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維松時間:2020-12-21
漠河市是中國最北端的縣級行政區。這裡的冷全國聞名,年平均氣溫在零下5.5℃,冬天最低則能超過零下50℃。
48歲的董曉強,是菜鳥漠河極北驛站的站長。他和手下的六名快遞員一起,每天送2000余件快遞。
1987年的5·6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幾乎燒燬了漠河城鎮。第二年,出生於內蒙古甘河鎮的董曉強跟隨父母來到了這裡。“我父親主要負責給重建這裡畫圖紙,我母親開始做起了啤酒生意。”一家人自此紮根漠河。
做了20多年的啤酒生意,董曉強跑遍了這個小小縣城的角角落落。2019年6月底,把生意交代給兒子後,他總覺得自己不能閒著,於是接手了菜鳥漠河極北驛站。
“從2019年6月底到現在,我瘦了20斤。”董曉強發現在漠河這活不容易幹。
董曉強説,這裡和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地方不一樣,幹快遞的“老弱病殘”居多,每月能賺3000-4000元。
六名快遞員中,最久的李軍(化名)幹了兩三年。李軍本是林場工人,受傷後頭頂被砸壞,現在只能用個塑膠殼保護頭頂。“為了糊口,頂著‘塑膠腦殼’的他得幹這個。”
讓董曉強欣慰的是,這裡的人都不錯,不會嫌棄“塑膠腦殼”送快遞慢,而且有的會主動到站點取快遞。
當過四年兵的董曉強,曾是連隊的“比武標兵”。看了很多遍的軍旅題材電視劇《士兵突擊》的他,對裏邊的金句名言都爛熟於心,其中鋼七連的口號“不拋棄 不放棄”是他最認同的信條。
“我總想給我們零下50℃送快遞的兄弟們説句話。冬天送快遞實在冷啊。出門送快遞必須開燒火爐的三輪車,手機必須捂在胸口的兜裏才能用,他們的手、耳朵都被凍傷過。最辛苦的是他們,我得為他們謀福利。”董曉強説。
接手菜鳥驛站這一年,董曉強最難忘的一次經歷,來自今年抗擊新冠疫情期間。
三月的漠河,仍然滿地冰雪。董曉強接到一個外地電話,一個中年男子給在興安鎮的近80歲的母親買了治療哮喘的藥,因疫情無法回家的他懇請董曉強幫送給急需用藥的母親。
漠河的興安鎮離縣城240公里,因路途遠單量少成本高,沒有單獨設置快遞點。接到電話的董曉強,不顧風雪路遠,馬上四處協調,拿到疫情期間最寶貴的路條開車上路。
零下20℃的風雪中,有20來年駕齡的董曉強經歷了最讓自己難忘的風雪送藥路。欣慰的是藥安全送到了,遺憾的是老人不久後因其他原因過逝。
遺憾之餘,董曉強做了個決定。他幾次找縣上的客運站負責人,談妥用客運站的班車每天幫興安鎮的用戶帶快遞。所有的費用,董曉強都是自己掏。
最初接手菜鳥驛站,董曉強就想著別讓自己閒著,找點事做。一年下來,錢沒賺到,勞神累心。但董曉強覺得自己應當做下去。“光榮在於平淡,艱巨在於漫長。”這句他挂在嘴邊的話,同樣來自《士兵突擊》。(文/攝 陳維松 中國故事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