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萬物的尺度,也丈量著我們邁向全面小康的步履。當前,廣大扶貧幹部盡銳出戰,成為跑好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的中堅力量。“上萬名貧困群眾亟待返崗,緩不得、等不起”“我要站好最後一班崗”“市掛牌,縣督戰,我們有壓力更有動力”……樸實的話語,寫照著爭分奪秒、苦幹實幹的勁頭,傳遞著行則將至、做則必成的信心。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人,在人的觀念、能力、幹勁。擺脫貧困的征程上,中華民族已越過層層峰巒,再進一步就能迎來夢想成真的高光時刻。然而,在最後的衝刺跑中,仍有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障礙,還有數百萬人存在返貧致貧風險,更有疫情疊加、雙線作戰的考驗。越是關鍵時刻,越需要激發鬥志;越是任務艱巨,越需淬煉隊伍。緊緊抓住“人”這個關鍵要素,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方能跑好關鍵一程,以實績贏得百姓認可。
人是生産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觀念是實踐的先導。黨員幹部的思想認識水準和實際工作能力,影響著扶貧工作的成效。在脫貧攻堅戰的收官階段,既要看到任務的艱巨性、風險性,更要看到成功的現實性、必然性。堅持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就能讓脫貧事業更好造福群眾。
面對脫貧攻堅這項點多面廣線長的系統工程,學習永無止境,能力更無上限。從政策宣傳到調查研究,從産業發展到精準幫扶,哪有短板、有盲區,哪就需要我們通過學習補齊短板、減少盲區。不久前,雲南省18萬餘名扶貧幹部通過線上課堂“雲充電”,聚焦重點難點進行學習,力爭使扶貧工作幫到點上、扶到根上。衝刺期就是提高本領的黃金期,脫貧戰場正是增長才幹的練兵場。全方位提升工作能力,成為聯繫群眾的貼心人、帶動發展的領頭羊、專業技能的好把式,這是攻堅克難、拔除窮根的實際需要。
目標在前、使命催徵,惟有實幹篤行。申紀蘭老人曾帶領西溝村民在土坷垃裏刨出糧食,靠奮鬥過上了好日子。她感慨:我是太陽底下曬出來的,不是辦公室裏坐出來的。扶貧不在嘴皮上、表格中、文件裏,而在工廠車間的生産線上、直播帶貨的資訊流中、易地搬遷的施工現場。出實績、見實效,必須拿出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硬碰硬去闖、實打實去幹,向貧困堡壘發起總攻。以實幹引領實幹,用擔當帶動擔當,才能激揚敢於鬥爭、勇於衝鋒的精氣神,為戰勝貧困凝聚起更強大的合力。
“凡作事,將成功之時,其困難最甚。”堅定必勝的信心,激發頑強的鬥志,慎終如始、蓄力奔跑,永不懈怠、一往無前,我們就一定能鍛造更加堅強的隊伍,創造更加光輝的業績。