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文旅 新聞詳情
鄉村旅遊很“卷”,農旅如何深挖“土特産”
發佈時間 | 2023-11-30 10:02:25    

   秋日好“豐”景,果香四溢引客來。眼下,溫州各地掀起一陣鄉村農旅熱潮。

  有的地方辦起各式曬秋活動,有的地方舉辦紅柿文化節,也有地方發出“蔗”裏之約,各類活動,刷屏朋友圈,讓人應接不暇。

  溫州擁有糯米山藥、楊梅、甌柑、鐵皮石斛以及大黃魚等許多特色農産品,也有獨特的海島、漁村等鄉村資源優勢。鄉村文旅與“農”字結合擦出哪些火花?農旅流量為百姓留下什麼?這些隱匿鄉村的“小而美”農旅如何走向更廣闊的大市場?

  朋友圈滿屏“曬秋”

  秋,確是一個美妙的季節。

  古村人家中、流水石灘上,竹篾盤架,曬上南瓜、辣椒、玉米、柿子……永嘉林坑古村、蒼坡古村,泰順南浦溪等地,一幅幅絕美的曬秋圖隨著遊客的照片、視頻火爆社交媒體,也吸引著更多人前往各地打卡拍照。

  與此同時,溫州生態園推出“渚上甌柑 橘出溫郡—2023年中國甌柑文化節”,市民可體驗甌柑採摘“水上市集”、漢服巡遊等;瑞安陶山以甘蔗為媒,開展“甘蔗王”評選活動、紅糖製作現場觀摩以及美食品鑒等;永嘉縣鶴盛鎮東爐村的柿子文創市集、柿染文創工坊等也很熱鬧。

  各地的鄉村農旅活動五花八門、內容豐富,歸納起來也有一些共性的特點:

  一是農字特色鮮明,以濃郁的農業特色産品為載體,搭建文旅平臺。比如,甌柑是當地特色農産品,溫州生態園圍繞甌柑的採摘、體驗做文章。曬秋活動,更是直接曬農特産品。

  二是活動規模不大,一般由當地所在鄉鎮甚至某個村為主。比如,永嘉東爐村的柿子節、瑞安陶山鎮的甘蔗節等,活動範圍和辦賽主體一般僅限于鄉鎮。

  三是文化特色鮮明,主打“小清新”,尤其是文化元素充分融入農旅活動,讓人耳目一新。比如,甌柑文化節同步舉行的宋韻市集,陶山鎮的甘蔗植入了甘蔗種植文化,還引入音樂節等。

  鄉村之旅帶來什麼?

  打卡拍照,體驗品嘗之後,農旅給鄉村帶來什麼?

  “來的人多了,每到週末車都停不下。”永嘉縣岩坦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林坑村的曬秋美景在攝影圈已經火了很多年,隨著它的知名度越來越大,前來打卡的遊人也是越來越多。

  源源不斷的人流也拉動了消費。瑞安市陶山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活動結束時,許多遊客直呼“還沒盡興”“明年還來”。三天時間,現場累計接待遊客10萬餘人次,帶動當地消費增長近100萬元。

  鄉村旅遊作為農旅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業態,因其覆蓋面廣、融合性高、帶動性強等特徵,在助力鄉村振興、百姓增收方面確實發揮了積極作用,已然成為廣大鄉村地區盤活鄉土資源、促進文旅融合、繁榮地方經濟的重要引擎。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省政府諮詢委特約研究員祝立雄博士告訴潮新聞記者,“千萬工程”久久為功,從環境整治入手,以振興鄉村為宗旨,推動美麗環境不斷衍生出美麗經濟,鄉村農旅是重要途徑和載體。

  祝立雄認為,通過舉辦農旅活動,把原先自發的、小而散的銷售轉變為集中式、專題式的節事行銷,放大品牌效應、規模效應,實現農産品優質優價;把城市消費群體引進來,既“賣産品”又“賣體驗”,既“搭展臺”又“搭平臺”,既推出了産品也推介了鄉村,吸引城市人的金山銀山來消費鄉村的綠水青山、土特産品等,推動鄉村資源創造性轉化。

  “小而美”農旅,關鍵在可持續

  從全國來看,鄉村旅遊人數僅佔國內旅遊總人數的30%,鄉村旅遊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增長潛力。田園農業、科普教育、民俗風情等各種農旅項目開發空間也很大。

  從地方實踐來看,也存在文化挖掘不足、農旅融合不深、品牌宣傳不佳等問題。比如,溫州生態園打出“中國甌柑文化節”全國性口號,但從活動的影響力看遠未與全國匹配。

  此外,農事活動季節性很強,果子採摘結束後,靠什麼吸引遊客,節慶期間兩三天很熱鬧,節慶之後可持續的人流靠什麼吸引等等,都需要考慮。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經貿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主任陳章純認為,可以結合溫州農業、文旅的優勢和特色,圍繞監管服務提升遊客體驗感;深挖文化價值、注重業態創新,實現從賣産品到賣文化;串點成面、要素聚集,實現從盆景到風景,讓這些“小而美”的農旅項目常年持續,創新鄉村旅遊消費場景,釋放鄉村旅遊消費潛力。

  紮根本地,彰顯特色。鄉村農旅,凸顯農字特色,做足農字文章。溫州農業特色産業鮮明,擁有“中國四季柚之鄉”“中國紫菜之鄉”“中國梭子蟹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中國蝦皮之鄉”等許多國字號的特色産品。溫州也制定了“一盤菜”“一條魚”“一根草”“一杯奶”“一個果”“一片葉”為重點的“六個一”産業發展規劃。。

  凸顯創意,沉浸體驗。如今,各地農旅活動也越來越卷,遊客的期待值正變得越來越高。誰能拿出顛覆性創意,誰能抓住風口好風憑藉力,遊客才願意用腳投票、用真金白銀支援。農旅中融入音樂元素,借助甌柑讓遊客沉浸式體驗宋代文化,融入種植體驗,也都是不錯的嘗試。比如,陶山鎮表示,接下來將重點考慮如何將活動週期拉長,注重年輕化運營,在甘蔗種植、加工等環節,引入研學活動,打造全週期的農旅活動。

  深化品牌,持續提升。品牌打造並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陜西經過幾年的努力,融入非遺文化,打造“富平柿餅 甜蜜中國”品牌。此外,也要借助新技術手段,創新線上銷售、旅遊直播間、短視頻等方式,讓“小而美”的農旅,走向全國。

來源:潮新聞    | 撰稿: 應忠彭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