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也是實現人民幸福的關鍵。去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鄭重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呼籲構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發展夥伴關係,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全球發展倡議著眼全球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將減貧、糧食安全、抗疫和疫苗、發展籌資、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工業化、數字經濟、互聯互通等作為重點合作領域,為推動和促進全球發展指明瞭方向。
即日起,本報圍繞八個重點合作領域推出系列綜述,闡釋重振全球發展事業的中國方案和中國貢獻的重要意義,展現中國和有關國家、國際組織開展合作的生動實踐,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國人民。
消除貧困,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權利。
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把“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確定為首要目標,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將減貧擺在重點合作領域首位,契合了國際社會對消除貧困的迫切期待,順應了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嚮往。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致力於消除自身貧困的同時,積極開展國際減貧合作,做國際減貧事業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貢獻者,與各國合力建設遠離貧困、共同發展的美好世界。
以人民為中心,減貧才會有不竭的動力
擺脫貧困一直是困擾全球發展和治理的突出難題。《聯合國憲章》《世界人權宣言》《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都把消除貧困、實現發展作為基本人權。新冠肺炎疫情吞噬過去10年全球減貧成果,人類發展指數30年來首次下降。將減貧擺在重點合作領域的首位,將有助於凝聚國際社會合力,促進縮小南北差距、彌合發展鴻溝、推動包容發展,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以人民為中心是扶貧減貧的根本動力。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主席莊嚴宣告,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中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為全球減貧事業發展和人類發展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胸懷天下,立己達人。“共同營造人人免於匱乏、獲得發展、享有尊嚴的光明前景”“共同消除一些國家民眾依然面臨的貧窮落後,共同為孩子們創造衣食無憂的生活,讓幸福和歡樂走進每一個家庭”“我們應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全球發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努力不讓任何一個國家掉隊”……習近平主席用最樸實的話語,充分彰顯全球發展倡議“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理念,為縮小南北鴻溝、破解發展不平衡指明瞭方向,詮釋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義,讓世界看到了一位大黨大國領袖的歷史擔當與天下情懷。
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引領下,中國共産黨不僅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也為世界各國人民謀發展——
中國作為創始成員參加聯合國“消除貧困聯盟”,助力搭建全球減貧合作平臺;舉辦亞太經合組織數字減貧研討會、上合組織婦女教育與減貧論壇;倡議舉辦首屆金磚國家農村發展和減貧研討會,加速減貧知識分享與交流……中國助力各國人民減貧的一個個生動感人故事、一幕幕充滿希望的圖景深刻表明,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真正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減貧才會有不竭的動力、明確的方向和可行的方法,才能真正讓發展成果更好造福各國人民、惠及全世界。
“始終心繫世界各地普通民眾的生活改善,深刻展現出中國共産黨堅持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命運與共的博大胸懷。”巴基斯坦執政黨正義運動黨首席召集人尼亞齊感慨地説。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施泰納表示,中國積極支援推動國際減貧合作,一個更加普惠平衡的全球發展圖景將因此迎來更廣闊前景。
堅持行動導向,助力更多國家實現減貧惠農
疫情跌宕反覆,發展鴻溝等問題日益凸顯。關鍵時刻,中國堅持行動導向,以實際行動有力提振國際社會實現減貧發展的信心,展現大國擔當——
針對全球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農村地區的情況,中國通過一系列務實舉措,助力更多國家實現減貧惠農。截至2021年12月,中國已向70多個國家和地區派出2000多名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培訓近10萬名農戶;在作物生産、畜牧業水産養殖、農田水利、農産品加工等領域,中國向多個國家進行1500多項技術推廣和示範,帶動項目區平均增産40%—70%,超過150萬戶農村家庭從中受益;中國雜交水稻已在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推廣種植,年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年增産稻穀可多養活數千萬人……
湄公河畔,在中國扶貧專家幫助下,曾經的貧困村莊舊貌換新顏,有了乾淨飲用水、鋪上了水泥路、蓋起了新樓房;在太平洋島國,當地人稱讚中國援建的學校等設施“猶如燈塔照亮年輕一代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道路”;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株株菌草成為“致富草”,被當地民眾譽為“生活的新希望”;在眾多發展中國家,中國疫苗猶如及時雨,助力疫情防控、恢復生産……
英國康橋大學教授彼得·諾蘭説,站在世界人民的角度,努力為各國發展謀利益,這在當今時代具有重要意義。
埃及社會主義黨總書記沙班説,中國減貧脫貧的寶貴實踐經驗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説,是難得的“歷史機遇”和“實現發展的機會”。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對接不斷深入,一條“減貧之路”“增長之路”持續向未來延伸。人們看到:馬爾地夫第一座跨海大橋連通島嶼;黑山共和國第一條高速公路穿越群山;中老鐵路開通運營,中歐班列開出加速度,雅萬高鐵、比雷埃夫斯港等項目不斷取得新進展……世界銀行研究報告顯示,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有望幫助全球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在人類通往消除貧困的道路上,中國作用不可或缺。”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如是評價。中國推動全球減貧事業取得的巨大成果看得見、摸得著。面向未來,中國在自身消除絕對貧困的基礎上,將更深入參與改善全球貧困治理,持續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貢獻智慧和力量。
堅持多邊主義,豐富國際減貧合作方式和路徑
全球發展倡議具有鮮明的開放包容屬性,在對接重點領域的同時,積極對接各國需求、合作機制、各界夥伴,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中國始終堅持多邊主義,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減貧交流合作關係,凝聚國際減貧合力,為推進全球減貧事業注入強大動力。
與葡萄牙、東帝汶聯合舉辦中葡東三方合作海産養殖技術培訓,拓展當地民眾收入來源;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柬埔寨、迦納分別開展農業和可再生能源項目,增強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與蓋茨基金會合作,在莫三比克、尚比亞開展農畜牧業技術能力建設等項目,促進農戶增收……中國積極與有關各方開展合作,豐富了國際減貧合作的方式和路徑,有效增強發展中國家內生發展動力。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總裁吉爾伯特·洪博認為,面對貧困、發展不平衡問題,中國始終視多邊主義為重要解決方案,這也是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最佳途徑。
中國積極推進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力所能及地支援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為加快全球減貧進程作出重要貢獻。中國設立的南南合作援助基金與10多個國際組織密切合作,已在50多個國家實施100余個發展合作項目,超過2000萬人受益;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設立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等機構,有效支援非洲、東南亞等地區國家提升教育減貧能力;設立“中國—國際農發基金南南及三方合作基金”,與有關國際組織合作,在30多個國家開展農村減貧和發展等項目……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認為,中國面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採取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政策,這是中國對世界減貧事業的另一重要貢獻。
面對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堅持與國際社會合作抗疫,已向國際社會提供超過21億劑疫苗,支援各國戰疫情、穩經濟、鞏固減貧成果。同時,中國全面落實二十國集團“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是二十國集團成員中落實緩債金額最大的國家。截至去年6月,已為受疫情影響的發展中國家抗疫以及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提供20億美元援助,並將在未來3年內再提供30億美元國際援助。菲律賓外長洛欽説,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比中國更有能力為推動消除貧困和共同發展發揮領導作用。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面對消除貧困的現實挑戰,面對各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國際社會應團結一致,緊握髮展這把總鑰匙。中國將同各方一道,共同推動落實好全球發展倡議,為攜手共建遠離貧困、共同發展的美好世界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