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青年學生要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征路,要胸懷大局、迎難而上,勇擔時代責任……”7月1日,在海南大學“師生接力重走長征路”活動啟動儀式上,海南大學學生會主席王子豪向學校青年學子發起了《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倡議。
隨後,一聲嘹亮的衝鋒號響起,700余名海南大學學生組成的隊伍有序從學校辦公樓廣場出發,沿著校內設置的長征路標牌行進。
每塊路標牌都圖文並茂地介紹了長征過程中的著名事件,讓師生邊走邊學,邊學邊悟,邊悟邊思。行進隊伍最後在學校思源學堂“會師”,共同觀看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直播。
當天,思源學堂座無虛席,近千名師生集體收看大會。海南大學的師生還自發在辦公室、會議室、黨員活動室、學生宿舍等場所通過電視、網路、廣播多種方式收聽收看大會實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並暢談個人感想。
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駱清銘表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更加深刻領悟了習近平總書記“要支援海南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學科”這一囑託的歷史和現實意義,我們將心懷“國之大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努力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的堅定堅守,轉化為加快推動海南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學科和國內一流大學的實際成效。
1.創新思政課 築牢信仰之基
打開抖音,搜索賬號“了不起的中國共産黨”,讓人一“刷”就停不下來:“你知道中共一大為何在南湖的船上召開?”誰是第一個登上共産國際舞臺的中國共産黨人?”
這是由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海南廣播電視總臺合作打造的微黨課賬號。自2021年4月開播以來,平均時長一分鐘的小視頻已經更新了100多集。
“了不起的中國共産黨”微黨課是必修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有益補充,前者的故事性、生動性與後者的理論性、系統性相結合,給學生帶來了不一樣的思政課。“微黨課將黨史中的重要事件掰開、揉碎,把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大道理藏進了一個又一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裏,學生的接受度更高了。”微黨課主講人、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楊娜説。
史料準確,篇幅短小,故事生動,微黨課不僅得到了校內師生的一致好評,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社會關注。賬號“吸粉”近15萬人,收穫“點讚”逾50萬人次,累計點擊量達到了3000多萬。師生們決定將原計劃在第100集時畫上句號的微黨課,持續更新下去。
與微黨課一樣受歡迎的,還有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骨幹力量歷時7個月打造的“三個100”系列教學活動。“三個100”緊緊圍繞中國共産黨的百年輝煌歷史,通過百年黨史中的100個視頻、100張圖片、100個故事,全面系統介紹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歷程、偉大成就、寶貴經驗、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學生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雲閣説,海南大學把黨史學習教育納入“開學第一課”,把“四史”教育融入思政必修課,推動思政課改革提質增效,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進一步發揮好思政課“鑄魂育人”的作用。
2.結合專業特點 激發師生參與熱情
6月12日晚,海南大學思源學堂座無虛席,由外國語學院主辦的“築夢百年 共繹韶景”外語話劇之夜活動拉開帷幕。
舞臺上,來自2020級英語6班的孫禎陽、張童等10多位學生正在表演話劇《Living in the fire》。這是一台改編自小説《紅岩》的英語話劇,講述了解放前夕,被國民黨關押的許雲峰等共産黨人為了革命的勝利在獄中與敵人鬥爭,最終英勇就義的感人故事。出生於2002年的大一學生孫禎陽在得知自己要出演江雪琴一角時,一下子犯了難:“那段歷史離我太遙遠了,要想詮釋好角色,對我來説挺難的。”
但經過一遍遍綵排,不斷查閱資料和體會臺詞之後,孫禎陽演好了這個角色,也收穫了自身的成長。
海南大學的外語話劇之夜活動已經連續辦了14屆,與以往不同的是,2021年參賽的話劇在主題上融入了紅色元素,突出了“黨史+外語”的特色。“黨史學習教育與專業學習相結合,促使學生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以話劇表演的形式學黨史,讓學生更深刻地感悟共産黨人的崇高精神與堅定信仰。”海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黨委副書記李洋説。
“黨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當晚,話劇《Living in the fire》獲得了整場比賽一等獎,而這一堂由學生自己參與完成的黨史學習課,也將永遠印在他們心底,伴隨他們一生。
結合各學科專業特點,海南大學積極開展異彩紛呈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會同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開展四省六校學生黨支部“學百年黨史、守初心使命”黨史學習教育宣講會暨聯合主題黨日活動;公共管理學院黨委通過“三結合”,開展校企黨建主題黨日活動,舉辦“黨史學習教育”主題黨日暨“校企黨支部聯合共建共用座談會”;熱帶作物學院組織專業教師赴學校定點扶貧鄉村開展科技扶貧活動,把“我為群眾辦實事”落到田間地頭。
3.涵養家國情懷 一片丹心耀南疆
海南大學海甸校區農科樓前,有一塊刻著紅字“丹心耀南疆”的巨石。這是新中國天然橡膠事業奠基人、海南大學首任校長何康的題詞,濃縮了海南大學的光榮校史,也是一代代海大人接續奮鬥的精神養料和藏於心底的美好宏願。
20世紀50年代,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美國對中國實施封鎖禁運,作為軍需物資的天然橡膠陷入嚴重匱乏境地,中共中央作出在華南地區建立天然橡膠生産基地、發展新中國橡膠事業的戰略決策。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海南大學前身之一的華南熱帶作物學院、華南熱帶作物研究院(簡稱“熱作兩院”)誕生了。通過多年攻關,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在北緯18度到24度範圍內大面積種植天然橡膠的國家,平均單産屢創新高。在此過程中,“熱作兩院”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為我國國防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也由此奠定了海南大學在天然橡膠和熱帶農業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繪就了海大人“丹心耀南疆”的奮鬥底色。
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一代代海大人大力弘揚“丹心耀南疆”的愛國奉獻精神,圍繞不同時期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勇擔使命、砥礪前行。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明確指出,要支援海南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學科。這一殷殷囑託讓海南大學全體師生倍感振奮,深受鼓舞。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海南大學師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將學習成效落實到服務國家戰略和建設海南自貿港的偉大實踐中。
7月17日上午,海南大學三亞南繁論壇暨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揭牌儀式在三亞舉行。“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揭牌成立是海南大學又一個里程碑式的跨越,標誌著海南大學在創建世界一流學科和熱帶高效農業科技創新方面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駱清銘在揭牌儀式上表示。
據介紹,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瞄準“南繁矽谷”、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和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轉机基地等國家戰略,以及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要求;圍繞“南繁矽谷”、熱帶高效農業等全産業創新鏈中存在的重大科學問題與工程技術難題,以天然橡膠、檳榔、椰子、熱帶果蔬等主要熱帶作物和熱帶特色優勢農産品為核心,重點開展種質資源栽培與耕作、病蟲害防控、農業機械化、農産品和農林經濟管理等領域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工作。目前,已在熱帶特色作物品種創新、熱帶作物重要病蟲害災變防控、熱帶作物保鮮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標誌性成果,相關成果輻射到越南和烏茲別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駱清銘説,今天,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潮流,為順應這一發展潮流,充分結合海南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學校提出了“支撐引領、特色取勝,高位嫁接、開放創新”的發展理念,並充分聚焦“自貿港發展和制度創新”“生態文明”“熱帶高效農業”“文化旅遊”“海洋科技”“全健康”和“資訊技術”等與海南自貿港緊密結合的7個領域,加強學科建設和科研攻關,正努力建設與海南自貿港相適應的一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