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僑胞:同圓共用中國夢

發佈時間:2021-06-30 14:05:20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英國中文教育促進會,視覺檢測,Salesforce,Skype,同圓

四海僑胞:同圓共用中國夢

回望中國共産黨100年的非凡奮鬥歷程,海內外僑胞的身影從未缺席。

一代又一代海外僑胞,秉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不忘祖國,不忘故土,身上流淌著滾燙的中華民族血脈,積極支援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增進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在新的征程上,廣大海外僑胞滿懷赤子之心,繼續在對外合作、文化傳播、民生發展、科技創新等各個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巴基斯坦華僑華人協會會長喇傑廉:

“一帶一路”,僑胞都是建設者

“隨著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不斷推進,當地民眾和華僑華人真切感受到了巨大變化:生意紅火了,就業機會多了,生活條件也有了明顯改善!”巴基斯坦華僑華人協會會長喇傑廉説起“一帶一路”倡議在巴基斯坦“開花結果”的這些年,感慨萬千。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項目,中巴經濟走廊于2013年啟動建設。此後,中國與巴基斯坦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一批具有重大影響的合作項目相繼落地。

為了打通這條經濟大動脈,不少中資企業來到巴基斯坦,許多中國工人成為建設中巴經濟走廊的重要力量。喇傑廉和不少巴基斯坦華僑華人一樣,發揮自身專長,也為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在巴基斯坦行醫近30年,喇傑廉熟悉當地民眾普遍使用的烏爾都語,也結交了許多朋友。聽聞中巴經濟走廊的部分工程項目地處偏僻,有些中國工人水土不服,容易感染瘧疾、登革熱等當地常見的傳染病,又因語言不通,就醫很不方便,喇傑廉便自告奮勇地提供遠端出診,將守護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者們的健康當作自己的一項新工作。

喇傑廉記得,有一次,一家正在巴基斯坦北部山區建設水電站的中企聯繫他,説工地上四五十名工人突然出現了拉肚子的症狀,但不便集體去首都伊斯蘭堡看病。接到消息,喇傑廉立即備好藥物和檢查器械,趕赴工地。

“路況不好,我坐了8個多小時的車才到那裏。”喇傑廉説,見到他,工人們高興極了,挨個就診領藥,還都想和他多聊幾句,因為平時太難見到外人。工人們在艱苦環境中的敬業與樂觀深深打動了喇傑廉,也讓他想要沿著中巴經濟走廊行醫問診的心更堅定了。“我們各行各業的僑胞都可以做‘一帶一路’的建設者。”喇傑廉説。

讓喇傑廉高興的是,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帶給當地的積極影響隨處可見。“比如,過去,一到夏天,即便是在首都伊斯蘭堡,也時常停電,當地居民不得不因此停工,還得忍受酷熱。現在,中企在當地修建了許多水電站、火電站,用電緊張的問題大大改善。”

近年來,喇傑廉在見證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正闊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更加積極地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産品並樂於同世界各國分享發展機遇。作為海外僑胞,我們為此驕傲,也願貢獻我們的更多力量!”

英國中文教育促進會會長伍善雄:

提高辦學品質 增強文化自信

在英國推廣中文教育,伍善雄辦過幾件大事。

上世紀80年代,在英國經營連鎖餐館和旅行社生意的伍善雄,被紐卡斯爾市的一間中文學校邀請為校董。他很快發現,全英國的中文學校分散在各地,多由當地聚居的華僑華人家長自行組建。“一盤散沙、師資不足、教學不佳”是當時中文學校的普遍情況。

“僑後代的中文教育必須抓!”伍善雄想。1993年,他和幾位老華僑自掏腰包,共同創辦“英國中文教育促進會”。為了聯繫英國各地的中文學校,伍善雄把英國從南到北跑了個遍,説服各地辦學人士團結起來,共同提高辦學品質。很快,散沙一盤的中文學校有了統一的組織。“我們老華僑沒有別的,只有一片熱心。”伍善雄説。

怎樣讓華裔孩子們對中文感興趣?伍善雄想出了許多“花樣”。“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們每年組織為期30天的‘漢語文化夏令營’,讓孩子們沿著愛國教育路線行走,同時也看到中國的現代化面貌。”

早期的英國華人多講粵語,英國的中文教學也以粵語為主,孩子們在中國參加夏令營時聽不懂普通話。2000年,伍善雄接任英國中文教育促進會會長,甫一上任,便提出要辦普通話朗誦比賽。“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第一屆普通話朗誦比賽允許以唱中文歌的形式參賽。一開始只有50多人參加,現在每屆能吸引近千人參與。”

如今,伍善雄的中文教育事業碩果纍纍。截至2019年,英國中文教育促進會共有159所合作中文學校,2.5萬多學生、2200多中文教師。伍善雄説:“我希望中文教育能走出華人區,讓更多英國孩子從小學習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故事,未來成為中英友好溝通的棟樑。”

今年,年逾古稀的伍善雄又開始向下一個目標前進了。6月27日,他在英國辦了一場慶祝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的線上文藝大匯演,演出精心按照黨史順序劃分不同的節目單元。“辦這次文藝匯演,是希望華裔青少年、華校師生熟悉中國近代史和中國共産黨的歷史,明白中國共産黨披荊斬棘,帶領中國走過了奮勇前進的道路。”伍善雄説,“國家強大,海外僑胞心中就有力量。海外僑胞要相信偉大的祖國,更加堅定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德國漢堡華人華僑協會副會長張禹華:

下一步,要為鄉村振興忙起來

最近,張禹華看了一部講述中共中央秘密交通線的電視劇。劇中,交通線上無數老百姓拼著性命保護中國共産黨的人員和物資,這讓張禹華很有感觸。“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成功?我覺得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它真正代表了絕大多數人的利益。”

在張禹華看來,中國共産黨追求的是共同富裕的理想。“先富帶動後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這是一個崇高理想。得益於改革開放政策,我到德國留學並創業成功。我見證著祖國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奮力前行,也很榮幸地成為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分子。”

擔任德國漢堡中文學校副董事長期間,張禹華帶領學校連續6年幫扶雲南麗江的一所學校,每年為師生提供補助,並組織他們到北京進行紅色之旅。如今,想起孩子們,張禹華臉上總是帶著笑容,“孩子們臉上帶著紅撲撲的高原紅,眼睛都會説話。”

2015年,張禹華了解到,外交部定點幫扶的雲南兩個國家級貧困縣,有個村子的學校危房亟待改造,還有個村子幾百戶人家每年都有幾個月吃水困難。“我們北德華僑華人共同出資約40萬元人民幣修建水站。此外,我還捐了100多萬元人民幣,用於學校危房翻新。”

做公益,張禹華一直在路上,也有了越來越多同行者。2015年,張禹華牽頭成立的德國華商“一帶一路”基金會,成為助力貴州脫貧攻堅的一個海外力量。“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搭橋,基金會啟動了德國華商貴州公益行。當時我們承諾,這是一個為期5年、資金不少於300萬元人民幣的項目。如今,雖然因為疫情推遲了1年,但項目已經圓滿結束,實際投入超過承諾。”

提起這些,張禹華認為自己只是做了“點滴小事”。“我是黨的政策的受益者,生活無憂。能幫助其他人,我很開心。而且,我們海外華僑華人團結起來做事,力量才是真的大。”

如今,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提及此事,張禹華難掩激動:“進入新時代,在中共中央帶領下,中國對脫貧攻堅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自己能成為這滾滾潮流中的一分子,很激動,也很自豪。”

下一步,張禹華要為鄉村振興忙活起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中國共産黨的奮鬥目標。我相信,在黨的帶領下,中國一定會越來越好!”

海歸創業者、心鑒智控CEO羅曉忠:

AI賦能工業,中國是最好選擇

2016年,羅曉忠坐在微軟西雅圖辦公室裏,思緒飄向大洋彼岸的廣州和深圳。不久前,他剛帶領團隊突破Skype企業版與美國軟體公司Salesforce合作項目中的技術難題,拿下美國發明專利。

這一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角吹遍中國大江南北,廣深兩地成為科技創業者爭先前往的熱土,新企業在珠江沿岸接連涌現。羅曉忠明白,回國創業時機到了。

自2000年5月加入美國微軟,羅曉忠歷任伺服器作業系統和桌面作業系統的開發團隊負責人,是微軟最早一批從事雲服務的資深工程師。十幾年的大企業研發經歷讓羅曉忠意識到,要想保持自身的銳度,決不能丟失創業精神。

開山鑿石,精準的切入角度是關鍵。2017年11月起,羅曉忠開始頻繁回國考察,與如今的聯合創始人一起跑遍珠三角,最終瞄準了“人工智慧(AI)+工業”。“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羅曉忠説,“中國邁向‘工業4.0’的空間廣闊,必須把握住中國工業資訊化的機會。”

在江蘇丹陽的一家鏡片工廠調研時,羅曉忠發現,檢測瑕疵要靠人工完成,長時間用眼讓工人苦不堪言。羅曉忠下定決心,要用電腦視覺技術取代傳統視覺檢測。

2018年5月,已在微軟被評為首席工程師的羅曉忠辭去工作,飛往廣州。新公司註冊時,他為自己的團隊取名“心鑒”,化用《詩經》的“我心匪鑒”,寓意做工業檢測要像鏡子,照見所有瑕疵。

瑕疵檢測,是電腦視覺技術領域的“硬骨頭”。技術難題關山重重,能提供解決方案的企業寥寥無幾,但羅曉忠偏要在這“最難啃”的領域裏探探路。

成立之初,羅曉忠和團隊接下一家藥企的訂單。“客戶要求鋁塑泡罩的正面、反面都要檢測。那時還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做反面檢測。”憑著一股信念,羅曉忠和團隊用兩年時間闖過無數技術難關,于2020年8月成功交付産品。如今,在鏡片和藥品檢測領域,羅曉忠團隊的多項技術是國內乃至國際首創。

“中國有領先的電腦視覺應用,但不少基礎核心技術仍被國外壟斷。但我相信,在AI檢測的年代,‘桂冠’會落在中國公司身上。我希望,心鑒能成為這樣的公司。”羅曉忠説,“AI賦能工業,中國將大有可為。”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