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第143個成員,這不僅標誌著世貿組織由此成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廣泛參與、真正意義的世界多邊貿易組織,也是我國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我國開始對標國際經貿規則進行全面體制改革和制度型開放,加速向市場經濟轉型,通過與國際規則接軌融入全球市場體系和産業分工體系,成功將我國的資源要素稟賦與國際産業轉移的重要機遇緊密結合,提升組合全球資源要素的能力和水準,全面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促進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和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同時,我國嚴格履行承諾,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為世界各國提供超大規模市場、分享發展機遇,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貢獻者和有力推動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20年,是中國深化改革、全面開放的20年,是中國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的20年,是中國主動擔責、造福世界的20年”。
對接世界貿易組織規則,開啟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程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按照世貿組織的要求在貿易投資管理體制及智慧財産權、國有企業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大規模修訂和廢止了與世貿組織規則不相適應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出臺了新的法律法規,其中,中央層面清理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政策法規19萬多件,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基本框架體系奠定了重要基礎。
推動外貿自由化便利化改革。一是修訂對外貿易法,確立了我國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基本原則。2004年4月我國對標世貿規則有關條款修訂了對外貿易法,增加了締結或參加關稅同盟協定、自由貿易區協定等區域經貿協定,參加區域經濟組織以及智慧財産權保護、對外貿易調查、對外貿易救濟、對外貿易促進等相關內容。二是放開外貿經營權,實現了我國外貿體制的轉變。2004年7月進出口經營權由審批制改為備案登記制,打破了傳統的外貿經營體制,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敞開大門,極大增強了外貿主體活力和國際競爭力。2004—2020年國企、民企、外企佔外貿總額比重分別由29%、14%、57%調整為14%、45%、39%,民營企業成為外貿經營的主力軍。2002—2012年貨物出口額由3256億美元增至20487億美元,2020年達25900億美元,源源不斷地為世界提供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産品。隨著貿易順差積累,2002—2020年我國外匯儲備額由2864億美元增至32165億美元。三是逐步下調進口關稅。2001—2010年我國貨物關稅總水準由15.3%降至9.8%,已全部履行降稅承諾。此後我國仍自主降低關稅,目前關稅總水準為7.4%,貿易加權稅率為4.4%,已接近發達國家水準。2021年關稅高於15%的商品不足4.5%,遠低於2017年的13.9%。尤其是對42個最不發達國家97%的稅目提供免關稅待遇,促進了這些國家的商品出口。此外,除農産品按談判結果實施關稅配額外,進口配額等非關稅壁壘也相應取消。
大幅放寬製造業外資準入。我國多次修訂《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縮減限制和禁止類項目,2017年完全對外資開放的製造業有22個大類、167個中類和585個小類,分別佔製造業的71%、93.3%和96.1%,2020年的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中製造業僅4項。同時,我國還遵循“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原則修改了“三資企業”法,大幅取消對“三資企業”的限制性規定。如,2001年修改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刪除了合營企業所需物資應先在國內購買及外匯收支應保持平衡等規定。製造業基本全面開放使我國成為跨國公司投資的一片熱土,我國將大規模、低成本的勞動力優勢與跨國公司製造業轉移充分結合迅速進入國際分工體系,大幅降低了全球製造業成本,並推動我國成為世界製造中心。1997—2001年我國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由281.2億美元增至309.1億美元,年均增速為2.4%;2002—2010年由368億美元增至495.9億美元,年均增速達3.8%。2010年我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2018年製造業約佔全球比重的30%,成為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積極擴大服務業開放。按照入世承諾,我國不斷推動建築、旅行、運輸、分銷、金融、保險、諮詢、電信、資訊技術、智慧財産權、文化等服務貿易領域開放,不斷放寬市場準入限制,按期取消服務領域的地域和數量限制,擴大外資經營範圍。如,2001年修訂的《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取消了設立外資金融機構的地區由國務院確定的規定,2002年頒布的《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明確外資金融機構可經營中國企業和自然人全面外幣業務。在世貿組織分類的12大類服務部門的160個分部門中,我國承諾開放9大類的100個分部門,接近發達國家成員承諾開放108個分部門的水準,截至2007年我國已全部履行。目前,我國已開放近120個分部門,超出了承諾標準。
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我國按照入世承諾修改了專利法、著作權法、商標法。如,2001年修改的商標法將商標專用權主體擴大到自然人,並完善了相應賠償措施,著作權法對國內外著作權保護一視同仁等。
探索高水準國際經貿規則邁出新步伐
我國並沒有止步于履行入世承諾,而是積極探索以高水準國際經貿規則推動高水準開放和深層次改革,以制度型開放為引領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不斷推動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
第一,積極加入高水準自由貿易協定。伴隨以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為核心的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數字技術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數字經濟強勢崛起,迫切要求國際經貿規則向更自由化便利化、更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規律的方向創新變革。2020年11月我國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其中服務貿易開放部門達122個,較入世承諾增加22個。2020年12月《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已經完成,該協定大幅取消金融、雲計算、醫療、物流、商業服務、環境等服務領域的準入限制,促進人員、數據、資金跨境自由流動,將有力推動中歐雙邊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發展。2021年9月我國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開啟制度型開放新的里程碑。CPTPP高標準自貿協定代表高水準國際經貿規則的發展方向,其主要特點是以“三零”(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為基本框架,除貨物貿易零關稅、開放市場準入外,還涉及競爭中立、國有企業、補貼、投資保護、智慧財産權保護、勞工政策、環境保護、爭端解決機制、監管一致性等邊境後規則及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新規則,這些既給我們帶來新的挑戰,也要求我們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2021年11月我國還申請加入了《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第二,深化貿易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自2013年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以來,我國不斷壓縮負面清單,由最初190條縮減至2020年全國版33條、自貿試驗區版30條、自由貿易港版27條,全部取消金融領域準入限制,不斷放寬電信、醫療、教育等服務業領域準入限制。2020年頒布的外商投資法為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提供了制度保障,為穩定外資發展提供了透明、可預期的環境。我國積極開展服務貿易創新試點工作,2020年8月出臺《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提出了八大試點任務和122項具體舉措,重點在進一步擴大服務業開放、推動服務貿易便利化、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新業態和新模式發展等方面加強探索。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已出臺。
第三,自貿試驗區成為開放壓力測試和探索高水準國際經貿規則的試驗田。自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以來,我國已經設立21個自貿試驗區。自貿試驗區針對自身特點在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監管方式創新、發展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及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規則方面先行先試,形成了278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2021年1—7月21個自貿試驗區進出口額、實際利用外資佔全國比重分別為16.6%和17%,同比增長42%和33.5%。
第四,海南自由貿易港成為高水準開放的新標桿。2018年4月我國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這是黨中央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作出的改革開放重大舉措。海南將建成全球開放水準最高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按照“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原則,逐步建立與高水準自由貿易港相適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稅制環境,實現貿易、投資及跨境資金流動、人員流動、運輸來往的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這些措施將促進貿易投資及人員、技術、資金、數據、服務等自由跨境流動,尤其是消除涉及商業存在、自然人流動、跨境交付、境外消費方面制約服務貿易發展的障礙。
與世界共用開放型經濟發展成果
我國通過對接世貿規則釋放了改革開放的制度紅利,促進了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復蘇和産業鏈供應鏈穩定的主要貢獻者。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經濟總量由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貨物貿易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服務貿易由第11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資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對外直接投資由第26位上升到第一位。與此同時,世界各國也分享了我國經濟發展的紅利。
讓世界各國分享超大規模市場發展機遇。我國貨物進出口額由2002年的6208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46559億美元,年均增長11.8%,覆蓋200多個國家,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2009—2020年我國連續12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國,貨物進口額由2002年的2952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20660億美元,其中吸收了最不發達國家商品出口的25%,成為這些國家的最大出口市場。我國是全球最大的中間品進口國,2019年在全球中間品進口占比達14.4%,高出美國3.5個百分點,是對全球供應鏈體系穩定貢獻最大的國家。2018年我國開始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是世界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在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橫行、經濟全球化逆流涌動的背景下向世界各國搭建起分享中國大市場的重要平臺,為推動各國經濟復蘇和貿易增長提供了機遇。2018—2021年進博會成交額由578億美元增至707億美元,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展回頭率超過80%。進博會為全球提供了貿易投資平臺,使越來越多的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
為發達國家提供巨大的服務出口市場。2020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6617億美元,連續七年居世界第二位。2002—2012年我國服務進口額由465億美元增至2813億美元,自2013年起成為全球第二大服務貿易進口國,2020年服務進口額達3810億美元。2013—2020年年均服務貿易逆差超過2000億美元,美國、歐盟等發達經濟體是主要逆差來源國,為促進其經濟復蘇和就業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成為世界跨國投資的巨大引力場。2002—2020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額由527億美元增至1493億美元,年均增長6%,全球佔比增至15%。利用外資品質不斷提升,由勞動密集型産業向高新技術産業轉變,由製造業向服務業轉變。2002—2020年第一、二、三産業實際使用外資佔比由1.95%、73.48%和24.57%轉變為0.3%、24.5%和75.2%,2020年高技術産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27.6億美元,佔比達28.6%。外資規模增長和結構高級化,反映出我國在産業、市場、人才、營商環境等方面的綜合優勢給跨國公司帶來較高收益和穩定預期。
為發展中國家輸出優勢産能、技術和服務。2002—2020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由27億美元增至1537.1億美元,2020年分別佔全球流量和存量的20.2%和6.6%,由外資凈流入國成為外資流入和流出均衡發展的國家。截至2020年有2.8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境外設立企業4.5萬家,分佈在189個國家和地區。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89.1%分佈在發展中經濟體,這些投資帶去了我國的優勢産能、技術和服務,有力支援了發展中國家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建立工業化和資訊化體系與擴大就業。
為自貿夥伴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截至2020年10月我國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9個自貿協定,我國與自由貿易夥伴之間90%以上的貿易實現零關稅,服務貿易開放度高於入世承諾標準,通過不斷提高開放水準實現了互利共贏。2012—2020年自貿夥伴佔我國外貿總額比重由12.3%增至35%,2020年在疫情導致全球貿易投資深度衰退的情況下,我國與自貿夥伴的貿易額增長3.2%,我國對外投資的近70%、吸收外資的84%在自貿夥伴之間進行。其中,與東盟貿易額由2003年的780多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6851億美元,連續12年成為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
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倡議遵循“五通”理念和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是我國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截至2021年8月我國與17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相關合作文件,與十多個國家簽訂第三方市場合作文件。“絲路基金”與歐洲投資開發銀行建立了第三方合作的市場基金。2020年我國發起設立的亞投行已有103個成員,累計批准投資金額超220億美元,其中貸款前四位用於南亞、東南亞、西亞和中亞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
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大幅提升了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設施聯通、貿易暢通、産能合作和裝備合作水準,促進了沿線國家經濟發展。2013—2020年我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9.2萬億美元,佔我國貨物貿易總額比重由25%升至29.1%;對沿線國家累計直接投資1398.5億美元,在沿線63個國家設立境外企業超過1.1萬家,沿線國家在華實際投資累計約600億美元。疫情之下的2020年,我國與沿線國家貿易投資逆勢上揚,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225.4億美元,增長20.6%,總量佔比14.7%;對沿線國家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911.2億美元,總量佔比58.4%。2015—2020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實現服務貿易5714.5億美元;其中,服務出口1989.6億美元、進口3724.9億美元、貿易逆差1735.3億美元,成為沿線國家重要的服務出口市場。
“一帶一路”建設極大促進了我國中西部內陸地區開放水準,形成了海陸並進、東西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尤其是中歐班列開闢了連接我國與歐洲的陸路貿易通道,形成了沿線國家鐵路、海關協調監管的國際合作新機制,尤其成為疫情期間保障國際供應鏈安全的重要通道。同時,中歐班列促進了新疆、廣西等沿邊地區的通道經濟、口岸經濟、樞紐經濟産業化發展,加快了大灣區、長三角等東部加工製造業落地,拓展了內陸城市對外開放新空間。目前中歐班列已通達23個國家的168個城市,2015—2020年運送貨值佔中歐貨物貿易比重由1%增至7%,2021年上半年共開行7323列,增長43%;運送貨物70.1萬標箱,增長52%;累計運送防疫物資1232萬件和9.6萬噸。西安、烏魯木齊、重慶、成都、鄭州等5個中歐班列集結中心佔全國開行總量的63%。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年創造的經濟奇跡是多邊主義的勝利。它向世界證明,只有堅持多邊主義,才是促進全球經濟共同發展的人間正道,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只能將世界經濟帶入泥潭。我國將按照“三個原則、五點主張”積極支援世貿組織改革,堅定維護世貿組織多邊貿易體制非歧視和開放的核心價值,堅持公平貿易規則,保障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利益,遵循協商一致的決策機制,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主渠道地位,為全球多邊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作者:王曉紅、郭霞分別係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