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上,部分與會人士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目前的時代背景下最合適的國際合作方式之一,能夠切實助力發展中國家克服當下面臨的多重困難。
發展不平衡是當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中國始終從發展的視角看問題,為發展中國家營造更多發展機遇和空間,幫助其擺脫貧困。在博鰲亞洲論壇咨委、斯洛維尼亞前總統圖爾克看來,中國以自身發展推動全球經濟復蘇,“一帶一路”已成為全球最大,同時也最根本、最重要的合作框架之一,在全球産生了長遠影響。“一帶一路”相關項目涉及全球多個國家,廣泛覆蓋了重要的地緣位置,其潛能巨大。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建華認為,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一直尋求融入當地,為當地發展增強造血功能,“此外,我們還有現代化的管理、數字化的解決方案,對於很多項目建設我們都充滿信心,一定能做好。”
疫情下“一帶一路”互聯互通項目不斷取得新進展,為相關國家經濟復蘇打下良好基礎。然而,由於疫情持續、部分國家貨幣超發等原因,廣大發展中國家債務可持續性繼續承壓,如何推動完善G20“債務處理共同框架”,帶動新資金進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廣受關注的問題。
在博鰲亞洲論壇理事、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看來,目前債務問題、通貨膨脹較為嚴重,必須要找到克服困難的辦法。“在下一個階段中,全球的企業界都應該重視‘一帶一路’倡議。現在大家手上有資金,需要找到投資的地方,我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可以重點考慮的。”羅康瑞認為,開展以商業為基礎,具有經濟可行性的“一帶一路”項目是目前克服世界共性經濟挑戰的重要方法,各國都要有更加客觀、開放的態度。
胡建華認為,發展中國家在考慮債務重組時,要尋求建設那些能把資産盤活的、能實現造血功能的企業。比如中國支援建設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就充分考慮到建設配套的生産企業,從而充分發揮港口的各項作用。
“疫情打亂了我們經濟發展的安排,不僅是寮國,東盟國家都受到了影響。”寮國公共工程與運輸部部長維沙瓦·西潘敦表示,面對諸多挑戰,“一帶一路”合作項目的開展,可以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中老鐵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寮國需要進一步開拓並優化一系列項目,並把這些項目執行好,通過以雙邊和多邊方式更好地執行中老鐵路項目,能夠滿足中老兩國在物流等方面的需求。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項目使周邊國家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通過促進物流、外貿等行業的發展,振興了消費,切實促進了經濟發展。
當前,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疫後綠色復蘇與低碳轉型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核心關注點,引導綠色投資是推進“一帶一路”綠色低碳發展的有效途徑。專家認為,加強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金融等重點領域合作,將切實推動綠色“絲綢之路”建設。
“應對氣候變化是一項典型的國際公共産品,沒有國際協調與合作,就會出現搭便車的問題,應進一步強化各種雙邊、多邊機制,動員全球資源參與減碳。”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表示,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承諾了碳中和目標,但下一步更重要的任務是制定路線圖和提升執行力。
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方首席代表,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認為,綠色金融方面,首先要把國內的做好,然後逐步向“一帶一路”國家推行。我國綠色金融總量、佔比已走到世界前列,很多國家都很關注我國在這方面所取得的進展。“綠色發展的覺悟和理念會逐步深入人心,到發展中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乃至發展程度相對更落後的一些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