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穗(右)在查驗中歐班列貨物。 王欣 攝
(新春走基層)廣東中歐班列的“拓荒牛”
中新網廣州2月20日電 題:廣東中歐班列的“拓荒牛”
作者 王欣 郭軍
2月18日5時43分,開往俄羅斯沃爾西諾的75004次中歐班列,從蒲穗身旁呼嘯而過,駛出東莞石龍站。“廣東首開中歐班列至今都8年了,時間過得真快!”遠望遠去的車輪,蒲穗不由地感嘆道。
“廣東60%以上的中歐班列都從這裡發出。”作為廣鐵集團廣州貨運中心石龍班組的貨運主管,蒲穗既親歷了廣東中歐班列的從“無”到“有”,又見證了“一帶一路”的飛速發展。
42歲的蒲穗,已有16年黨齡,主要負責貨物班列特別是中歐班列開行組織協調。8年時間,經蒲穗組織出發的跨境班列達631趟,運送的貨物超4萬噸。
2016年6月8日9時,8426次列車從東莞石龍迎風啟程,鄭州、重慶、成都等其他七座城市也同時響起長長的汽笛聲,全國中歐班列統一命名開行。蒲穗對此感到非常欣慰,他已為國際貨物班列開行服務了3年。
2013年,全國首趟“粵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專列于石龍站試點運作,貨源、箱源、車源要在5天內全部落實裝車,人員極其緊缺,當時作為鄰近站點茶山站的貨運值班員蒲穗,主動請纓,“我是黨員,關鍵時刻我應該上。”
5天5夜,烈日星光,蒲穗和同事們在貨場不停忙碌著,組織貨物進場,逐一清點查驗後,迅速安排裝車,一天下來,被汗浸透的衣服幾乎沒幹過。
終於,一個個集裝箱按時搭上了跨境列車,“第一次將廣東本土貨物運出國門,大家心裏都很激動。”陷入回憶的蒲穗,眼裏泛著光。
2015年,廣鐵集團打通“粵滿俄”新通道,將“粵貨”通過滿洲裏口岸出境,運抵12000公里外的俄羅斯,增添兩國物資運輸新渠道。接到籌備指令,蒲穗當即收拾行囊,在石龍貨場紮下了根。
“開闢新通道,貨源是關鍵。”籌備期間,蒲穗每日6點起床,逐個“敲開”周邊地區大型企業的大門,回來後一頭扎進值班室,梳理出有俄羅斯方向物流需求的企業名單,根據收集的資訊,設計最優運輸方案,為再次到府做準備,值班室的燈經常一亮就是12點以後。
“有時難免會吃‘閉門羹’,只有準備充分些,溝通才會更有效。”六個月時間,蒲穗出門走訪了上百次,在成功集結貨源開出專列的同時,這位平日壯實的漢子瘦削了許多。
“粵新歐”“粵滿俄”兩大新通道的成功開闢,為廣東常態化開行中歐班列成功奏響了“前奏曲”,2016年廣東首趟統一品牌“中歐班列”成功發車;2017年“石龍—沃爾西諾”雙向班列啟動;2019年廣東首趟回程中歐班列順利抵達,同年,石龍中歐班列開行數量較前一年同比增加72%,呈現“井噴式”增長;2020年首開“東莞石龍—立陶宛維爾紐斯”郵政專列;2021年首趟“美的定制”中歐班列于石龍啟程。
每發出一趟新班列,蒲穗都會將時間、方向等資訊記錄在筆電上,仿佛在描繪別樣的“藍圖”。
“蒲主管,海關那邊在找你!”淩晨7時30分,接到貨運員張松的消息,蒲穗匆匆離去。班列開行前,除了要與客戶對接,蒲穗還要不斷跟海關協調,確保班列按時出發。
在同事眼中,蒲穗不僅是業務精英,還是班組的“定海神針”。
“蒲主管自己帶頭留在貨場,又安排班組錯峰上班,讓大家心裏踏實不少。”張松説。
協調完後已是上午9點鐘,記者隨蒲穗一路沿著鋼軌旁走走停停,檢查待裝車輛的狀態,“中歐班列時速達120公里,檢查車體的時候,要格外注意是否有破損或雜物。”
“今年過年,我給孩子買了個火車模型。”貨場作業不分晝夜,這些年忙於班列組織,每年春節,蒲穗與家人聚少離多,對此他心感慚愧,但望著股道旁整齊排列的集裝箱,內心充滿自豪。“中歐班列彰顯了‘中國力量’,能參與其中,我感到很榮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