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實施方案》明確,將優先在城區常住人口超過100萬人的大城市推進。綜合考慮人口分佈、工作基礎、財力水準等因素,選擇50個左右城市、每個城市100個左右社區作為先行試點。到2027年,在局部試點、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整體謀劃、有序推廣。
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是指以社區(小區)為單位,通過新建或改造的方式,在社區公共空間嵌入功能性設施和適配性服務,包括養老托育、社區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務、體育健身、文化休閒、兒童遊憩等一種或多種。從國家發改委給出的這一定義來看,社區嵌入式服務,既包括硬體也包括軟體,可謂“軟硬兼施”,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層次。
在社會科學領域,“嵌入”被用來描述兩個事物(包括社會結構、觀念要素等)相互銜接與互動的過程,或是一種長期存在的狀態。正如通信領域上的“嵌入式”一樣,人與人、人與空間,也須建立起有溫度的連接。
“嵌入式服務”聽起來是個新鮮概念,其實國內早有零星探索和實踐。比如,浙江探索 “愛心卡”養老服務模式,為60周歲以上失能失智和80周歲以上高齡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行等的養老服務。上海全面鋪開社區托育服務“寶寶屋”建設,就近滿足0至3歲幼兒家庭常見的“臨時托”需求。此次出臺《實施方案》,將這些實踐探索進行系統性、理論性總結,列入國家統一實施工程,並配套相應政策保障,體現了國家對於社區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視,也是對政府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考驗。
社區是承載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間。守護“一老一小”,托起朝夕美好;“頭疼腦熱”莫急,身邊就有“醫”靠;社區也可CityWalk,樓下就有“趣”處……社區嵌入式服務將公共服務資源有機嵌入到成千上萬社區、把優質便捷的公共服務送到千家萬戶,讓居民在家門口、樓底下享受優質服務,解決接送、跑腿之難。居民們在集合了文化、休閒、成長等於一體的複合式生活體驗中,重建鄰里關係,歸屬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如何將這一民生實事辦好,嵌入服務同時“嵌入”人心?可以看到,實施社區嵌入式服務是系統工程,這也就決定了它不可能按照某一個模板來推行,需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下足“繡花功夫”。《實施方案》中也提出,要尊重基層首創精神,鼓勵各地先行先試、改革探索。
筆者認為,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要“量體裁衣”,不搞“整齊劃一”;要缺啥補啥,看看群眾需要什麼、市場缺什麼,就重點建設和發展什麼,精準滿足百姓的需求;要“盤活資源”,不搞“大拆大建”,用好用足城市的“金角銀邊”,見縫插“景”,在有限空間內實現功能提升;要“實實在在”,不搞“面子工程”,避免“建設轟轟烈烈,服務冷冷清清”,在規劃建設之初,就要根據居民需求、市場供給和財政能力,科學選擇合理可持續的建設運營模式。
總之,實施社區嵌入式服務,嵌入的不僅是設施和功能,更是為民服務的初心。一心一意為群眾排憂解難,一筆一畫勾勒出美好生活,通過更為精準化、精細化服務,讓人與空間、人與人建立深沉情感連結,尋回“消失的附近”,讓社區真正成為居民安放心身的溫暖港灣。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評論員 朱浙萍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