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在一些社交平臺上,網友踏青“大片”屢屢刷屏;旅遊平臺數據裏,清明假日賞花遊景區門票預定量同比上漲超6倍;農貿市場內,香椿、薺菜、春筍等時令春菜持續走俏……萬物爭春的時節裏,隨著“踏青”“賞花”等熱詞的搜索量不斷升高,明媚春色開始染向各行各業,帶動“春日經濟”熱度攀升。
“春日經濟”的東風從哪兒來,為何如此“熱辣滾燙”?又該如何留住這份火熱?在這美好的春日,來一起找找答案。
一
“春日經濟”,顧名思義,就是發生在春天的季節性消費行為。可以説,2024年的春天,“春日經濟”來得格外猛烈。承接這波消費熱情的,正是各地解鎖春天的N種新玩法。
主打一個“花海戰術”。要説四季裏的顏值擔當,“一夜好風吹,新花一萬枝”的春天當仁不讓。而迷人眼的“花花世界”,是春季絕對的流量密碼,由此延伸出的賞花踏青遊更長期霸佔春季旅遊C位。比如想賞六瓣梅,你就不得不去一趟湖州鐵佛寺;想看櫻花景,你就免不了跑一趟無錫黿頭渚;想拍桃花照,你大概率得趕一趟常德桃花源……因為一朵花“出圈”的旅遊目的地不在少數。一些地方為了在花海裏脫穎而出,不斷推出“賞花+市集”“賞花+體育”“賞花+露營”等融合業態,拓展消費場景。
開啟一趟“嘗鮮之旅”。如果説賞花是文藝青年的春日專場,那麼吃貨的春天就藏在各色“鮮味”裏。眼下春鮮正當“食”,有誰能抵擋得住這一口“春天的味道”?為了一碗腌篤鮮,有人特意下江南。無論是家常餐桌,還是餐館宴請,春菜都是必不可少的“狠角色”。而咬到了春天的吃貨們,想必都會忍不住感嘆一句“鮮得嘞”。
感受一把“國潮文化”。“春天與漢服到底有多配”“感覺把春天穿在身上了”“春天總要和姐妹穿一次旗袍下江南吧”......當沉悶厚重的冬裝被收進衣櫃,輕薄有韻味的“新中式”穿搭拿捏住了血脈覺醒的年輕人。不妨打開衣櫃瞧一瞧,春天是不是已經住進了你家中?尤其是遊園賞春時,色彩明艷、款式多樣的“新中式”穿搭,成了許多年輕人的出行標配。或是提前下單做私服,或是景區門口租套裝,戰袍上身給足了體驗感,再搭配約拍或旅拍,就連朋友圈也都染上了春色。
二
正如這競鬥芬芳的滿園春色,“春日經濟”為何能迸發十足活力,吸引著人們爭先恐後奔赴這場春日盛宴?
詩化意象的追尋。春日象徵著美好,在我們的文化長河裏留下了無數的意象。比如,春日是朱熹筆下“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鮮妍明媚,春日是蘇軾詩中“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生機盎然;春日在“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的如夢江南裏,春日也在“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閒趣鄉野中……一提到春日,一幅幅美好的畫面就會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中。
又逢春日,當大家穿著漢服踏青、遊園、賞花時,令人們陶醉的,不只是這滿園春色,更是內心對春日的意象和浪漫風雅的追尋。春日的文化印記,正是“春日經濟”得以厚積薄發的“老底子”。
甜蜜春約的召喚。春日的可貴,不僅在於短暫的美好,還有那些“春日限定”的養眼風景與垂涎吃食。與春日來一場約會,是極具儀式感的浪漫。約三五好友走出家門,在春日暖陽裏漫步去看一場花開,在和風細雨中靜品一盞春茶,在草長鶯飛的風景裏放飛一隻風箏,在春菜的鮮嫩享受中滿足一下味蕾,這樣的甜蜜春約我們豈能辜負?
各色文旅産品供給恰好與人們的需求撞個滿懷。比如,杭州為旅客官宣了多條西湖以外的賞春路線,囊括了賞花、吸氧、徒步、觀景等多種項目;衢州啟動“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金花季活動,打造集賞花、露營、遊樂為一體的一站式度假體驗。種種場景,要搶的是這份一期一會的“潑天富貴”。
田園牧歌的協奏。綠水青山是春日的絕配,繼Citywalk後,Countrywalk也佔據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渴望在田園牧歌中沉浸式體驗鬆弛的“慢生活”,去山林鄉野尋找“詩和遠方”。
近年來,各地的生態建設為“春日經濟”厚植了土壤、積蓄了動能。據媒體報道,長三角鐵路春遊運輸近日啟動,春遊運輸共歷時32天,預計發送旅客7800萬人次,日均發送243.8萬人次。無錫黿頭渚櫻花、江西婺源油菜花、貴州畢節杜鵑花……一個個目的地,皆是春日裏的好山好水。
三
“春日經濟”火爆的背後,也不免令人擔憂,“春日經濟”的“花期”到底能持續多久?除了嘗春鮮、賞春花等“固定節目”,“春日經濟”還有哪些可供挖掘的新體驗新場景?“春日經濟”接下來的附加題又該怎麼答?筆者有三點想法。
延伸“春日+”的“業態鏈”。簡單的觀賞、拍照不再能滿足春遊人們的“味蕾”,形式多樣、趣味十足的休閒體驗早已被大家列入行程。趁著花季,約一趟山地騎行、觀一場文博盛宴、來一次鄉村度假,豈不妙哉?“春日經濟”若想擁有更加靚麗、持久的底色,需要依託多元的業態、豐富的場景、優質的服務與産品。
比如,寧波東錢湖畔利民村有一株年近花甲的梨花樹,這兩年從當地火到了全國,吸引了眾多遊客。利民村沒有止步於此,而是將“一樹梨花”的流量化為留量,借機豐富村中業態,遊客們不僅可以在此賞美景,也可在咖啡館、茶館等多元場景中享受慢生活,延伸了“春日限定”的範圍,讓“顏值”變“産值”。
綻放地域的獨特“春色”。“春日經濟”各美其美,才能美美與共。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地域特色、民俗特點、文化特質,這些元素都能助力做深做大“春日經濟”的附加值。正是地域IP的嵌入,讓“春日經濟”找到了差異化路線,給人們增添了不一樣的沉浸式體驗。
比如,有的地方在花海裏展示漢服文化和非遺文化,突出一個“中國風”;有的地方把原汁原味的古建民宿搬進春日風景,主打一個“復古范”;還有的地方把青春運動元素與春日踏青融于一體,體現一個“活力派”。
用好融媒傳播的“放大器”。在人人心懷“詩與遠方”的時代,沒有到不了的目的地,只有發現不了的目的地,我們需要的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縱觀2023年的文旅成績單,一座座網紅城市的“出圈”,無不得益於社交平臺的賣力“吆喝”和一則則視頻的“喊麥”助力。
“春日經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氛圍感經濟”。如何營造濃厚的氛圍感?把更多的流量投向不斷翻新的春日消費場景,把更多的美景美食滑向人們的指尖,一場春天的雙向奔赴將就此拉開帷幕。
來源:浙江宣傳 | 撰稿:湖軒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