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全面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和對外開放紀實

發佈時間:2020-09-22 09:06:23 |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採訪組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班列,一帶一路,中歐,新疆好地方,霍爾果斯

“我們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場,戈壁沙灘變良田……”提起新疆,這大概是不少人腦海裏下意識就迴響起的優美旋律。而如今的新疆已大不一樣,不僅大美,更有巨變。

近年來,特別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搶抓歷史機遇,主動擔當作為,充分發掘與8國相鄰的區位優勢,全面深化“一帶一路”建設與對外開放,“一帶一路”核心區的氣質越來越濃,高品質發展的顏值越來越高。

君不見,古絲綢之路上的點點驛站,已進化為“一帶一路”上的條條通道;悠揚清脆的聲聲駝鈴,已變換為中歐班列的陣陣汽笛;迤邐蜿蜒的沙漠古道,已蛻變為四通八達的立體網路。新疆,正用實際行動傳唱千年的絲路之歌,續寫更為動聽悅耳的新樂章。

市場主體唱主角

在新疆採訪,這樣的趣談讓幹部群眾津津樂道:當地的一種麵包裏,能吃出3個國家的味道——俄羅斯的小麥,烏茲別克的乾果,還有中國的技術。這背後,恰是各國各類市場主體在尊重經濟規律的基礎上,相互聯通的結果。

9月10日,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爾果斯市的馕産業園內,幾十個身穿白衣、頭戴白帽的師傅,正在炙熱的馕坑前熱火朝天地打著馕。核桃馕、葵花馕、風車馕、巴旦木馕……形形色色的新疆馕,在師傅們靈巧的手中,成形、下坑、出爐,雖然戴著口罩,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都能聞到撲面而來的馕香。

據霍爾果斯市委常委、副市長張永寧介紹,作為多個民族的主食,馕在新疆受歡迎程度真不一般。正因如此,當地以政府搭臺、企業運作的模式,募資1.5億元,興建了霍爾果斯馕産業園。“就在前兩天,産業園就出口了一批馕、列巴到哈薩克等國,出口額近70萬元。”張永寧興奮地説。麵粉、乾果等原料來自國外,成品相當一部分出口國外,霍爾果斯馕産業園相關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嘗到了甜頭。

除了“兩頭在外”,還有不少企業利用自身優勢,走出國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尋找商機。新疆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例。

艾培麗一家生活在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市。幾年前,那裏限電、停電時有發生。回憶起過去生活的情景,艾培麗仍歷歷在目:“經常停電,尤其是冬天,限電是常有的事。”

隨著由特變電工承建的“達特卡—克明”輸變電工程的竣工,比什凱克市民徹底告別了限電的日子,開始享受城市夜生活。他們將這一工程稱為來自中國的“幸福工程”。中國企業在市場化運作中,贏得了客戶,贏得了口碑。

中歐班列“加速跑”

沒有物流,再好的貨也運不出來。動輒幾千公里乃至上萬公里的路程,貨物如何在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來去自如?答案就是中歐班列。

2011年3月19日,我國首列中歐班列開出。作為中歐班列西部通道的重要節點,阿拉山口市見證了中歐班列的“加速度”。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海關關長王傳傑對這些數據如數家珍:“從第一列中歐班列到2018年6月突破5000列,用了7年;從第5000列到2019年9月突破10000列,只用了1年零3個月;而從第10000列到如今近15000列,還不到一年。這裡面,還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

增加的不只是班列數量,中歐班列的輻射面也在不斷擴大。從業逾7年的火車司機謝恒對此深有體會,“我駕駛的中歐班列最初目的地,只有哈薩克、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而現在,我最遠開到過義大利和德國”。這不只是謝恒的個人感受。近年來,杜伊斯堡、漢堡、華沙、馬德里……途經阿拉山口口岸的中歐班列的目的地名單越來越長。

按照國際慣例,一列中歐班列需集結41組以上集裝箱才能開行。中歐班列運作早期,由於種種原因,常常是“去時滿滿,回時空空”,增加了運作成本,影響了運作效率,一度頗受詬病。而這一切,也已發生了改變。

據阿拉山口綜保區管委會主任皮履屏介紹,今年1月至8月,經阿拉山口的中歐班列,首次出現了進口貨運量超過出口貨運量的情況。“雖然只超了10萬噸左右,但這個數據是具有標誌性意義的。與之對應的是,目前返程中歐班列的載貨率,已由2014年的9.1%提高到了如今的95.8%。”去時滿滿,回程滿滿,提起這個,皮履屏的臉上寫滿了自豪。

持續注入新動能

“一港、兩區、五大中心、口岸經濟帶”,是新疆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推進西出通道上的核心區建設的重要抓手。核心區建設成色幾何,關鍵在此。同時,這項工作也為“一帶一路”注入了更多新動能。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田文介紹,“一港”是指烏魯木齊國際陸路港,“兩區”是指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喀什經濟開發區,“五大中心”即指在新疆向西的陸路通道上,以烏魯木齊為核心,建設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以及覆蓋中亞的醫療服務中心。而“口岸經濟帶”,則是依託19個國家級對外開放口岸,大力發展進出口商品加工産業、邊境(跨境)旅遊、邊民互市貿易、電子商務等外向型經濟。目前,各項工作均取得了重要進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烏魯木齊國際陸港智慧場站平臺的顯示大屏上看到,全國中歐、中亞班列的運作情況一目了然,車號、箱號、倉號、貨品名稱、重量等資訊清晰可見。

據介紹,以前的電子國際聯運單都是手寫,到一個國家就要翻譯成當地文字,既耽誤時間,又容易出錯,還不具備金融屬性。在智慧場站平臺上,倉單在境外換單時系統後臺就可以自動進行多語種翻譯,提高了通關效率,還讓陸運鐵路倉單具備了金融屬性,可以成為抵押憑證,用來向銀行貸款。可以預見,隨著場站平臺的智慧化提升,更多的便捷將觸手可及。

在新疆幹部群眾心中,兩個市場給了他們極大的勇氣和底氣。新疆作為東聯西進的重要戰略支點,背靠著14億人口的國內市場,面向著13億人口的歐亞市場。有理由相信,這樣的豪情一定能助力新疆在新的征程中再譜新篇。(經濟日報採訪組成員:姜帆 張雙 胡文鵬 李彥臻 江藍 執筆:胡文鵬)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