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甘南在綠色發展中消除絕對貧困

發佈時間:2020-12-03 16:59:50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宋喜群 王冰雅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甘南州,生態文明,小康村,護林員,貧困人口

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國深度貧困地區之一,2017年年底,識別貧困村309個,舟曲縣、臨潭縣納入省級深度貧困縣。同時,甘南州整體納入國家生態主體功能區,承擔著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重任。

如何在綠色發展中消除絕對貧困,考驗著甘南州幹部群眾的智慧。“十三五”期間,甘南州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一號工程”,推進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深度融合。全州17.1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0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實現4.5萬平方公里“全域無垃圾”

2015年以來,甘南州陸續啟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和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實現4.5萬平方公里綠水青山大草原的目標。

近年來,甘南州以全新的“顏值”和“氣質”吸引著全國各地的遊客。2019年,全州旅遊人次達1447萬,旅遊綜合收入達74億元。

“現在,甘南已經見不到大型垃圾堆了,群眾亂丟垃圾的情況也基本消失。”甘南州住建局環境整治科科長馬偉告訴記者。多年在一線從事環境治理工作,他見證了甘南州城鄉環境面貌的變化,特別是環保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與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相互配合,全力推行“六化七改三治”,即凈化、硬化、亮化、美化、綠化、文化,改廁、改圈、改廚、改炕、改院、改房、改人,治亂棄、治亂排、治亂建,甘南州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人居環境都得到跨越式提高。“環境整治促進了群眾生活習慣的改善和文明觀念的樹立,也進一步激發了群眾建設家園、脫貧致富的信心與動力。”馬偉説。

建成1603個生態文明小康村

“這幾年,村裏的巷道硬化了,文化廣場安裝了健身器材。村容村貌整潔了,打掃自家衛生也更有動力了。家裏的衛生間還安裝了洗澡設施……”夏河縣扎油鄉文曲村村民扎西向記者説起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以來的變化。

據扎油鄉黨委副書記佛青道傑介紹,文曲村歷史底子薄,農戶多由外地遷入,缺乏草場等生産資料,全村32戶219人中,有14戶82人是建檔立卡戶,是扎油鄉典型的貧困村。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選點時,特別納入文曲村,投資586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戶風貌改造。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佛青道傑説,村容村貌的改變,讓文曲村群眾找到了歸屬感,樹立了脫貧致富的信心與決心。通過勞務輸出、發展農牧業和生態扶貧等方式,文曲村于2018年達到貧困退出標準。經估算,目前文曲村每人平均純收入超過7000元。

“十三五”期間,甘南州累計投入資金156億元,建成生態文明小康村1603個。甘南州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辦公室科長尉光耀介紹,選點佈局最大限度把貧困村納入建設範圍,使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助推脫貧攻堅進程;同時,因地制宜打造生態體驗型、特色産業型、休閒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紅色旅遊型五大類型生態文明小康村,鞏固脫貧實效,銜接鄉村振興。

續(選)聘10907名生態護林員

朱春光是合作市卡加曼鄉新集村的生態護林員,他的工作是每天巡護林地,排查火情火險以及亂砍濫伐、亂捕濫獵等破壞林草資源的情況。

“護林員每季度發放管護報酬2000元,一年是8000元,每年還發放生態補償款6500元。”朱春光説,再加上種植業、養殖業收入和妻子短期務工收入,家庭已實現穩定脫貧。

“甘南是生態保護建設的重點區域,境內95%以上區域屬於‘禁止開發區’和‘限制開發區’,保護與發展之間存在矛盾。”甘南州林草局副局長楊新罡介紹,生態扶貧是適應甘南州脫貧攻堅任務和環境保護要求的有效措施。

截至目前,甘南州生態護林員續(選)聘總計達到10907名,佔全州建檔立卡貧困戶總戶數的27.4%,累計兌付報酬逾3億元,有效保護森林、濕地和沙區生態500多萬畝。

“以前,我們鄉一下大雨就發洪水,現在下再大的雨也不怕了。”朱春光説,生態護林員項目實施以來,家鄉的生態環境逐年好轉,水土流失、沙塵暴等自然災害得到明顯遏制。

生態扶貧是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近年來,甘南州依託生態護林員、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生態公益林補償和林果産業五類重點項目,向深度貧困鄉、村傾斜支援,資金精準落實到村到戶,共落實生態扶貧資金4億多元,實現了生態保護與脫貧增收的雙贏目標。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