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中國早已是世界的中國,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高度相互依存,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也緊密相連。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準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作為一個致力於推動更高水準開放的大國,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將在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上邁出更大更堅實的步伐,同時也能為世界各國共用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成果創造更多更好機遇。
以暢通國內大迴圈形成發展新優勢
全球政治經濟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逆全球化現象加劇,有的國家大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良性互動也受到影響。在此背景下,我們需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更多依靠國內市場推動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國內大迴圈的主體作用,同時為國際迴圈輸入持續動力。
先看國際上,受各種逆全球化政策和行動的影響,傳統國際迴圈明顯弱化,國際貿易和投資增長乏力。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和一些國家保護主義政策的影響,2020年國際貿易與投資增長都出現大幅下滑。再看國內,我國國內大迴圈的基礎日益鞏固。目前,我國已建立了完善的國內産業鏈,擁有14億多人口,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已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經濟增長空間十分廣闊。同時,支撐經濟發展的科技實力穩步提升。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面向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必須將發展的立足點放在國內,通過激發國內市場活力和推動高新技術的自主創新,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形成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還要看到,我國國內迴圈的帶動作用在不斷提升。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儘管受到疫情衝擊,中國經濟依然表現出較強的韌性。據2020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遠高於世界經濟增速。當前,我國經濟正呈現持續向好的增長態勢,而隨著經濟實力的持續增強,我國對外部環境的塑造力也將持續提升。外部環境不再主要取決於外部已有的基礎或條件,而是更多取決於我國自身的選擇和行動。
以國內國際雙迴圈優化全球資源配置
中國乃至世界發展的成功實踐已經證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高水準開放是國家發展繁榮的必由之路。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中國改革的腳步不會停滯,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因此,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迴圈,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迴圈。我們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需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進一步優化全球資源配置,在實現自身高品質發展的同時,促進世界經濟增長。
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經濟全球化使資源配置從一國內部擴大到全球範圍。在此過程中,全球資源配置的效率不斷提升,並推動世界經濟持續增長。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程,也是資源配置效率逐步提升的過程,中國經濟的長期高速增長充分反映出中國市場較高的資源配置效率。推動形成宏大順暢的國內經濟迴圈,實現開放的國內國際雙迴圈,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這本身就是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據商務部發佈的數據,2019年中國吸收外資佔全球跨境直接投資(FDI)的比重為9.2%,今年有望繼續穩中趨升。“十三五”時期中國吸引外資總規模將達6900億美元左右,年均引資規模比上一個五年時期增加超100億美元。
更好分享中國發展機遇。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是追求中國發展的“一枝獨秀”,而是要同世界各國共用發展機遇。一方面,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任何時候都不會動搖。中國向世界大開開放之門,歡迎世界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順風車。同時,中國還積極主動擴大進口,搭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平臺,不斷提高進口便利化水準。另一方面,中國積極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堅持促進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全球發展。
更好促進世界經濟良性迴圈。新發展格局要求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促進世界經濟的良性迴圈中實現更加強勁和可持續的發展。在貿易方面,中國是全球最大貿易國和第二大進口市場。2019年,中國進出口總額為31.54萬億元,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同時,中國已經成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貿易夥伴。在投資方面,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和外資流入均居全球第二,雙向良性互動效應日益增強。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369.1億美元,2.75萬多家境內投資者在全球188個國家(地區)設立4.4萬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向投資所在地繳納各種稅金總額達560億美元,雇用外方員工226.6萬人。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將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融合,優化全球供應鏈、産業鏈、價值鏈,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以高水準開放推進國內國際市場對接
新發展格局是國內國際市場更加深度對接的發展格局。一方面,要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加強生産、分配、流通、消費環節的國內市場依託,打通國內經濟迴圈的堵點,不斷創造對接國際市場的基礎和條件;另一方面,要以高水準開放為引領,推動構建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打通國際迴圈,實現共同發展。
一是打通國內經濟迴圈堵點。實現國內大迴圈的暢通,關鍵在於找準並打通國民經濟各個系統、各個環節的堵點,從根本上消除影響內需潛力釋放的各種障礙。在宏觀層面,針對生産、分配、流通、消費等各個節點存在的連接不暢等問題,要精準施策、逐個突破,形成相互銜接、有機聯繫、全面暢通的迴圈鏈條;在微觀層面,對企業産品設計、生産、運輸、銷售、存儲等環節存在的各種限制和障礙,要依法清理,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同時,還要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打破妨礙不同區域間企業公平競爭的各種障礙。
二是夯實國際互聯互通基礎。實現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關鍵在於推動全球互聯互通。互聯互通,既包括硬體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也包括規則、機制和平臺等軟體與人員交流的互聯互通。為此,必須依託高水準的全球共同開放,推動全方位的全球互聯互通,幫助相關國家打破發展瓶頸、破除阻礙互聯互通的各類障礙,不斷為世界經濟增長和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創造條件。
三是注重規則等制度型開放。制度型開放是對接現有國際通行規則、不斷推動構建以規則為導向的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開放,是我國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新階段要求的必然選擇。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國際規則的普遍適用性的提高,國際規則日益成為決定經濟全球化發展方向的重要影響因素。對此,我們要不斷夯實適應國際新規則的國內基礎,化挑戰為機遇,將自身實力轉化為制度性話語權,不斷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作者均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