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評“浙”70年 新聞詳情
浙江宣傳 | MCN機構不能“唯流量論”
發佈時間 | 2024-03-14 09:43:56    

   近日,“點讀機女孩”重病入院治療的視頻被網友扒出是去年庫存,欺騙大眾感情。涉事MCN機構緊急致歉,稱擔心實時發佈視頻的輿論影響可能對藝人家人和醫院造成困擾,所以才錯時發佈。

  這一事件並非偶發。它反映出長期以來,一些MCN機構奉行“唯流量論”,一切向流量看,即使“黑紅”也是紅,屢屢挑戰公序良俗甚至法律底線,引發了網友對MCN機構亂象的關注和討論。今天,我們來説一説MCN機構那些事兒。

  一

  MCN機構全稱為Multi-Channel Network,2017年以來在國內漸成趨勢。簡單來説,MCN機構的主要職責是為內容創作者提供全方位的創作指導和流量扶持,同時為廣告主定制合適的推廣策略,實現廣告效果最大化。

  一般來説,MCN機構有三重“身份”。

  一是網紅經紀人。常常沖浪的朋友可能會發現,一些網紅總是突然橫空出世,昨日還寂寂無名,今朝就人盡皆知。事實上這些網紅背後,往往都有著一個MCN機構,為其量身打造了一套“出圈計劃”。據統計,在頭部網路平臺粉絲量超千萬的網紅達人中,約四成已與MCN機構簽約。某重點平臺入駐的MCN關聯賬號甚至超過30萬個,年均生産資訊超3300萬條。

  二是話題製造者。網際網路上的資訊是海量的,無論是日常分享、美粧時尚還是知識科普、故事演繹,想要抓住特定受眾的心,離不開找準賽道、製造話題。而MCN機構擅長通過組裝“爆款”內容要素,逐步實現內容創作的工業化、規模化和IP化,讓一個個話題成為熱門。

  三是流量操盤手。在以流量為風向標的網際網路時代,“流量扶持”是MCN機構的招牌動作。不同平臺的演算法規則與用戶特點各有側重,因此MCN機構有單人作戰沒有的優勢,比如善於制定針對性的運營策略,並能讓機構內部的創作者互推引流,實現抱團發展。

  從內容生産、傳播到投流,MCN機構都有一套可複製衍生的變現模板,在直播帶貨、短視頻帶貨火熱的當下,我們在直播間買到的商品中,其中大概就有一部分錢會流到MCN機構的“口袋”。

  二

  有人曾對網際網路時代作出預言: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內出名,每個人都能出名15分鐘。而如今,短視頻將這15分鐘縮短至15秒。網紅的“一夜爆紅”與“一夜塌房”都在轉瞬之間。這背後離不開MCN這一重要推手,也在熱度更疊間,留下一地雞毛。

  有的流量至上,為博眼球不擇手段。一些MCN以擺拍、造謠、編造劇本等欺騙網友,甚至還將老年人、兒童當作“流量密碼”。有的專門去偏遠山區物色人選,孵化清一色的老人“賣慘”直播;有的為了牟利打造“網紅兒童”,小女孩搖身一變為成熟的美粧博主,小男孩蒙眼走鋼絲……

  比如,四川大涼山網紅趙靈兒和曲布曾以感人的貧困故事和動人的愛情吸引了一大批粉絲,後來被拆穿居然是MCN機構編排的一場騙局。該機構選取當地無人居住的殘垣破壁等為直播背景,策劃劇本和話術,以“大涼山原生態”為賣點,發佈博人眼球的情節短視頻,以此收割流量。

  有的內部管理混亂,利益糾紛惹爭議。近年來,MCN機構與簽約網紅之間的糾紛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由於一些MCN採取廣撒網、快抽身的方式,海量簽約自媒體賬號,只重點培養潛力選手,卻在合同裏為“小白網紅”們設下天坑——極高的抽成比、較長的簽約時間與天價違約金,套路重重。

  同時,隨著一些網紅知名度的提高,雙方對利益分成産生較大分歧,進而引發糾紛。而這些糾紛一旦處理不好,往往兩敗俱傷,甚至會導致一些高品質賬號從此銷聲匿跡。

  有的作品品質低下,對社會形成不良示範。有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MCN機構數量超過4萬家,預計2025年將超過6萬家。低門檻和高開放性,導致了MCN機構品質的良莠不齊。

  為了趕風口、蹭熱度,一些MCN會選擇熱門領域或者平臺進行佈局,缺乏差異化的內容策略和運營模式,“流水線”式生産大量同質化網紅。而對這些孵化出的賬號,往往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甚至縱容其發佈一些有爭議性的內容來獲取關注。比如,有的MCN機構操縱旗下賬號蹭熱點事件,煽動網民對立,擾亂網路秩序。

  三

  網際網路時代,MCN機構對於整合網路資源、知識分享擴散、推動電商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被流量成就,也要警惕被流量反噬。若任其野蠻生長,則對網路傳播秩序甚至社會公序良俗造成極大衝擊。如何讓MCN機構走上規範發展之路,是一項需要多管齊下的工程。

  讓法律的牙齒更鋒利一些。近年來,有關部門密集出臺《網路資訊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網路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網路主播行為規範》等法規,既給網路主播的直播活動劃定紅線,也對MCN機構行為作出了明確規範。2023年,中央網信辦《關於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大對“自媒體”所屬MCN機構管理力度。

  這些法規的主旨之一是讓背後的MCN機構在其賬號違法違規後承擔起相應的責任,MCN機構無法“金蟬脫殼”,不能“獨善其身”。在法律體系逐漸完善的同時,我們也期待有關部門能夠重拳出擊,對違法違規的機構果斷採取處罰措施,同時公佈違法違規案例,給試圖違法違規者以震懾。

  把平臺的責任壓得更實一些。作為流量的聚集地,建立清晰、合理的資訊傳播規則是平臺的職責所在。平臺一方面要守土有責,對發佈的內容全面履行審核義務,尤其是MCN機構代運營的賬號更要加強審核和事實把關。《關於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就提出,對於利用簽約賬號聯動炒作、多次出現違規行為的MCN機構,網站平臺應當採取暫停營利許可權、限制提供服務、入駐清退等處置措施。另一方面要守土有方,通過探索科學高效的管理方法,讓監管落到實處,避免對問題賬號進行一封了之等簡單化處理。

  讓MCN機構自律意識更強一些。眼前的流量紅利只是一時,如何行穩致遠才是成功的關鍵。MCN機構要想走得長遠,務必要嚴格遵守網路倫理與法律法規,把扶持優質內容作為安身立命的基礎。尤其是面對接踵而至的網際網路“信任危機”,唯有恪守社會責任,以誠信為本,才能不斷提升競爭力以及自身的商業價值。具體來説,還要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對所屬賬號和合作網紅的培訓引導,共同抵制違背公序良俗、逾越法律底線,無下限、無底線博“流量”的行為。

來源:浙江宣傳    | 撰稿:之江軒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