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年輕人,總能找到新奇的生活方式。
近段時間,一種“更適合大學生的存錢方式”火了——
手頭寬裕的時候,根據喜好和需求,在各團購平臺囤奶茶券、餐飲券、酒店券、門票券等,需要用券的時候直接享優惠,手頭緊巴巴的時候就退券回款。
妙妙就是“囤券大軍”中的一員。多年前喜歡囤貨的她,如今已熱衷於蹲直播間囤各種券,“我的錢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陪在我身邊。”
這屆年輕人不囤貨,改囤券了?
年輕人愛上囤券
“雙11”大促和“黑色星期五”購物節收官後,“後悔黨”又出現在各大社交平臺上。他們分享著自己的“囤貨”戰果,卻後悔自己沒能控制住“剁手”的衝動,預算又花超了。
但有一批囤貨囤夠了的年輕人,今年愛上了囤券。
“90後”白領葉非非喜歡旅遊,酒店優惠券一直在她的“必囤清單”上。尤其是兩年前“升級”為媽媽後,如何精打細算,讓旅途花費與出行品質成正比,成為她研究的新課題。
“我會挑選正規的平臺,結合旅遊淡季、電商大促等節點,搶一波優惠。”葉非非説,今年“雙11”到現在,葉非非的手中已經囤了天南海北不同城市的酒店團購券。其中僅飛豬平臺,她就囤了約兩萬元。
記者看到,葉非非手中的部分團購券價格低至原價的5折。
“95後”男生小承很喜歡在抖音平臺上看直播囤券。他向記者展示了他的購物列表,其中餐飲相關的團購券居多。
“我喜歡囤團購券,是為了用較低的成本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小承説,他剛在某咖啡品牌直播間下單了一份“十次券”,團購價格約為原價的六折。
他説,這張券可分次使用,喝不完可以隨時退、全額退、過期退,不會浪費,可比囤貨好多了。
這樣的生活、消費理念,與葉非非不謀而合。
葉非非告訴記者,酒店優惠券在沒有進行預約的前提下,基本可以全額退、過期退。而部分平臺支援“花唄”“信用卡”“月付”等支付方式,這讓囤券更像一場無需本金的“投資”。
“囤券的成本很低,相當於先佔了個便宜的座位,用不用另説,忘了用也沒事,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消費帶來的經濟壓力。”葉非非説。
“火”燒向本地生活
囤券熱潮對應的,是零售、餐飲、商圈等本地生活消費場景的人氣回升。
妙妙囤的數十張團購券中,最多的就是餐飲券,其中就有一家火鍋店的“超值兩人餐”。
這家火鍋店是老闆文斌的第三家餐廳,今年上半年開業的。餐廳開業前,文斌已經對接了各個平臺,想要打響餐廳的名氣。
“光是主打本地團購的小平臺,我就諮詢了好多個,更別説抖音、快手、美團、小紅書這類大平臺。營業後,我還花重金邀請了幾位探店博主。”文斌感嘆説,做團購,追求的就是流量,“業內有句話,新開餐飲店不做團購,就是在‘等死’。”
在三折團購券的“助攻”下,文斌的火鍋店迎來“開門紅”。剛開業那幾天,餐廳門前排起了長隊,來的基本都是提前囤有團購券的消費者。
“我買的團購券能用吧?”“滿減券可以疊加幾張?”“買鍋底和飲料能用券嗎?”……這些是店內營業員們常聽到的問題。收銀員陳女士告訴記者,如今,依舊有七成左右的顧客在結賬時用團購券。
不只是新開的餐飲店,朱先生經營烤肉店十餘年,終於在今年做起了團購生意。
“儘管讓出了部分利潤,但團購套餐上線後,幾個月銷量近3000份,店內客流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0%以上。”朱先生説。
其實,本地生活團購這門生意並不新鮮。
2010年,拉手網、滿座網等第一批團購類企業誕生。隨後,新浪、騰訊等網際網路公司“參戰”,走上了“燒錢補貼”的路子。2015年,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消費評價引導商家團購的新鏈路誕生了。
這兩年,坐擁巨大流量的內容平臺化身“鯰魚”,強勢打入本地生活市場,聚合餐飲、美粧、家居、健身、酒旅、露營、休閒等消費全場景,覆蓋“Z世代”、新銳白領、“銀發一族”等全年齡段消費需求。
於是,通過直播、種草等形式引導購券的現象興起,囤券行為變得越來越普遍。
囤券的背後是什麼?
艾瑞諮詢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本地生活市場規模將增長至35.3萬億元。要知道,2021年本地生活線上滲透率僅有12.7%。
囤券已經變成年輕群體的一種消費習慣。
“囤券,本質上還是一種囤貨行為,只不過囤的不是實物,而是虛擬貨物,屬於預支消費,先花錢,後享受。囤券熱潮的背後,有內容平臺的推波助瀾,也體現了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群體對性價比及靈活消費的追求。”寧波大學商學院講師程振東説。
在他看來,消費者雖然嘴裏喊著“降低物欲”,但並非真的不花錢,而是在能力範圍內選擇他們認為最值得花錢的商品。特別在本地生活領域,吃喝玩樂的剛性需求始終都在。
此外,年輕消費者對價格更加敏感些,“不買立虧”等行銷話術正中他們對低價高品的需求,而“隨時退、過期退”等承諾讓他們囤起券來也更加熱衷。
不過,囤券並非完全等同於“衝動消費”。記者在採訪過程中了解到,部分年輕人會在價格優惠的驅動下“常態化”“衝動式”囤券,但在具體使用過程中,往往表現出非常理性態度。
市民陳超説,她囤券,更傾向於根據需求適時購券,避免為消費衝動“買單”,掉入“消費陷阱”。
她覺得,囤券與用券沒有必然的聯繫,囤券是為了更好地改善生活、豐富生活,而用券要視自身實際需要和經濟狀況而定,不能為了消費而消費,“該省省,該花花。”
“平臺給予流量扶持,商家給出優惠,消費者囤券得實惠並積極到店消費。可以看到,團購券能在很大程度上拉動本地生活消費的人氣。”長城戰略諮詢寧波公司副總監江玉兵説。
但他提醒,商家切勿長期陷入“賠錢賺吆喝”的怪圈。例如在餐飲領域,團購可以引流,但最終留住顧客的是品質、供應能力、服務能力等。團購雖好,切莫沉迷。
來源:中國寧波網 | 撰稿:孫佳麗 通訊員 崔寧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