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 尹浩然
近日商務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1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2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6%。陸續獲得的綜合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等先行指標和高頻數據也顯示,今年外貿開局良好。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宏觀大勢下,中國外資外貿仍然穩健增長,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治理模式的優勢。
擴大制度型開放為外向型經濟增長奠定基礎。近年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國堅定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加快推進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從而為實現高品質發展提供制度支撐。一方面,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加強自貿區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自2013年9月,首個自貿試驗區在上海掛牌運作,中國又陸續批准建設廣東、遼寧、海南等自貿試驗區,總數共21個。自貿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在破除阻礙對外開放的體制機制障礙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示範和帶動作用;另一方面,不斷擴大外資準入,優化投資佈局。自2022年1月1日起,新版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正式開始施行,清單條目進一步縮減,有序擴大了金融、汽車等領域的開放力度,切實保障外資的“非禁即入”;同時積極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從而引導外資佈局,實現資本更多投向先進製造、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和中西部地區。
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為外向型發展注入新動能。實現“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意味著需要充分發掘中國的內需潛力,建設更加活躍的國內市場。因此,擴大對各國高品質産品和服務的進口,有助於進一步豐富國內消費選擇、優化消費結構以及推動消費升級,進一步發揮國內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驅動作用,從而提高中國經濟抵禦外部壓力的韌性。另一方面,“國內國際雙迴圈”意味著中國將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來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將積極對接國際規則,利用國際資本和先進技術推動産業升級,從而在參與國際分工的過程中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産業鏈供應鏈,進而助推實現中國在全球産業鏈中的位置前移。而這種“雙向”驅動的發展戰略也為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全球市場主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堅實的區域夥伴關係為外向型拓展引領方向。在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的今天,中國堅定支援多邊貿易體制,積極參與多邊和區域經貿合作,不僅穩住了合作的信心,也帶動了夥伴國的復蘇與發展。一是“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為深化國際貿易投資合作搭建了平臺,有效帶動了區域國際貿易規模的穩定增長以及中國與沿線國家投資合作的不斷深入。2022年1月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實際投資同比增長達到28.4%。二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實施帶動了區域經貿合作的發展。2021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在10個國家率先生效,協定僅僅實施一個月,便對中國外貿發展産生強大帶動作用。例如截至1月31日,上海海關累計受理273份進口享惠報關單,貨值2.8億元,關稅減讓489.5萬元;福州海關共簽發RCEP原産地證書307份,有1.09億元出口貨物將在外方享受關稅優惠。
當前外資外貿良好開局充分説明,疫情以來我國“穩外資”“穩外貿”舉措積極有效,各級政府部門通力配合順暢高效。為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政府能夠進一步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從而繼續拉動整體經濟的強勁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