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1月4日電 (高瑞峰)“這一屆國際學生漢語基礎較好,溝通流暢,互動踴躍。”4日,山西財經大學“漢語橋”冬令營教師徐淑婕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該校本屆“漢語橋”冬令營已註冊學生250余名。
山西財經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張雁玲介紹,已註冊國際學生來自埃及、越南、俄羅斯等15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埃及學生註冊人數達到170余名。
“上一屆‘漢語橋’埃及學生桑英傑(中文名)學習漢語的事跡,經中新網記者報道後,被當地媒體轉載、轉發,對推廣‘漢語橋’項目幫助良多。”張雁玲説。
2021年3月16日和18日,中新網記者分別以“喜歡相聲的埃及學生:漢語像一根魔法杖”“聽埃及學生説中國相聲:聲情並茂,妙語連珠”圖文、視頻的形式,報道了桑英傑學習漢語的事跡,經當地媒體轉載轉發後,吸引了不少當地學生參加本屆“漢語橋”冬令營。
埃及巴德爾大學中文系主任馬偉麗(中文名)介紹,該校中文系30名學生註冊參加了本屆“漢語橋”冬令營。“漢語是一門令學生感興趣的語言,很榮幸巴德爾大學中文系學生有機會參加‘漢語橋’冬令營,疫情結束後,希望有機會面對面交流。”
據介紹,山西財經大學本屆“漢語橋”冬令營,16歲至25歲年齡段學生佔比超過一半。學生們希望“了解更多中國文化”“知道更多中國的新鮮事物”“提高漢語發音”“很期待中國的歷史與文化”“希望與中國人交流”“提升漢語聽力與口語水準”等。
冬令營期間,250余名國際學生相聚“雲端”,學習漢語,通過中餐禮儀、中國民間傳説、中國人的代際關係、山西人的家庭和愛情、中國相親男女、漢語日常問候、中國古代哲學等,了解中國,感知中國傳統文化。
“從趣味性出發,幫助國際學生深入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山西財經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師邊澤寧説,以問候語為例,上班時偶遇説“上班呀”,菜市場遇到説“買菜啊”等問候語,講清楚使用場景,比打招呼時説“你好”,更利於學生了解問候語背後的中國文化。
桑英傑是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語言學院研究生,目前從事漢語教學工作。他説,“參加‘漢語橋’冬令營,是一次快樂而珍貴的經歷,希望通過漢語教學,促進文化傳播,幫助更多埃及學生了解中國,走進中國。”
2005年以來,馬偉麗翻譯(包括合譯)《“一帶一路”一百問》《“一帶一路”:中國崛起的天下擔當》《中國的品格》等中國著作40余部,2008年8月8日曾為埃及電視臺翻譯解説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她説,“我熱愛中國文化,並努力將真實的中國,全面介紹給阿拉伯國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