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動方向盤,車輪在柏油路上駛出圓弧,一個絲滑的轉彎背後,轉向系統是一輛汽車的靈魂。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産業的蓬勃發展,一個為汽車創造“方向感”的企業如何迭代升級、向智而行?11月中旬,浙江線上記者來到位於諸暨經濟開發區的全興精工集團,在廠房與車間之中尋找答案。
向微米精進
11月10日上午9時許,走進全興精工集團的三號廠房,細密的器械運轉聲立即充盈耳際。在這裡,汽車轉向泵的零部件們正經歷分選,在被組裝前,許多零部件要接受微米級的精度考驗。
迴圈上料、表面瑕疵檢測、調整零件狀態、鐳射點雲陣列掃描……經歷一系列質檢,最終一片片葉片按精度等級被自動分揀至不同的料盒中。
“這個約莫指腹大小的葉片雖然微小,但是汽車轉向泵中一個關鍵部件。”全興精工集團技術中心主管工程師裘杭鋒告訴記者,這個零部件的精度誤差要求是微米級的,“差不多要控制在1/10頭髮絲的誤差範圍內。”
如此細微的檢測,如何高效完成?站在裘杭鋒身邊的中國移動浙江創新研究院AI研發工程師戚靚亮道出玄機。“2秒左右就能完成一個零部件檢測,傳統人工質檢耗時大約5秒。”
戚靚亮解釋,效率的提升要歸功於5G、AI等技術“加盟”的工業網際網路。“融合了高清視頻AI識別等技術,以高速、低時延的5G網路作為通信底座,工廠就可以利用演算法和雲上算力實現大規模零部件的高效質檢。”
向智慧轉型
一整天,浙江線上記者往返穿行于廠房間,邂逅一個個智慧化設備,全興精工的創新故事逐漸在冷色的金屬設備中有了更多細節。
2012年,剛畢業的裘杭鋒懵懂邁入這個家鄉的龍頭企業,令他意外的是,邁入企業後迅速席捲而來的創新之潮。
那一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剛過萬輛大關,新能源市場萌動。當時,全興精工的産品佈局于傳統燃油車,面對來自於市場新訊號,全興精工意識到要從燃油車的優勢領域儘早邁出新的一步。變化隨之而來,裘杭鋒被調入了新成立的研發團隊,參與研發新能源商用車轉向系統,這也是當時國內外面臨的一個待突破的行業難點。沒有現成技術參考,研發團隊一路摸著石頭過河,“為驗證一個關鍵參數,整個團隊撲在實驗室,每人連續盯16小時。”
此後,為了緊緊抓住市場,這一産品經歷6次迭代,全興的生産線也經歷一次次智慧化升級——2019年,上線SPC系統,可自動監測産品精度;2020年,上線全生命週期管理,憑産品二維碼可全過程溯源;2021年,升級視覺識別輔助設備,自動判別微小零部件安裝準確性,以智慧視覺賦能傳統行業……經過一次次鍛鍊,裘杭鋒也逐漸成為獨擋一面的“浙江省青年工匠”,“只有創新才是第一生産力”的認識深植在了他的心裏。
向創新前行
向新而行、向智而行,從傳統製造業走來的全興,23年前還是湄池大橋下一家僅21人的工廠,如今已創成省級數字車間、首批省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並啟動未來工廠建設。在這之中,企業深切感受著工業物聯網所撬動的轉型升級。
“以戴姆勒的這條生産線為例,以前各道工序差不多100人左右;而形成流水線生産並智慧化升級後,這條生産線上目前大約20人左右,産值卻能翻番,這個效率是一目了然的。”全興精工集團副總經理傅虹介紹,如今,國內每五台新能源商用車的電動轉向油泵,有兩台是全興精工製造的。近年來,全興精工的年營業總收入在16-18億之間,年增長率約10%。
在全興精工集團的企業展廳中,我們看到了裘杭鋒和團隊成員們研發的第一代産品。而在它的身邊不遠處,是一個體積僅有其三分之一的控制器,這代表著全興的新方向。
“我們研發了智慧電液迴圈球轉向器i-RCB還有電動迴圈球轉向器X-EPS,可以實現智慧駕駛,包括車道保持、車道偏離預警、自動泊車等。”全興精工集團技術中心項目經理俞文彬表示,無人駕駛是企業瞄準的未來方向。
日暮時分,我們的採訪車行駛于經濟開發區,記者不禁按下方向盤後的懷擋,開啟自動駕駛模式。全興精工、華緯科技……道路兩側,一個個企業Logo閃過,這是諸暨汽車産業最蓬勃的新面貌。
向智而行,創新依舊是不變的旋律,也將是持續的旋律。
車間採訪手記:
11年前,浙江線上記者曾走進全興精工採訪,“心無旁騖”是他們對這個企業的高度評價,全興精工小方向盤轉動大市場是他們所看到的格局。
時隔11年後,當我們再次邁入這家企業的時候,看到了初入職場的新人“羽化成蝶”,成為了棲枝于智慧生産線上的優秀工程師;看到了這只方向盤的創新、轉型與升級,並不斷向更深遠處前行。
在車間與工程師、管理人員交流時,話題總繞不開“創新”這個詞,它總會以不同形式出現:可能是面對市場空白時的果敢,可能是面對行業難點時的攻關,也可能是面對新銳科技的握手。“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這句囑託,早就生長于企業發展的脈絡,也終將賦能企業發展的未來。
來源:潮新聞 | 撰稿:翁宇君 董沈濤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