。據説當時挖了7口水井,被稱為“七星墜地”。其中5口井已在漫漫歲月中湮沒,現今尚存2口古井遺址。

  當然,不僅是馬來西亞馬六甲,在印尼三寶壟、和泰國等地的三寶公廟內都有三寶井。清朝陳倫炯的《海國聞見錄·南洋記》描述了鄭和為泰國人治病的情景:“番病,每向三寶求藥,無以濟施。藥投之溪,令其水浴。至今番唐人尚以浴溪水治病。”

  除了以上幾個打卡點,如果還想了解鄭和與馬六甲的故事,可以去鄭和文化館看看。文化館共三層,分為鄭和在中國、鄭和在馬六甲、鄭和寶船三大部分,展出鄭和下西洋所帶的數百件瓷器、海産品、寶船模型等,還展示鄭和船員生活場景。

  03

  “很中國”的泰國建築

  據説,説話時尾音上揚、語氣拖長,你講話就能秒變“泰泰的”。而在泰國街頭,卻有很多帶著中式文化影子的建築,其中不少是有著“泰國藝術博物館”之美稱的佛寺。

  先來説説一座東南亞名寺——玉佛寺。它是泰國王室舉行佛教儀式的地方,其主體建築是大雄寶殿,外觀為宋式兩層宮殿式建築,因供奉稀世國寶玉佛像而聞名遐邇。

  玉佛像兩米高左右,由整塊玉石雕琢而成,至於它的來歷卻充滿了神奇色彩,仍有很多的未解之謎。

  寺廟裏處處是中華文化的印記。大殿裏陳列著大彩瓷花瓶和景泰藍花瓶,瓷屏風上裝飾的彩繪畫講述著國人耳熟能詳的《三國演義》,中國石雕神像、石刻透雕鳳朝牡丹也俯拾皆是。

  同樣位於曼谷的龍蓮寺,則是華人移民在曼谷最早建立的佛寺。2020年在朋友圈瘋傳可以“化太歲”的泰國最靈驗的神廟就是它。當時還引得微商們紛紛“下海”幫人“代購”,跑腿費一度達到200元。

  龍蓮寺修建於1871年,採用了木石結構,三重院式,是中式禪院的傳統佈局。正殿大門上懸著“龍蓮寺”一豎匾,兩側各有一幅對聯“龍勢飛騰地,蓮燈照耀天”。這是龍蓮寺的開山祖師、住持續行與同治五年題寫的,他是廣東潮州人,少年時受戒為僧,精研佛法,因仰慕暹羅久負盛名的佛教,于清同治元年南渡。

  除此之外,泰國(暹羅)王室的皇宮——曼谷大皇宮,也與中國非常有淵源。皇宮門道上的中國古代文臣武將的雕像,宮記憶體有的《乾隆版大藏經》、北魏青銅佛像、北朝石雕藥師佛像、明代棗木觀音像以及清代木雕靈駕山等,無一不是中華文化在東南亞傳播和發展的有力見證。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林婧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