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新經濟 新聞詳情
不一樣的“雙11”:為什麼醬鴨和iPhone可以一起賣了?
發佈時間 | 2023-11-08 14:06:42    

   10月31日晚8時,家住杭州的呂先生剛支付完尾款,7分鐘後,德邦快遞小哥就敲了門。這,是呂先生今年“雙11”收到的第一個快遞,也是德邦快遞今年“雙11”為用戶送達的第一個包裹。對此,不少網友戲謔道:“你説它是外賣吧,它有快遞單號,但你説它是快遞吧,它送得比外賣還快。”

  如今,“線上買萬物”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萬物即時達”異軍突起,成為新零售的必答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佈的《2022年中國即時零售發展報告》顯示,即時零售行業2016-2021年間在百億級低基數的市場規模下,以年複合81%的增長率增長,預計2021年以後,將在千億級的高基數下,以51%的年複合增長率在2025年突破萬億市場規模門檻。

  市場前景如此廣闊,吸引京東、阿裏、美團等一眾平臺巨頭入局。眼下,從生鮮蔬菜到休閒零食,從電子産品到日化美粧,以“線上下單、門店發貨、商品小時達”為核心特點的即時零售,品類日漸豐富、配送不斷加快。在沉寂已久的零售和網際網路行業,成為新的增量引擎。

  即時零售是什麼?它緣何成為巨頭加碼佈局的重要賽道?它又是如何提升本地供給能力,帶來新增量?

  “外賣”點一切

  近日,“北麗橋民國傳統醬鴨(小吃)”出現在了美團外賣的商家列表裏。曾經,為保持百年老字號招牌的最佳口感,這只只能在嘉興、上海線下門店買到的醬鴨,如今,標價166.4元一隻,在配送範圍內只需再加2元配送費,1小時內便可由“美團快送”送至手中。

  而前些日子,iPhone15開啟預售,除了前往Apple官方門店搶購,“現在,越來越多人選擇即時零售,買心儀的數位産品。”據數位發燒友介紹,在美團閃購、餓了嗎或京東到家下此單,最快半小時即可收貨。而在這些平臺上買手機,早已不是新鮮事——2022年,美團便啟用無人機參與iPhone14首發配送,首筆訂單僅耗時5分56秒;開售當天14點,京東到家iPhone14系列的銷售額便突破2億元。

  即時零售,這一新零售模式,主要指消費者線上上交易平台下單,周邊幾公里內的線下實體零售商通過第三方或自有物流,執行配送到府服務,配送時效通常在30至60分鐘。

  剛起步時,為了讓消費者好理解,即時零售有個通俗易懂的説法,叫“超市到家”,即為現有商品提供送貨到家的增值服務。

  變化正在發生,而最明顯的表現,是貨的變化。隨著消費者即時需求從“應急”走向“日常”,即時零售服務能力也向全業態、全品類、全場景覆蓋方向不斷拓展。

  眼下,打開美團、盒馬、京東到家等即時零售平臺,“果切”“現處理的海鮮肉禽”等具有增值服務的商品,可謂此前“超市到家”商品的衍生。以此為基礎,不乏新增量——6月,餓了麼召開商家大會,共分醫藥、酒水等六個行業分會場。而在京東到家,無論是沃爾瑪、山姆等連鎖大店,小米之家、孩子王等品類專賣店,夫妻老婆店等小店散店,還是智慧菜場等服務商經銷商,線下能買到的,線上都能即時送達。

  商品品類的拓展,拓展了即時電商的寬度。而原來賣簡單餐食的平臺,現在亦賣百年老字號的“招牌”、iPhone15等,這,意味著其覆蓋的縱向範圍也在不斷擴大。

  沒有任何一家零售商,可以“通吃”天下生意。看似細分覆蓋的變化,實則意味著過去頗多涇渭分明的界限,正在被即時零售打破。“指揮棒”,也正不聲不響地交接到有即時履約能力的網際網路平臺手裏。

  但與傳統電商對線下實體的爭奪和侵蝕不同。業內人士指出,實現即時零售,需要包括線上交易平臺,線下實體零售商、品牌商、配送物流商在內整個即時零售體系的高效整合。作為全渠道零售的重要組成部分,即時零售也不單純依靠線上流量,還需要通過對現有線下資源的整合,實現平臺和線下零售商的合作共贏。

  搶灘進行時

  美團外賣平臺數據顯示,今年國慶假期,騎手送往酒店的訂單增長了40%,送往公園景點的增加了21%,送往機場、高鐵站的訂單增長了32%……輕裝出行、到地購買、30分鐘即達,正成為當代人出行消費新趨勢。

  前端消費者的變化,倒逼後端加入變革。新渠道意味新紅利,也代表著新打法——站在即時零售即將爆發的萬億賽道上,不少零售商、品牌商已經開始行動,在商品、服務和體驗上完成了“進化”。

  “傳統電商商家對此關注較少,而線下商家,正跑步入場。”據某即時零售平臺相關負責人透露,隨著數以億計的消費者涌入即時零售,線下商家成為第一批受益者。

  目前,即時零售開展的線上、線下雙業態融合生意,高便利、高效率,堪稱實體門店破低迷發展局的關鍵。以永輝超市為例,2022年永輝超市線上業務銷售額達159.36億元,同比增長21.37%,佔總收入比重17.69%,增速和佔比都相當可觀。

  即時零售助力線下實體,展現新增長想像力,線下商超和即時零售的擁抱,當屬心甘情願。如今市面上300余個泛超市類應用,除天貓超市、抖音超市等線上超市外,大部分都屬於線下全國連鎖商超、中小型傳統超市、便利店,以及百貨類APP。

  政府有關部門對即時零售,也給予了充分支援——多部門發佈的《商貿物流高品質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21—2025年)》《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等文件,都對即時零售發展完善提供細緻的政策指導。

  在市場、政策的雙重激勵下,京東、阿里巴巴、美團等網際網路企業紛紛入局。對線下零售商家品牌和用戶的搶奪更加激烈——淘寶、天貓、盒馬等在今年進一步加碼“小時達”配送服務,今年3月,為提升買家物流到貨體驗的同時,滿足商家“同城配送”小時達發貨需求,淘寶網擬新增“小時達”服務規範。京東到家和京東小時購增速加快,實現全國超2000個縣區市消費者“全品類免運費小時達”。新興電商平臺,抖音和拼多多也不遑多讓。抖音推出即時零售服務“小時達”,試點城市由深圳拓展到武漢、天津。拼多多招募24小時配送能力的商家,計劃進軍即時零售市場。

  挑戰和迷思

  對於即時零售,線下零售商家與線上大平臺衝勁十足,但依然面臨配送時效、城鄉差異、數字化能力等外部條件的約束。

  拼殺至中場時刻,分鐘級履約能力更是成為平臺和商家的殺手锏。但這背後,需要的是大量的數字化基礎建設。

  在“2023美團即時零售産業大會”,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指出:“2020年之後,大量的商超賣場建設線上化系統,做獨立前置倉。以山姆為例。一般店面超過20%做倉儲,做得好的甚至超過25%。我們的閃電倉發展也越來越快,沒有過去平效、動線、陳列、價格的包袱。”

  但他表示,這個過程十分艱難。尤其對傳統零售商來説,對抗的不僅是物理上的約束,更是在與過去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進行對抗,要打破長期的習慣。

  即時零售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做全容易,做精難。做大容易,做小難。”從單純的線下零售再到即時零售,每一次轉型考驗的是零售商內部組織變革能力。而這,都需要數字化管理。

  就如美團閃購業務部負責人肖昆所説,“我們要把過程的管理做得足夠好,讓每一個領域變得更加可追蹤,也都必須得數字化。”

  西爾斯百貨跟著鐵路起盤,沃爾瑪隨著高速公路、汽車和冰箱的使用爆發。隨著消費者對萬物即時可得的需求增加,即時零售也將會成為下一個爆發的業態。而即時零售市場,競爭到最後是“零售+科技”的競爭。對於即時零售平臺和品牌零售商來説,打破線下零售數據孤島,通過數據驅動實現本地流量分發、零售數字化以及服務運營,才能拓展消費需求,提升本地供給能力,最終帶來新增量。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謝丹穎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