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遙感監測反演燃煤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取得進展

發佈時間:2023-02-23 14:50:16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衛星,二氧化碳,遙感,研究,模型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石玉勝研究團隊在燃煤電廠二氧化碳(CO2)排放的遙感反演估算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于2月22日線上發表在環境科學與生態學TOP期刊《清潔生産》。

據介紹,隨著遙感技術的發展,地面上的氣體排放資訊可以由空間的感測器通過電磁波輻射感知,利用大氣模型對衛星識別排放資訊進行反演,為估算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該方法基於實測衛星數據,較少受到人為因素影響且時間解析度較高,為不同地區的估算提供了統一的標準。因此,開展衛星遙感監測與反演,準確估算中國燃煤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僅是電力行業開展碳減排的前提條件,還可以提供獨立客觀的碳排放監測數據,助力中國碳盤點以及評估重點行業碳減排效力。

該研究團隊結合多源碳衛星遙感數據(軌道碳觀測者2號和3號)和優化後的高斯羽流模型開展長時間序列燃煤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自上而下的遙感反演工作,在針對不同裝機容量電廠(超大型(點5000 兆瓦)、特大型(4000-5000兆瓦)、大型(點3000兆瓦))開展二氧化碳排放衛星識別的基礎上,結合高斯羽流模型反演中國區域燃煤電廠的最新二氧化碳排放量數值,並優化模型大氣背景值確定子模組,有效提高模型擬合相關係數,從而提高反演結果的精度。

結果顯示,風速是影響碳衛星數據觀測二氧化碳柱濃度大小的主要影響因素。當風速增加到10米/秒附近時,研究中所有電廠的大氣二氧化碳柱平均幹空氣混合比(XCO2)增強量均小于1百萬分率(ppm),意味著衛星碳排放反演精度將受到限制。這項研究擴充了重要點源碳排放實時監測的技術手段,有助於國家和地區制定有針對性的碳減排政策。此外,估計的具體排放值可用於優化排放清單,監測識別偷排漏排問題,為大氣化學模型提供更準確的輸入數據。

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碩士生郭文月為論文第一作者,副研究員石玉勝為論文通訊作者。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