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rreyaculture /品牌故事

Q:能從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維度來拆解一下香榧嗎?

A:香榧在很久以前是作為貢品的,所以也叫“千年之果”、“千果之王”。在幾千年以前,會稽山脈一帶也就是諸暨這邊,這裡的先民就已經掌握了香榧的嫁接技術。 像王羲之、蘇東坡之類的文人,都對香榧有過記載。隨著科技的發展,特別是在國家的政策扶持下,香榧的種植面積逐漸擴大。到了現在,香榧已經變成老百姓也吃得 起的堅果了。但是因為香榧的特殊性,種植、採摘、製作等各個環節都需要耗費精力,所以我們也期待未來在科技上有所突破,能夠實現科技化管理,這樣的話也能給 上了年紀的榧農和年輕榧農提供一定的幫助。同時,我也希望未來香榧不僅僅只是農副産品。

Q:藍豐香妃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A:“藍”代表藍天白雲,表示我們的香榧生長環境很好,“豐”寓意豐收。“香妃”和香榧諧音,不僅有自然醇香的意思,另外也是因為香榧其實和西施有一些歷史典故。 相傳西施小時候與鄰家姐妹一起上街,一家店裏的堅果上插著“香榧”兩字,店家見她們還是孩童便説誰能用兩隻手指打開就讓她們隨便吃不用付錢。同行的人試了試都打不開, 西施觀察了片刻後,用食指和拇指輕輕一捏香榧的兩個白點便剝開了。後來人們把這兩個點叫做“西施眼”,我們也有一款禮盒叫做“西施頭條”。

Q:能不能談一談您對香榧的理解?

A:香榧其實是很寶貴的東西,但是現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它或者説接受不了它。那麼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該如何破題呢?
第一是農副産品破題,就是説要創新,要科技,要開發新産品。香榧是季節性的産品,以前大多數都是春節的時候吃,過了正月就沒有人吃或者吃不到了。針對這一點我們也進行了開拓性思維,和一家500強企業攜手開發了一年四季都能吃的多味香榧仁。 另外就是要破消費的題,就是讓它不僅僅是農副産品,往食品化或者工業化方向發展。比如在某種食品中添加香榧的元素,香榧的其他部位可以做精油、入藥等等。

Q:請您用三個關鍵詞形容一下自己?

A:情懷、堅持、敬畏之心。
如果沒有一點情懷,真的不能種香榧,因為農業産品行業比較苦,沒有情懷根本堅持不下去。早些年有一次載村民去縣城,他卻説這輩子沒坐過這樣的車,也沒有來過縣城。我才知道原來山裏的一些村民生活還是很艱苦,我們開發了基地之後,村民有了另外的出路,就能解決更多的生活問題,也有了更高的收入。
另外呢就是要有敬畏之心,要敬畏先人、敬畏歷史。香榧傳承千年,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把它保護好,管理好,還有發揚出去。

Q:香榧為什麼貴?

A生長週期長:
當地流傳一句話叫“爺爺種樹,孫子摘果”,香榧從樹苗到盛産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從開花到完成成熟更是需要將近三年時間。
人工耗時久:
香榧採摘完全依靠人工,榧農需爬上十幾米高的蜈蚣梯,一顆一顆手工採摘,一個人一天最多也只能摘100斤左右的青果。
製作工序複雜:
香榧的製作工序共有十二道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馬虎不得。堆漚不到位便會産生“榧臭”,無法散發自然木香;炒制的時候若火候掌握不對,便會偏硬或者變焦......100斤青果,最終大概只能做出20斤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