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新經濟 新聞詳情
多地高校漲學費!有學校漲54%,為什麼?
發佈時間 | 2023-09-03 15:02:42    

   2023年秋季開學季,全國多所高校學費掀起漲價熱潮。

  今年以來包括上海、四川、吉林等地陸續調整公辦高校本專科學費標準,上漲幅度在10%-54%不等。調整後,全國多所公辦高校學費躍升至每學年4000-8000元。其中,華東理工大學部分專業漲幅達到54%。按照多地已公佈的收費標準通知,此次學費調整實行“老生老辦法,新生新辦法”,在標準調整前入學的老生不受影響。

  目前各地把價格上漲原因普遍歸結為:多年未調整的學費已經制約高校高品質發展。

  今秋開始多地高校漲學費

  最高幅度54%

  據南方都市報,2023年秋季,多地高校學費將出現不同程度的漲價。吉林、上海、山東、四川今年陸續宣佈調整公辦高校本專科學費標準,2023年秋季學期開始實施。調價標準均實行“老生老辦法,新生新辦法”,在標準調整前入學的老生不受影響。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統計發現,上述四個地區部分高校本科專業的學費漲幅多數在20%-40%之間,大多超過5000元/學年。值得一提的是,華東理工大學部分理工科專業學費漲幅高達54%;同濟大學藝術類專業學費漲幅達43%,2023年最高升至14300元/學年。

  上述四個地區部分高校的學費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學費漲幅大多數在20%-40%,調整後的學費普遍超過5000元/學年。相較而言,四川省、山東省的高校學費漲幅較低。

  今年4月,上海市發改委發佈《關於優化本市公辦高校本專科學費形成機制的通知》,從2023年秋季學年起,取消原一般專業、熱門專業分類收費政策,就基準學費標準(每生每學年)而言,文科類最高不超過6500元,理工體類最高不超過7000元,醫學類最高不超過7400元,藝術類最高不超過13000元。整體顯示,公辦高校本專科平均學費標準由5420元/年調整至7215元/年,調漲達33%。調整後,新生每學年學費平均多支出約1795元。

  但值得留意的是,同濟大學藝術類專業從2022年10000元/學年上調至2023年13000-14300元/學年。也就是説,該專業學生每年的學費支出至少增加3000元。

  除此之外,今年5月華東理工大學發佈公告,將部分理科、工程和體育專業新生的學費提高54%至每學年7700元,將文科專業學費提高30%至每學年6500元。

  業內人士:近十多年都沒漲過

  這次是對之前低價的調整

  據奔流新聞了解,高校經濟來源一般是學費、校辦企業、國家財政撥款和社會捐贈。相對來説,普通高校多數依賴學費和財政撥款,如果財政撥款不充足,學費上漲成必然。

  教育部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財政撥款為1354.7億元,比2022年減少24.7億元,主要原因是國家發展與改革部門安排的基本建設支出減少。高等教育支出類預算數為1025.6億元,比2022年財政撥款執行數減少39.6億元,主要原因是國家發展改革部門安排的基本建設支出減少所致。可見,財政撥款減少,部門支出也在減少。

  有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高校的辦學成本日益增加,新的課程、師資力量、校園基礎設施建設等都需要大量的投資。還有教職工工資等各種開支成本的上升,使得高校必須提高學費以維持日常運營,再加上政府補貼減少,高校學費不斷上漲的趨勢難以避免。

  據中新經緯,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表示,高等教育應該收費,一方面高等教育本質上是職業教育,學生在這裡學到他未來謀生的知識和技能,為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基礎,是對個人有收益的投資;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如果不收學費,那麼學校支出將由國家財政補貼,這樣對沒上過大學的年輕人不公平。

  蘇劍進一步指出,大學學費也應該適當上漲,因為每年各種物價都在變化,高校的支出相應增加,如果支出增加而收入不增加,會導致學校的財政窟窿越來越大。雖然近期部分高校學費漲幅較高,但實際上在近十多年甚至更長時間內,國內高校都未曾上調學費,所以總體而言,這次學費上漲是對此前低價的調整。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撰稿: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