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莊”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山東報道組專訪菏澤市委書記張新文
創新舉措出“實招” 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素有“中國牡丹之都”之稱的菏澤,位於嚕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是山東省2個扶貧工作重點市之一,也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數據顯示,2015年初,省標以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1.4萬人,佔全省的37.7%。近年來,菏澤搶抓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重大機遇,舉全市之力推進脫貧攻堅,累計減貧170.15萬人,所有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
菏澤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程中積累了哪些寶貴經驗?目前還面臨哪些困難和挑戰?如何鞏固成果進一步實現高品質發展?“大道康莊”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山東報道組于近日走進山東,專訪了菏澤市委書記張新文。
人民網記者:菏澤作為黃河入魯第一市,如何讓易地搬遷由最大難點變為最大亮點,為當地百姓脫貧“開良方”?
張新文:如何讓14.7萬灘區群眾擺脫黃患危害、如期實現全面小康,這是菏澤發展繞不過的一道坎,也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
解決灘區群眾貧困問題,易地搬遷是治本之策。菏澤于2016年先後啟動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兩大“百年工程”。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把這項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全面做好“領、謀、解、嚴”四字文章,全力加快工程進度,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效。
一是“領”字強基,凝聚工作合力。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黃河準區居民遷建領導小組,按照“市級統籌、縣負總責、鄉村具體抓落實”的原則,層層扛起主體責任,用心用情用力抓好落實。東明縣、鄄城縣、牡丹區全面落實指揮部作戰機制,一個村臺成立一個指揮部,靠上協調服務,全市共有600余名工作人員駐紮一線、現場辦公,及時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問題,有效保障了工程順利推進。
二是“謀”字在先,精心做好規劃。在村臺社區建設方面,本著既解決當前實際問題又為未來發展留足空間的原則,著眼于把握灘區遷建與脫貧攻堅、新型城鎮化建設、黃河行洪等方面的關係,在深入開展入戶調查、全面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對全部擬建村臺、社區的規劃選址、行洪評價、環評、震評等進行科學論證。在産業發展佈局方面,搶抓當前國家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戰略機遇,借助外腦編制黃河灘區生態和産業融合發展規劃,目前正在徵求相關部門、縣區和專家的意見。
三是“解”字為要,突出問題導向。我市採取就近淤築村臺的做法,是一個新的嘗試,與以往淤築村臺的方式相比,工程量大、時間緊迫,在施工中不斷遇到新的困難和問題。對此,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做到一般問題一線解決,疑難問題例會協商解決,特殊問題調度協調解決,確保了工程有序推進。
四是“嚴”字當頭,確保工程品質。我們嚴格落實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標準、統一施工、統一監理、統一驗收的“六個統一”要求,實行工程品質終身責任制,確保工程建設高標準、高品質。嚴把材料採購關,規範建築材料採購、進場、驗收等流程,設置建築材料陳列室,實現可追溯。嚴把建設過程關,發揮項目管理公司、監理公司及主管部門作用,定期開展工程品質和施工安全抽查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嚴把工程驗收關,推動工程從開工到竣工驗收形成閉環管理。
人民網記者:近年來,菏澤市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程中取得哪些成績,積累了哪些經驗?目前,還面臨哪些困難和挑戰,下一步怎麼幹?
張新文:菏澤是山東省2個扶貧工作重點市之一,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工作中,我們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施策,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一是創新實施“三個一”脫貧攻堅工程,夯實扶貧工作基礎。
“一戶一案”精準扶貧,在全國第一個繪製“全市貧困人口分佈地圖”“全市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分佈地圖”“全市産業扶貧分佈地圖”三張扶貧地圖。
“一村一品”産業扶貧,依託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訂單幫扶、土地流轉等方式,把貧困戶納入産業化生産經營鏈條,探索出了“政府投資、企業運營、貧困村資産收益、貧困戶入股分紅”的産業扶貧模式,全市“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達到135個,輻射帶動貧困群眾近10萬人。
“一人一崗”就業扶貧,探索創建“扶貧車間”模式,引導就業門檻低、産業發展穩定、增收效果好的勞動密集型項目向貧困鄉村佈局,幫助有勞動能力但不便外出打工的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
二是創新實行“會診制”,提升幫扶實效。參照醫院專家會診制度,組成扶貧工作隊入戶“訪貧問診”“開出藥方”,幫扶幹部“照方抓藥”,貧困戶精準度、滿意度大幅提升。
三是創新設立“兩項保險”,破解因病致貧難題。為全市所有貧困人口購買小額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大病醫療商業補充保險,貧困群眾看病自費部分平均降低到5%左右,有效緩解了困難群眾因病致貧難題。
四是創新推廣“電商扶貧”模式,拓寬産業扶貧領域。立足農村電商發展優勢,創新實施“一條網線、一台電腦、一個網店”工程,拉動網路創業,帶動脫貧致富,全市共有563個貧困村發展電商,受益貧困群眾2.5萬餘人,其中43個貧困村發展為淘寶村並實現整村脫貧。
五是創新兜底保障模式,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針對特困兒童教育難題,探索建設了養教並重的全日制寄宿式公益博愛學校,不讓貧困家庭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針對貧困老人安居難題,探索建設了2279套集生活居住、日間照料、休閒娛樂等於一體的養老週轉房,確保貧困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針對群眾因病致貧返貧的問題,與中國工程院王琦院士合作,創新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扶貧”工程,通過培訓鄉村醫生、健康宣傳教育引導群眾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同時,還建立了動態監測和即時幫扶機制,認定即時幫扶人口761戶、2285人,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
雖然我市脫貧攻堅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61.4萬人脫貧享受政策、佔全省三分之一,需要兜底幫扶的人口超過30萬人;幫扶聯動機制還有待完善,工作的精準度還有待提高,部分基層幹部厭戰情緒有所抬頭等等。
當前,脫貧攻堅到了決戰總攻的最後關頭,我們將盡銳出戰、加勁努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一是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聚焦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目標,以鄉鎮為單位,在全市集中開展脫貧成效“再評估、再核查、再提升”活動,精準查擺脫貧成效和政策落實方面的短板弱項,一戶一戶規範提升,一項一項整改清零,全面提升脫貧工作品質、鞏固脫貧成果,確保脫貧成果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二是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紮實做好鄄城縣、單縣解決農村相對貧困長效機制試點工作,重點圍繞扶貧工作與鄉村振興銜接、相對貧困標準確定、貧困對象識別退出、幫扶政策體系和工作推進機制等積極探索實踐,努力形成可複製、可推廣、可借鑒的政策體系和工作推進機制。同時,積極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在體制機制、政策保障、産業發展、治理體系、人才支撐等方面的有機銜接,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努力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三是講好菏澤脫貧攻堅故事。系統梳理脫貧攻堅以來各項工作,把脫貧攻堅蘊含的制度優勢、理論創新和實踐經驗總結好,把脫貧攻堅的偉大精神提煉好,加強典型示範引領,總結推廣脫貧典型,講好菏澤脫貧攻堅故事,傳播菏澤好聲音,用身邊人、身邊事示範帶動,努力把廣大幹部群眾在脫貧攻堅中煥發出來的精氣神,轉化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動力。
人民網記者:菏澤市在確保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鞏固脫貧成果的同時,如何尋找自己的發展路徑,進一步實現高品質發展?
張新文:發展是脫貧的基礎和前提,實現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最終要靠發展。去年,為儘快從根本上改變欠發達面貌,加快實現“後來居上”,在多方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研究確定了全力推進重點産業、鄉村振興、城市功能、營商環境“四個突破”的總體思路,奮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不斷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
一是全力推進“重點産業”突破。聚焦提升菏澤硬實力,圍繞強化財源建設,全力推進實施“工業強市”戰略,重點打造“231”特色産業體系,不斷夯實後來居上的工業支撐。特別是把生物醫藥作為第一主導産業全力培育,組建種子基金和産業基金,對先進科研成果進行源頭投資,提供全流程定制平臺,打造全産業鏈聚集的專業園區,加快推進佔地4平方公里的現代醫藥港建設,全力打造千億級生物醫藥産業集群。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和高端材料,推動化工産業向價值鏈兩端延伸,向高質高端高效轉型升級。健全完善“單月調度、雙月座談”工作機制,堅持每月召開一次民營企業座談會,紮實做好企業紓困幫扶工作,努力推動民營經濟突破發展。持續強化産業鏈招商,推進科技創新,提升園區功能,不斷增強發展後勁和活力。
二是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突破。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放在首位,加快20個農業産業園區建設,做大做強牡丹、蘆筍、山藥等特色産業,著力夯實産業振興基礎。突出抓好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深入開展生活污水、村容村貌等七項治理行動,徹底扭轉鄉村環境“臟亂差”局面。集中資源全力扶持首批15個重點鎮建設,為鎮域發展樹立樣板。
三是全力推進“城市功能”突破。聚焦提升菏澤吸引力,強化城市聚集、輻射和帶動作用,著力打造嚕蘇豫皖四省交界的區域性中心城市。高標準優化城市規劃佈局,加快牡丹機場、魯南高鐵菏澤段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持續穩妥推進棚戶區改造,努力實現居住條件和城市面貌“雙提升”。
四是全力推進“營商環境”突破。聚焦提升菏澤影響力,深入實施營商環境三年突破計劃,努力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加快流程再造,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務水準。加大誠信菏澤建設力度,深入優化菏澤形象,厚植“人人都是投資環境”觀念,讓熱愛菏澤、建設菏澤成為菏澤人民不用提醒的文化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