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全球能源轉型力度不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潮流沒有改變。多個國家和組織均提出綠色復蘇相關計劃與倡議,以綠色發展引領經濟復蘇。
“‘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可再生能源豐富,但現階段對傳統化石能源依賴比較嚴重,能源轉型壓力仍然較大。許多國家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視為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路徑,但由於資金不足、裝備製造技術薄弱、專業技術人才欠缺等,發展進程較慢。”12月3日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夥伴關係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林山青表示,中國將通過技術支援、能力建設、諮詢服務等方式,助力“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發展清潔能源産業。
記者了解到,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多個國家和組織已提出綠色復蘇相關計劃與倡議,以綠色發展引領經濟復蘇成為國際共識。“儘管世界還面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全球能源結構加速轉型、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潮流沒有改變,能源領域加強多邊合作、共同應對挑戰的方向沒有改變,各國人民對實現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的美好願望沒有改變。”林青山稱。
可再生能源
年均投資超20億美元
截至10月,中國的清潔能源發電裝機量為8.7億千瓦,佔總裝機容量的比重超過41%,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均為世界最大,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清潔能源電力系統。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批綠色、低碳、可持續的合作項目持續推進。
國家能源局國際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中國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投資額,每年均維持在20億美元以上,總體呈增長態勢。“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發展,我們將在綠色能源投資領域,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
作為歐洲最早加入“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夥伴關係的國家,馬爾他是其中代表。“過去,我們的電廠依靠柴油發電,設施老舊、技術落後,不但效率低,還常常掉線。燃燒柴油及其他化石能源,既不清潔環保,價格也高。”馬爾他駐華大使卓嘉鷹表示,通過與中國上海電力合作,馬爾他用上了清潔電力。“天然氣發電效率更高,二氧化碳等排放卻比柴油低得多。我們還在計劃發展海上光伏、風電,以此提供可負擔的清潔電力。”
林青山表示,疫情發生後,中國堅持把發展清潔能源作為促進能源經濟復蘇的重要抓手,大力引導風電、光伏行業擴大投資,綠色能源結構不斷優化。根據各國實現包容性復蘇的需求,中國將進一步圍繞能源轉型和綠色能源等領域,推動建成一批經濟效益好、示範效益強的最佳實踐項目。
就業崗位
未來10年將翻番
記者了解到,在綠色復蘇進程中,“碳減排”成為多國關注的焦點,清潔能源發展更受重視。
“今年,阿爾及利亞制定了能源轉型戰略,目的就是要引入最先進、最務實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可持續的能源方案,解決環境挑戰。”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介紹,當地日照時數可達3200小時/年,未來將重點關注高效照明、太陽能熱水器、建築等清潔能源利用領域。到2024年,力爭實現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4000兆瓦;到2035年,進一步提升到1.5萬兆瓦。“為促進合作,我們出臺了一系列新措施,包括建立外商投資框架、減少投資審批等。”
匈牙利駐華使館公使戴彼得介紹,基於歐盟設定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目標,匈牙利將碳減排上升為國家政策,並在今年6月制定相關規劃。“電力行業轉型是核心,計劃到2030年,90%的電力供應實現脫碳。發展清潔能源,不僅是疫情後經濟復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匈牙利和中國等其他國家合作的公約數。”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知識、政策與金融中心主任拉比婭·法魯基進一步稱,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佔全球發電裝機的比重將大幅增加,帶動大量投資與就業機會。“除了可再生能源項目,還將對能源體系、能效水準、基礎設施等進行投資。2020-2030年,總投資預計將達到49萬億,每年投資額約在4.5萬億,相當於2019年的5倍。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未來10年將新增加1倍的就業機會,僅光伏一個行業就將創造約1200萬個崗位。”
進一步實現
金融與技術的緊密結合
面對投資熱潮,多位專家也發出提醒。“能源項目投資規模較大,5-10年內往往難以收回成本,因此伴隨著資産擱置等風險。包括可再生能源項目在內,投資者必須謹慎,考慮項目全生命週期內的回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郝博霖表示,只有通過合作才能擴大能源的可及性,避免市場失靈。
阿爾及利亞駐華使館商務參贊思邁樂·哈樂發衛認為,各國仍需加強可再生能源技術與金融的深度融合。“金融機構要加強對綠色能源産品及解決方案的了解,構建綠色多元、風險可控的綠色産業投融資體系。産業方也要致力於穩定高效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進一步提升技術的經濟性和穩定性。通過金融和技術緊密結合,共同促進能源綠色轉型。”
“相比傳統電力,可再生能源項目金融屬性更強,但目前,融資層面仍面臨三個問題。”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副總經理陳觀福指出,一是規劃引領不夠導致消納問題突出,項目投産後難達預期,影響金融機構投資評估;二是部分新能源財政補貼滯後,投資商面臨較大資金壓力;三是模式匹配不強,不少國家仍參照傳統電力項目的風險評估體系,融資條件苛刻、融資成本偏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能源項目的開發。
陳觀福建議,進一步加大對新能源項目的支援,讓其能夠區別於傳統電力項目,發揮更強競爭力。針對自身特點,調整金融機構對新能源項目的風險評估體系,並創新商業模式,簡化融資流程,提升融資審批效率,降低融資成本,由此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綠色能源項目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